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甜蜜事业“机”声一片——图说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振  周祥 《当代广西》2015,(6):26-27
<正>甜蜜事业盼丰年,听取"机"声一片。2014年,在蔗糖产业较为低迷的情况下,我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逆势提升,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全区拥有切段式甘蔗收获机61台,比2013年翻一番……一系列的数字变化,表明我区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显著成效,是推进蔗糖产业发展的一把利器。如今在崇左、来宾等主产区,甘蔗生产基本实现"犁耙整地、开行种植、破垄施肥、中耕  相似文献   

2.
桂政办发[2015]12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2015—2020年)》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5年12月22日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2015—2020年)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多年来,我区充分利用区位、资源、政策优势,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推动糖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料蔗和蔗糖生产省份,糖料蔗种植面积、原料蔗和食糖产量均超全国总量的60%,为保障全国食糖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蔗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我区糖料蔗面积、总产量和产糖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蔗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作为广西制糖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华糖业")一直致力于做大做强制糖主业,同时推动多元发展,集团旗下有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制糖生产企业43家、制浆造纸企业4家、生物有机肥厂5家等。近年来,南华糖业通过不断创新驶上发展快车道,同时也担负起回馈社会的责任,成为广西  相似文献   

4.
梁富盈 《当代广西》2013,(15):42-43
广西是甘蔗种植大区,大量的糖料蔗仅被用来生产白砂糖和赤砂糖,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为了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充分发挥我区甘蔗种植和蔗糖生产的优势,2009年以来,广西农垦集团、广西糖业研发中心对朗姆酒进行论证、规划、立项,2011年8月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昌菱制糖有限公司利用生产白砂糖和赤砂糖剩余的"废糖蜜"和甘蔗汁造出朗姆酒,填补了国内生产与技术上多项空白。2012年6月16日,广西朗姆酒五大项目(精品观光生产线工程、勾兑过滤生产线工程、灌装生产线工程、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陈酿仓库工程)开工建设,2012年9月,广西朗姆酒产业化工程院落户广西农垦集团,标志着广西把朗姆酒产业打造成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出坚实步伐。上思县作为蔗糖生产区,在发展朗姆酒产业探索的一步,成为广西朗姆酒产业化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全国的"糖罐子",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糖产地,甘蔗榨糖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然而,过去广西蔗糖虽然产量高,但糖类产品单一,精深加工环节缺失,产业链条短,品牌叫不响,市场竞争力不强。近年来,随着糖业"二次创业"的深入推进,在推动"双高基地"建设、提升糖料蔗的产量和质量、从源头降低糖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我区糖业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机遇做好供给侧文章。根据消费者需求,强化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  相似文献   

6.
王军 《当代广西》2008,(21):20-21
这是广西经过审时度势明确提出的一个目标:到2012年,我区七大超千亿元产业之一——以工程机械为主的机械产业实现千亿元目标,广西将建成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有机械产业基地,工程机械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糖业是广西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优势产业。作为全国最大的制糖基地,广西产糖量已连续8个榨季占全国的60%以上,为国家食糖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广西糖业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广西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糖业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区糖业进入倒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外,产量持续增长,巴西、古巴、泰国等蔗糖出口大国凭借规模化、机械化和成本优势,将食糖大量出口我国。国内,一方  相似文献   

8.
2012年,我区桑蚕产业实现了"六个全国第一",创造了中国蚕业的"广西现象"。如果把广西桑蚕产业比作一辆高速运行的汽车,那科技便是驱动汽车快速运行的"发动机"。我区桑蚕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初从外地引进的蚕种并不适应我区高温多湿的气候,致使蚕茧产量低、质量差、发病多。结合广西气候特点,我区坚持自主创新,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桑蚕良种。"两广二号"是我区培育出的全国推广量最大的夏秋用家蚕品种,"桂桑优62""桂桑优12"等5个桑树优良品种,亩桑产叶均达到3500公斤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近年来,我区还先后培育出抗高温型、多湿型、抗脓病型、耐氟型、强健高产型、高产优质型等家蚕品种,开  相似文献   

