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人们对东盟经济的发展相当关注。因为在过去几年里人们已经相当注意的“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正在失去其国际竞争能力,相反地,东盟国家却发展得非常迅速。“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之所以会失去国际竞争能力,是由于它们的通货增值、劳力短缺与工资上涨、物价上涨,等等。另一方面,东盟经济的迅速发展则是由于工资与成本的低廉,等等。结果,美国和日本的制造公司正在把它们的生产基地从“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转移到东盟。特别是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是相当引人注目的。据预测,泰国和马来西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可以赶上“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除了新加坡(新加坡是“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一个组成国家)和文莱(其人口总数非常小,只约有30万  相似文献   

2.
一、序言为了展望九十年代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经济去向,就有必要尽可能地去考察其过去的长期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近年来人们将新兴工业化国家改称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最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又使用了“活跃的亚洲经济国家”(即将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香港、南朝鲜、新加坡、台湾加上马来西亚与泰国)。尽管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都是很早就已被使用的名词,但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一词汇更为人们所熟悉,已经经历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第一次提出新兴工业化国家报告书是1980年前  相似文献   

3.
<正> 所谓“亚洲四小龙”,是对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俗语,即指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这几个国家和地区,自6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陷入危机的70年代,通过实行积极的外向型开发战略和开放体制,造成良好投资环境和法律环境,大力引进国外资本、先进  相似文献   

4.
序言近年来,所谓“二十一世纪乃是亚洲太平洋的时代”,以及有关“亚太经济”的议论突然地多了起来。的确亚洲太平洋,特别是西太平洋的各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引人注目,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日本—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即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各国之间的“多层次追赶轨迹过程”,即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的波及过程。在两年前拙文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即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者,何也?》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是当前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中东产油国、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很快,成了世界资本输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称之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新加坡、南朝鲜和台湾,它们的对外投资大致始于六十年代,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七十年代后半期以后更有了明显的发展。例如,香港在197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只有11亿美元,到了八十年代初就超过了20亿美  相似文献   

6.
一、世界、亚洲地区从《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对三个世界理论的攻击,看阿党 关于世界划分的主要论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问题初探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国际 经济背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亚洲美元市场建立的背景亚元市场初剖发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流入部分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外国直接投资增多了。自1985年底以来,由于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持续上升,日本公司在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显著增加。1986/87财政年度,东盟成员国占日本在亚洲私人投资总额的37%,达到8.55亿美元,估计今年东盟国家所占比重还会上升。由于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它们的外国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也有明显差别。但总的特点是,外国企业资本在东盟成员国的投资领域发生了变化:投资最多的不再是过去的劳动密集部门,而是技术先进的资本密集部门。要求把资金投放到生产出口产品部门的外国投资申请书,以及外国公司独资的企业数都增加了。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公司也增加了对东盟成员国经济的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8.
前言 80年代,亚洲各国和地区取得了迅速的经济增长。能够取得如此迅速的经济增长,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自60年代至70年代实行了从进口替代型到面向出口型的工业化战略的转换。尤其是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与中南美各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其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经济增长能力也有限。而且没有什么天然资源,因此必须获得用于进口原材料的外汇。为此,韩国、台湾60年代中期开始将以往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转变为实行以出口为中心的面向出口工业化政策。面向出口工业化首先从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行。亚洲各国和地区属于相对劳动过剩经济,廉价的劳动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劳动成本提高和国内产业的高度化而不断衰退,为了取得廉价劳动力,趋于将生产据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1989,(4)
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东南亚》1989年第一期刊登了泰国学者瓦拉帕·多他纳佳贤先生的一篇文章,《亚洲第五个新兴工业化国家》。文中分析了泰国在成为亚洲地区第五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前所需要克服的障碍。 作者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见解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10.
战后以来,巴西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巴西由此从初级产品生产国成为“新兴工业国”,极大地改变了它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巴西工业化的成就是由各种经济和非经济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跨国公司的参与对巴西工业化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第二次大战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的重要的变化,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是资本输出速度空前加快、规模愈来愈大。这种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造成许多新的重要的影响,它与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学者皮特拉斯(J·Petras)在“第三世界工业发展理论”一文中提出了第三世界工业化的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积累的阶段存在着内在联系的观点(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日元升值已有三年了,亚洲地区由于受到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亚洲地区新兴工业经济国家的出口剧增和市场、资本、技术的供应来源的转变、日本企业的国际化、东盟国家的工业化进展等;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对整个亚洲地区发生了影响。在亚洲地区内部正在形成一种以日本、亚洲新兴工业经济国家、东盟国家为轴心的庞大区域内国际产业分工,1989年以后的进一步经济发展将是指日可待的。  相似文献   

