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认识要科学、合理与正确.只有决策认识没有失误,才能决策科学.研究决策认识的目的是防止决策认识失误并使决策认识最终变成决策实践.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尝试研究和建立决策认识机制.决策认识机制是指决策认识的各主体以及主客体之间就形成相对科学和正确的决策认识而发生的所有关系的总和.决策认识机制构建的路径包括:完善科学决策认识机制;规范决策认识程序机制;构建决策认识评判机制;严格决策认识监督机制;建立决策认识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2.
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建构形成其运行机制势在必行。当前,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运行机制在动力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自我纠错机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思想认知偏差、路径模式依赖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等。科学构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运行机制,在价值运行上,应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主体运行上,应囊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所有范畴;在纵向运行上,应构建自上而下的联动机制;在横向运行上,应构建系统完备的机制链条;在关联运行上,应同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外部运行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机制与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作为一种依存于信仰对象的精神活动现象,其产生的内驱动力源干主体的信仰需要.就信仰生成与确立的过程而言,"知"的确证、"情"的体验、"意"的保持和"行"的实践等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认知与科学信仰的统一、科学真理与价值理想的统一、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的统一、崇高个人与健全社会的统一等不同于其他信仰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人类追求理想的可能性源于人类具有的一种指向未来的意识取向,也是人的自觉生活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而具有理想的内在区别;信仰则是指超越现实实在并相信一种实际上尚未出现的东西的主体精神.理想存在的根据源于人的类本性,这种本性使人类必然要建构指向未来的理想以实现自己的"类"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信仰又必定形成人的意志、决心等品质,从而在主体那里生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二者形成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5.
信仰是一种自在自为的意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不仅是共产党员,还包括普通大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客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是共产党员、普通大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当前,需要大力塑造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良好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普通民众信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无知与信仰的关系既是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线索,也是我们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无知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层次:本体性无知、原始性无知和反思性无知。基于不同层次,人们所达致的信仰是不同的,我们对之的态度也应不同。本体性的无知表明人类永恒需要信仰;基于原始性无知的信仰极可能被利用,强化同一性的霸权,对其他信仰采取不宽容的态度;反思性无知所达致的信仰是启蒙后的信仰、纯粹的信仰,可能理解其他信仰,将其他信仰作为共在的他者。基于反思性无知所达致的信仰本质上是一种以哲学为核心的文化信仰。由此获得的启示是:信仰有其正当性标准,构建共有精神家园是当务之急,提升公民的哲学素养是形成好的信仰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重塑当代中国人的信仰价值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坐标,找到核心,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当代核心价值观。孔子无疑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坐标系人物,"道"与"德"是孔子信仰的核心价值观。孔子"道"的信仰为传统中国人提供信仰动力,"德"的信仰为其核心价值。后世儒家士人也通过各种方式推崇和践行孔子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古代中国人的信仰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依法治国、制度建党的今天,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如何提高,并能够形成风气,这的确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只有构建教育引导、制度制约和利益驱动三位一体的“动力机制”、才有可能保证政治理论学习“自觉”走出低谷,出现良好的局面。 一、强化主体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理论学习“自觉”的意识 首先,要加强教育,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理论的价值及实践意义。理论是什么?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是认识活动的结晶和最高形式,它最集中最深  相似文献   

9.
无知与信仰的关系既是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线索,也是我们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无知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层次:本体性无知、原始性无知和反思性无知。基于不同层次,人们所达致的信仰是不同的,我们对之的态度也应不同。本体性的无知表明人类永恒需要信仰;基于原始性无知的信仰极可能被利用,强化同一性的霸权,对其他信仰采取不宽容的态度;反思性无知所达致的信仰是启蒙后的信仰、纯粹的信仰,可能理解其他信仰,将其他信仰作为共在的他者。基于反思性无知所达致的信仰本质上是一种以哲学为核心的文化信仰。由此获得的启示是:信仰有其正当性标准,构建共有精神家园是当务之急,提升公民的哲学素养是形成好的信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4)
信仰是人类主体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科学的信仰方式,是对人类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高度认同,而非一种浪漫、理想的推演结论。尽管马克思主义是否应被认定为是一种信仰,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但仍可以通过对实践的考察、对经典著作的挖掘及探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不同特性来证明其合理性。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考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价值,也为人们在信仰选择上提供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