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市场经济模式能否与社会主义制度相容一直争论不休。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特别是我国近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并对市场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最终形成了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而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指南。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质意义上的现代化道路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启的。70年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经历了现代化道路的初创期、曲折探索期、形成发展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四个发展阶段。现代化中国道路既不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苏联东欧现代化模式的照抄照搬,更不是对东亚现代化道路的简单复制。它的基本规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强有力的国家制度;现代化目标、民族复兴目标和理想社会目标的相互叠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优势以及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现代化中国道路突破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二分法的理论,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关于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因的理论,也是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基础。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通过改革形成的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基础。但是,经济理论界对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认识还有待提高,需要作出更加科学严谨的概括和说明;对通过改革形成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应当根据实践的检验进一步变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6,(10)
正核心提示: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不断深化,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表现出鲜明的理论特质。并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将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而进一步创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济学理论层面提升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本本主义的产物,而是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突破。文章从国家制度层面和经济学家学术层面两个视角,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成果和理论创新。国家制度层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提出了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的理论;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在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等诸多领域,形成了系统而全面的理论创新,推动和引领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念、发展阶段、发展方式、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全球治理等领域,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经济学家学术层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最具代表性的是孙冶方提出的经济管理体制"分权模式"和董辅礽的中国经济成长论。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杜润生等人关于家庭联产承包的研究、厉以宁等人关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研究、华生等人关于价格双轨制的研究,都对改革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逄锦聚、洪银兴等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距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级影响力的经济学理论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的特质在于:中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成功的国家;中国道路追求和平发展,这与西方资本主义依靠殖民掠夺和帝国主义手段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根本区别;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道路实行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相结合、国家干预与个人主动相结合,向外企开放中国市场又不向其屈服,而是控制外企行为;中国共产党在创造中国奇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不同于苏联领导人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的普遍性,不在于将自己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普遍模式,而在于认识到由于不同国家历史环境的独特性,因而相应的社会主义模式和战略亦具有独特性。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包括:中国道路意味着一项世界工程,以建立一个均衡、多极的世界为目标;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意义重大;对意大利和欧洲共产主义的复兴意义重大;对第三世界意义重大。鉴于中国正在经历的巨大经济、社会、文化转型过程,对中国道路提几点建议:开展反对修正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化教育,防止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与共产主义理想疏离;继续实施集体利益优先的发展模式;拓展和深化中国公民积极自觉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以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治久安、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人事厅张跃雄主编的《怎样当国家公务员》一书,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和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为背景,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经济理论作为基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创的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于苏联模式,更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而是立足中国国情、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建设道路。其原创性主要表现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问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转型分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理论指导,要突破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所代表的"市场经济范式"的教条.伴随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和中国转型经济学研究的兴起,中国经济转型分析的基本框架应该坚持转型目标明确、制度约束刚性、改革形式开放、以及阶段性推进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白锁 《前沿》1995,(12)
对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白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在于使劳动者因年老、患病、生育、伤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家独立了,民族解放了,国家富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承载的不仅仅是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而这两个实现背后的支撑是中华传统文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认为社会主义运动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统一的模式,强调民族的差异和特色被认为是不妥当的。从共产国际对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指挥协调,到苏联模式的推行,以及苏联对社会主义阵营的主宰,都体现了这样的取向。然而,中国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社会主义的民族属性凸显了出来。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程中,每一次理论的总结和提升,都十分清楚和审慎地将其定位在对中国问题的回答上。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了社会主义理论由世界性话语向民族性话语的转型,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定语非常清楚地规定了这一理论的场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并不想把这一理论作为"苏联模式"那样的教条推而广之。民族特色对社会主义理论来讲,追求的不是它的世界性和普适性,而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和科学性与特定的空间范围相匹配,主张各个国家的共产党,都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自己国家的实际相结合,创造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够真正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中国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确立了这一旗帜。事实证明,这是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也是第一个强调民族特性的社会主义学说,这一理论形态阐释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国十四年改革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作为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就业制度,也必然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进行改革,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步伐。人类社会要实现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其前提条件就是要使生产的两因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实现与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设计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是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国家的这一总形势和任务,给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应当看到,改革开放十五年来,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研究也有了新  相似文献   

16.
东方社会的解放和发展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他们依据各个国家的不同社会历史状况对其发展给出了不同判断。马克思认为,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正经历着从前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阵痛”期,而奴隶制改革后的俄国则拥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机遇,这个伟大设想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雏形。两种判断体现了马克思总是从“最过硬的事实”出发进行理论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正确把握其东方社会解放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要求加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同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在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又是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中国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伟大创举,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邓小平同志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阶段。 一、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选择 进入8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时代的前进,已经失去其原先的合理性,阻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这种  相似文献   

19.
<正>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曲折,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  相似文献   

20.
刘霞 《前沿》2011,(18):132-134
民主社会主义从传统福利社会向"第三条道路"模式的成功转型,得益于对全球化时代和人类共同命题的适时应对。"第三条道路"理论通过修改补充价值观、调整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福利制度、走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道路。对其社会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为二者有着共同或相似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样需要避免"福利依赖"问题、科学发展观把"第三条道路"提出的国家应承担的环保国际责任完成了具体实施、科技创新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等方面"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政策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