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志芳 《工会博览》2010,(5):161-161
模糊语言作为自然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语言自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其主要表现在语篇和语境的应用中,也就是指语言的语用变异,据此试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模糊语言能够比较准确地解释其功能。本文主要讨论了模糊语言的性质,理解、特点、语用功能及其翻译,并强调了模糊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以法律语言的法律性为理论出发点,分析法律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并由此深入到对法律语言规范化的思考,从而为法律语言的深入研究探索一个新的视角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门学科,其概念都是由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所规定的。少年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少年法律现象,就是说,少年法学的研究对象既有法律现象,又涉及少年的心理、生理、教育等诸多现象,是法律与其它少年问题的社会现象及规律性的交和面。因此,少年法学是一门交叉性法学学科。  相似文献   

4.
目前,倘若原告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原告必须先确认法院的受案范围,据此才能提出明确的诉讼请求.总而言之,这是原告对自身诉讼权利的处分.可是在司法实务中,法律职业者通常将"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和"明确诉讼请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相混淆,且模糊处理.这无疑会损害到诉讼当事人的相关利益,甚至可能导致司法不公的现象.本文将以举证...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性质,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有学者认为集体所有权与日耳曼上的总有很相似,试图以此为基础解释集体所有这一法律现象;有学者认为集体所有应为共同共有,集体所有是共有人没有处分权的特殊共有;还有学者认为集体所有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集体土地的最终控制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对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行使主体也是热论中的问题,我国相关民事立法对集体这一概念也是相当模糊,对此问题的研究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傅叔文 《法制博览》2024,(7):133-135
纵观《民法典》发展历程,在传统家庭财产制度当中能够明显发现国外个人财产权制度的身影,这使得我国法律体系中“家庭”的概念逐渐模糊,而家庭中“个人”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受到法律制度缺失的影响,法律实践中关于“家庭共有财产”以及“财产分割协议”产生了不同的认定,由此很多相似案件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审判结果,这种现象表明“家庭共有财产”必须得到明确,而进一步明确“家庭共有财产制度”则成为解决这一争端的最好途径。明确何为“家庭共有财产”,肯定“家庭”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仅能够为家庭成员之间财产分割案件的判定提供诸多便利,而且还能够促使举债主体更加明确,进而达到保护债权人权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的语言现象,例如,语言歧视、语言欺诈、语言庸俗化、母语滑坡、语言信息化水平偏低等。这些现象破坏民主法治、危害公平正义、伤害诚信友爱、妨害经济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严重障碍,必须坚决克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营造和谐语言,因此必须实施语言强国战略,净化语言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化工作,坚持语言平等政策,赋予公民平等话语权等。  相似文献   

8.
宗明 《法制博览》2024,(7):166-168
一直以来,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都是金融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关键,特别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对金融市场乃至我国整体的经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良资产的转让是最为常见的处置方式,但仍因法律规范笼统模糊、公示公信制度不健全、追偿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存在大量的潜在法律风险。因此,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规范及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做好法律风险应对,实现不良资产的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法治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由于法制观念不强、依法行政不力,法律监督不严等导致法律体系和现实存在脱节的现象。因此,科学合理制定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国家政策,保障法律救济可获性,完善法律监督机制,才能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汪勇智  吴双 《法制博览》2015,(5):139-140
随着我国法律环境的日益完善,整个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实质上,有诸多公民权利是通过宪法来进行确认的。从宪法的内涵来看,迁徙自由作为一项被宪法取消的权力,它在演绎"基本权利"、"人权"以及"宪法权利"的概念时,界限模糊的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导致了在进行有关宪法权力的逻辑推理及规范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争论点。基于此,为了夯实迁徙自由这项基本权利,凭借宪法的本质内容对其进行验证。本文就透过宪法的迁徙自由来论述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