12.
一、亚洲的经济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一]世界的经济增长中心即使在过去的十年里(指八十年代世界经济相对衰退与低增长时期——译者),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也均高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区,被视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或经济增长新区域而引起全世界的注目。特别是亚洲地区各国先后走向工业化,日本、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如果没有特别注明,本文的“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仅指南朝鲜、香港、新加坡)、东盟(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中国正处于各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阶段的差距构成了有活力的产业分工体制,并促进了贸易的扩大,而且不断地提高了这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在亚洲地区当中,特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经济发展尤为显著,自六十年代开始、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便一直驾凌于世界经济之上,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六十年代。七十年  相似文献   

13.
一、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经济 (一) 碰壁的亚洲新兴工业经济群体近年来,不断取得经济高速增长而受到瞩目的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一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即受到主要发达国家以调整对外贸易不平衡为目的的经济调整的影响。首先是发达国家提出本国货币升值的要求,最近又发生了要求与美国的贸易  相似文献   

14.
前言亚太地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地区已经举世瞩目,人们对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对策及作用也给予极大的关注。但是,过去人们在议论“亚洲太平洋”地区时是只限于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东盟和中国,研究的对象也大多集中于这些国家。但是属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家之一的越南,从八十年代后半期开始已经积极地参与到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产业分工中去了。它为此所作的努力之一便是从1986年底开始在国内大力地进行经济改  相似文献   

15.
在1986—1991年期间,泰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它的经济增长伴随有特别是来自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激增。总的说来,泰国自1986年以来便进入了一个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时期。鉴于上述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日本、亚洲“四小”的海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东盟国家成为投资热点。这些亚洲资本的大量涌入,加快了东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和区域内产业分工的发展。本文拟就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亚洲“四小”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动因及其影响作一分析。一、日本、亚洲“四小”在东盟国家投资的现状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之后,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呈现跳跃式增长,继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货币普遍升值,引致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急剧扩张。在东盟国家,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向顺畅的出口产业转换在六十年代,先从纤维纺织等进口替代产业的工业化开始,八十年代,成功发展家庭电气和电子学、机械等具有竞争能力的出口产业的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发展中世界的东盟和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给亚洲政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使“亚洲的停滞”化为废话的亚洲经济却戏剧般地增长起来。在这种增长的情况下培育起来的新的政治力学眼下正在将新的形象投射到政治与社会上去。这种新政治力学是如何改变以传统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在取得独立后,为了改变殖民时期形成的畸型的经济结构,将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马来西亚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就。近几年来,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强劲势头,1987-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82%,在亚洲仅次于中国。1993年人均收入达3280美元,是泰国的2倍,印尼的5倍,在东盟国家中仅次于文莱和新加坡。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报告已将马来西亚列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它在其中的竞争力已超过韩国而位居第四位。上述工业化成就主要得益于马来西亚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有关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1990,(3)
《东南亚》1989年第4期刊登的《泰国走向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距离》一文认为:将走“新兴农业工业化国的道路,作为一个发展中农业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或途径、或方向,是不十分妥当的”(第11页)。我想对此发表一些看法。 新兴工业化的道路是有局限性的 经济合作组织对新兴工业化国家所下的定义只是一些表象和指标,缺乏本质和内涵,因此首先要对新兴工业化的本质和  相似文献   

20.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们借鉴成熟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结合本国各自的特点,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市场化道路.其中,亚洲和拉丁美洲的NIC的市场化进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总结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认识,对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其他一些国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