9.
"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从"十五"期末全区蚕茧产量登上全国榜首,到2012年创造"六个全国第一",广西在"东桑西移"风起云涌的产业承接中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桑蚕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走循环经济发展路子……这些都是广西桑蚕产业迅猛崛起的关键。当前,桑蚕产业不仅成为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成功的产业之一,也成为具有广西特色和优势的一个新的强区富民产业。全区有9个县年产茧量超过20万担,在蚕区广泛流传着"家有三亩桑,致富奔小康"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黄吉遇 《当代广西》2006,(11):50-51
一根甘蔗让广西农民甜了二三十年,并有文章越做越大的趋势,如今广西制糖业已经形成产业链,其产值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而新兴的桑蚕业也让广西农民尝到了甜头,并喜摘蚕茧产量全国第一的桂冠。按此势头,广西的桑蚕产业有望发展成为继蔗糖之后,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11.
钟春云 《当代广西》2014,(17):40-41
正糖业担纲领头羊,科技给力食品产业发展,食品加工基地吸引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展望未来,我区食品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指日可待。2008年和2012年,我区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分别突破1000亿元和2000亿元。按照《广西食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区食品工业实现产值3800亿元,销售收入3400亿元,工业增加值130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500亿元。"经过多年发展,我区形成了门类较全的食品工业体系,有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近5000家。食品工业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优化产业结构和全区构建富有竞争力的14+10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回望这一年,在新常态下我区面对十分复杂的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我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构建"三区统筹"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这一年,稳增长成效显著。经济增速与上一年相比虽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10,(5):1-1
<正>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产业优先发展作为我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和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抓手。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  相似文献   

14.
钟振 《当代广西》2015,(2):26-27
<正>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我区及时谋划实施九大重点领域投资,并出台实施38条稳增长举措,着重从投资、服务、工业、金融、进出口、农业、房地产、改革等8个方面发力,有效激发了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确保了稳增长。预计2014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左右,主要农产品稳产增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5%和11%,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超额完成,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年度预期目标之内……从数字看发展,广西和全国一道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我区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快速发展。2000年全区桑园面积仅30万亩,蚕茧产量2.95 万吨,全国排名第六位。2005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41.01万亩,年产蚕茧14.03万吨,均比2000年增加了3.7倍;蚕桑业总产值60.61亿元,其中农民卖茧收入27.72亿元、蚕茧收烘及加工产值31.36亿元,全区蚕种、桑种桑苗产值1.6亿元,蚕茧年产量跃升全国第一位,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的25%左右。蚕桑产业已成为我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新兴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6.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区工业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十五"计划以来,工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3年全区工业完成增加值约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约436亿元,增长17.5%,实现和润总额57亿元,增长60%。经济运行的速度、效益、质量和结构比较协调,形成了汽车、机城、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电力、医药、制糖、林产、食品等优势产业;拥有一批综合经济实力较强、技术水平较先进、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事有较高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但是,由于我区工业底子薄,基数小,大企业少,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和利润水平仅处于全国的中下位置。所以,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切实推进"工业兴桂"战略,加快广西工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通过科技兴农、质量兴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业增加值从1958年的12.7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906.87亿元,甘蔗、桑蚕、芒果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甘蔗种植面积1121.25万亩,糖料蔗产量占全国60%,是全国人民的"糖罐子"。从2014年开始,我区在全国率先创  相似文献   

18.
龙海锋 《当代广西》2012,(22):21-22
乘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与承接产业转移的东风,北流市外招大商进驻园区大发展,内打产业转型升级大会战,构建起一个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格局,工业发展走进了"春天里"。截至今年9月,全市工业总产值184亿元,增长14.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1.7亿元,增长16.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4亿元,增长18.6%,工业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9.
<正>炎炎烈日,穿行在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笃邦村"甜蜜之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6300亩的甘蔗林里,现代农业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片我区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双高"(高产、高糖分)基地,是崇左市蔗糖产业转型升级的出路所在。打造一流"双高"基地蔗糖产业,崇左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把"双高"基地建设当作事关蔗糖业存废兴亡的关键来抓,崇左市将糖业发展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20万亩——这是2014年自治区给崇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12年起,我区把碳酸钙产业纳入千亿元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初步形成贺州、来宾、河池、玉林四大产业集群。近年来,来宾市积极落实自治区"东融"战略和广西碳酸钙产业发展规划,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打造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来宾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碳酸钙产业已成为来宾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并逐步形成了"一中心五园区"的产业格局。碳酸钙产业的点"石"成金,让曾经的"穷根"石头山变成了工业发展的富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