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它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而制定的,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刑法和宪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适应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这是建国后第四部宪法,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部宪法。它的通过与实施,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开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正> 最近公布的我国新的宪法修改草案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我国过去历次宪法中,都是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规定在国家机构之后。这次把它提到总纲之后、国家机构之前成为第二章,同时还增加了过去历次宪法中所没有的一些重要内容。毫无疑问,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措施。我国新宪法修改草案作出这些重要规定,不仅是总结了我们国家自己的经验,而且也考虑到现代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拨乱反正,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着适应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总任务的需要,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制定颁行,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它继承和发展了一九五四年第一部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已经发展到了又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最好的一部宪法,是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它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什么说新宪法是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法。这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的基本原则,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中国近代宪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回顾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宪法所经历的道路,将会激励我们更由衷地尊重宪法,更自觉地实施宪法,更坚定地捍卫宪法。  相似文献   

7.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已有五年多了,正确地总结我国宪法实施五年多来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五年多来的实践表明,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它反映了十亿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该宪法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基本上得到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我国现行的整个国家机构都是按宪法组建起来的。五年多来,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国家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体现了全国十亿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它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宪法,对于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发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五年一月十七日,四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七五宪法)。这是建国后第二部宪法。当对,十年动乱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宪法作为历史经验的总结,它的情神自然同“文化大革命”的精神在基本上是一致的。粉碎“四人帮”后,中国人民拨乱反正,开始做大量的工作。七五宪法随即被修改,足见它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是不能适用的。一九七八年三月五日,新的现行宪法一经颁布,七五宪法即告失效。故七五宪法的  相似文献   

10.
新宪法实施以来公民权利立法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并注意吸取国外的经验,规定了一系列有关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原则,扩大了公民权利的范围。这表明我国宪法作为人民的权利书,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仅仅有了宪法在法律上的原则规定,只是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确认,并不等于公民权利和自由就有了保障。还必须健全有关公民权利的立法,具体规定各项权利的行使方式,具体规定对各  相似文献   

11.
民族自治权问题是我国宪法中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宪法总结了54年宪法关于民族自治权方面的法律规定,又根据我国卅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工作经验,结合新的情况,增写了许多新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宪法已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新宪法是建国以来的第四部宪法,也是最好的一部宪法。这一点是今年4月26日宪法修改草案公布并提交全民讨论以来大家所一致公认的。我国第一部宪法(不算建国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协共同纲领)应该说是一部很好的宪法,但是它制定于二十八年以前,那时正处在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毛泽东同志当时就说1954年的宪法起码可用二十年。因此尽管它是很好的一部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又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宪法颁布40周年和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0周年。回顾40年来我国宪法的实施和几次修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实践的历史经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实施现行宪法,并推进我国宪法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自本期起刊发有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和特点。宪法修改草案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吸取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的主要经验,以新的形式和内容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条款,确认并切合实际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所具有的广泛性、平等性、一致性和现实性等基本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和特点。宪法修改草案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吸取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的主要经验,以新的形式和内容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条款,确认并切合实际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所具有的广泛性、平等性、一致性和现实性等基本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已公布施行一年多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这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其它方面的发展,全国安定团结、欣欣向荣.实践证明:新宪法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合乎国情,顺乎民心,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全面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完  相似文献   

17.
(一)新宪法有关审计的规定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我国30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它比过去几部宪法有了新的发展,有些条文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规定,有些条文是以前的宪法所没有的,是新增加的。特别令人兴奋的是,新宪法增加了关于审计制度的规定。第91条说:“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  相似文献   

18.
评论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热烈庆祝这部新宪法的诞生! 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法和法律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政策和中国人民意志的统一。党领导人民立法,党也领导人民守法。党领导人民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  相似文献   

19.
1982年12月4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庄严地通过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四部宪法.这部宪法是我国宪法史上的划时代的文献.它总结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反映了建国三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经验和新成就.新宪法共一百三十八条.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以及国内外的基本方针政策,是一部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并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宪法.  相似文献   

20.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集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的伟大成果,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建国以来最完备、最合乎我国国情的一部宪法.这部宪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安居乐业,对于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都是不可缺少的法律保证.因此,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意义是特别重大的.宪法尊严,就是它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的不可侵犯性.具体地说,就是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它,它是一切机关、团体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