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国家选举花费巨大 ,所以各党都把筹集政党资金作为其重要工作 ,政党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党费、捐款和国库资助。尽管做法不同 ,但是在政党经费管理上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政党在经费筹集中的权钱交易现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期以来,选举技术正在逐渐打破传统的政党意识形态分野,而成为西方政党所共性的新意识形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政党意识形态的中间化、政党选举活动的职业化和政党组织结构的商业化这三方面.这一问题的实质是,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力图将实践问题化归为技术问题.本文认为,从根本而言,政党社会关系的调整不能仅仅通过技术和策略来完成,而需要通过协商和对话来进行.政党技术统治试图消弭的实践问题,应该通过立基于交往活动之上的协商政治模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的选举制度按照选举规则可分为多数当选制、比例代表制和混合选举制三种.多数当选制有利于促进政府稳定,但存在着当选者代表性不足的缺陷;比例代表制能全面反映各政党的实力,但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政局不稳;混合选举制的代表性和政党的分化程度介于多数当选制和比例代表制两者之间.三种选举制度各有优缺点,各个国家应根据本国的历史发展、社会阶层构成、政党分化程度等困情选择乃至改革自己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4.
西方政党新竞选模式的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西方政治中传统的阶级投票模式发生变化,选举伴随着选民的流动性、非意识形态化逐渐从选民表达其政党忠诚的一种方式变成表达个人舆论倾向的手段,选举行为变得个人化、实用主义化,候选人个人魅力如何、政府政绩好坏、竞选纲领是否对自己有利等一些短期及表面因素对选民的影响加大.同时,大众媒体日渐独立性的发展及对选举政治的广泛渗透,使其成为政党联络选民的重要渠道,政党如何处理同媒体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利用媒体为己服务成为其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左翼政党是黎巴嫩政坛重要的力量。黎巴嫩内战结束之后其政治教派体制进一步加强,左翼政党在议会中的力量较弱,在总统选举、选举制度改革等国内重大政治事务中的作用有限,政治影响力微弱。21世纪之后,黎巴嫩左翼阵营开始分裂,它们在叙利亚和黎巴嫩关系、黎巴嫩总统选举和选举制度改革、叙利亚内战、叙利亚难民等国内外重大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看法。由于黎巴嫩新的选举法未能突破政治教派体制,加之左翼政党教派色彩不断加深,从而削弱了左翼政党的进步特性,未来黎巴嫩左翼政党的发展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台湾政党再次轮替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民进党未能解决政治贫腐和经济衰退这两项选民最关心的议题.2005年"三合一"地方选举是民进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2008年1月的"立法院"选举,初次采取以小区单席为主、政党比例代表为辅的制度,放大了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得票悬殊,在"立法院"形成"一大一小"的席次格局,为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埋下了重要伏笔.在2008年最高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既无法有效整合内部的派系结构.也无法摆脱扁案和激进"台独"路线的困扰,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从而导致了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  相似文献   

7.
大选资本主义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定期举行具有重大政治影响的选举。大选不同于一般选举,有特定的涵义:在实行内阁制国家,政党取得议会多数议席就成为执政党,因此议会选举为大选。在实行总统制国家,各政党依竞选总统的胜败来分别执政党和在野党,因此总统选举为大选。有的国家,议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同时选举,这种情况也称大选。大选标志着各政党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因此,选举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及政党内部之间分配权力的斗争。竞选资本主义国家在议会或总统选举期间,各政党或各候选人之间为使自己当选而开展争夺选票的活动。竞选  相似文献   

8.
熊俊莉 《两岸关系》2010,(10):19-20
<正>政治献金是"民主选举"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参选人的竞选经费支出基本都源自政治献金。因此,观察各政党政治献金的取得、调度、运用及管理规律,有助于我们研究该政党的竞选策略及成效。政党的选举策略往往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其过去的选举策略对观察未来的选举有借鉴作用。以下将从竞选经费的角度初步分析国民党和民进党在过去几次重  相似文献   

9.
以国民党之政党品牌为观察重点 ,通过台湾四次选举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对选战策略、选举结果与政党品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政党源自社会,对政党的分析也要放在社会整体中去。在社会方面,社会结构变迁和技术更新都会对政党的选举行动产生影响。对此,政党则应及时调整自己的选举行动策略。整体而言,国民党失利"九合一"选举,不仅受到国民党自身执政绩效和形象的影响,也与其未对社会变迁和技术更新做出有效回应有关。因此,未来国民党的精力应当集中放在调整自身与岛内社会公众的关系问题上。  相似文献   

11.
12月1日,喧嚣了近半年之久的台湾第五届“立法委员”及县市长选举终于落下了帷幕,台湾政党格局重新洗牌:在“立委”选举部分,去年上台执政但为第二大政党的民进党跃升为最大政党;原为最大政党的国民党滑落为第二大政党;去年“总统”大选后才成立的亲民党成为第三大政党;原为第三大政党的新党则几乎全军覆没,泡沫化已成定局;新成立的“台联党”表  相似文献   

12.
政党源自社会,对政党的分析也要放在社会整体中去。在社会方面,社会结构变迁和技术更新都会对政党的选举行动产生影响。对此,政党则应及时调整自己的选举行动策略。整体而言,国民党失利"九合一"选举,不仅受到国民党自身执政绩效和形象的影响,也与其未对社会变迁和技术更新做出有效回应有关。因此,未来国民党的精力应当集中放在调整自身与岛内社会公众的关系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台湾开始实施地方自治,政治选举自此出现于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选举的种类不断增加,选举范围不断扩大,而台湾的政党体系在此期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政党体系的变迁是因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但选举制度的影响却是最直接和迅速的。本文就从选举制度与政党体系的关系入手,具体分析60多年来,台湾选举制度改革以及计票方式、选区划分等选举制度细节的设计对台湾政党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春雨 《前沿》2003,(10):160-162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中国的选举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比较 ,认为二者的差异不在于形式 ,而在于实质。具体表现在选举制度的产生过程、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介绍方式和政党在选举中的作用等方面。笔者认为 ,两种不同类型的选举制度都是对世袭制度的否定 ,是人类政治文明上的创新。我们可以在认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本质的同时 ,从中国国情出发 ,借鉴其为我们所用的东西 ,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选举制度服务  相似文献   

15.
刘红 《台声》2005,(8):29-31
7月16日,国民党主席选举结束,马英九成为国民党新一届党主席。由于是第一次在党主席选举中使用政党竞争的方法进行,因此选举过程复杂,选战打得十分辛苦。同样,既然是选举和竞争,无法摆脱台湾地区选举文化、政治文化的局限性,选举活动也有不理想的地方。问题的关键是,国民党应该能够经受住此次选举的考验,按照马英九和王金平在竞选过程中提出的设想,为实现国民  相似文献   

16.
"泛国民党阵营"整合的政治语义可以由低到高地划为策略联盟、选举联盟、执政联盟、政党合并四种.在台湾"二合一"选举中,国、亲两党都在追逐着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它们拟议筹组的选举联盟总体上是一种竞争大于合作的关系.这种"非恶性竞争"的"竞合关系"可能成为国、亲两党未来"合作"的一种主要模式."泛国民党阵营整合"的任何有意义的动作选后才会真正开始.从选举结束至2003年"总统大选"提名展开前的两年时间内将会是台湾政局演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各政党"总统选举"布局、"执政联盟"的操作和"新中间路线"的再造是影响"泛国民党阵营整合"乃至政党重组和政局变动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7.
凤进 《两岸关系》2001,(8):51-52
5月以来,民进党不断有组建“联合政府”的声音传出。因为有人估计在年底的“立委”选举后,没有一个党派能够超过半数,无法单独组织内阁,所以只能由几个政党联合组阁。可以预见,“联合政府”声音会引起台湾政坛上的新一轮混战。国民党明确认为,应该由选后“立法院”中多数党或多数联盟来筹建“多数政府”,使台湾“宪政”回归“双首长制”。亲民党出于对自身政党利益的考虑,目前正处在模棱两可之间。其策略是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相似文献   

18.
郑东超 《半月谈》2020,(6):88-89
3月2日,以色列继去年4月和9月之后,迎来第三次议会大选,这一次选举的结果与此前两次大同小异,仍未有单一政党得票过半,组阁再陷“难产”。虽然,以色列总统里夫林3月16日授权蓝白党领导人甘茨组建新一届政府,但其组阁前景仍不明朗。不到一年时间,以色列先后3次进行议会选举,结果总是一度尴尬,这让人不禁要问,以色列怎么了?  相似文献   

19.
尹利平  臧秀玲 《前沿》2011,(20):188-190
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欧政党生态格局"意外"右转。近期,在金融危机影响趋弱背景下,西欧主要中左翼政党又出现"意外"的强劲复苏势头。金融危机给了欧洲左翼政党以力量扩展的意想,他们试图借欧洲议会选举这一平台,把因危机所得之势转化为选举大胜之实。中左翼政党呈现怎样的复苏态势,何以复苏,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范勇鹏  王欢 《人民论坛》2014,(12):11-15
党纪是政党对其党组织和党员行为准则的规定,国外政党主要有四大类:夺权党、竞选党、独大党、单一党。除夺权党外,其他政党均在国家宪法制度下活动,其党纪主要约束党组织和党员的选举、议会投票、公务和个人行为。中国共产党的党纪与这些政党有重大区别,最主要的特点是党纪严于国法。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宪法制度的创立者,为中国提供了统一的政治秩序,致力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立法者的合法性。党的性质和中国政治文化传统共同决定了党必须追求以法治党和以德治党的统一,以更严格的党纪进行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