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有权是一种权能极广的产权,包括占有、使用、处分、收益. 站在不同的角度,人们对所有权的权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比如企业主、生产者,他们要做的是把拥有所有权的产品卖出去,占有和使用意味着产品没市场、企业缺少回笼的现金;比如共享经济下的服务商,他们希望把东西拿出去给大家用,不是为了占有、使用和处分.  相似文献   

2.
谈及所有权问题时,人们首先认定的是:所有权作为反映一定社会物质财富归属关系的法律制度,归根到底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式。这固然不错,一般并无异议,应当成为所有权理论和所有权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但是,就所可权作为一项财产权利而言,其法律要义是什么呢?目前颇具影响的是支配权说,即认为所有权的要义在于它是一种充分、完全的排他性支配权,而不是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诸项权能的总和。后者的有无并不能影响或决定所有权的存弃。如在近些年来所有权问题的探讨中,我国有的学者认为所有权的核心和灵魂是支配权,可以超越具体权能而存在。台湾学者史尚宽也主张所有权系就标的物有统一之支配力,而非物之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之总和。  相似文献   

3.
所有权定义形式之比较──与梁慧星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的真义就是"任意",即可在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中任意选择使用一项或若干项。本文在此基础上就所有权诸基本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与梁慧星教授和其他一些学者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4.
财产所有权系民法物权体系中一类至为重要的基本私法制度.依各国民法理论之一致见解,它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四项权能.而所谓财产所有权之实现,则指权能的行使,亦即所有人对其所有物实施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的单独行为或一系列行为.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所有权人通过行使权能这种形式来实现其财产所有权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中,所有权人通过自己行使权能实现财产所有权与所有权人通过他人行使权能实现财产所有权乃是两类最为基本的实现形式.鉴于此两类实现形式,尤其是后一类实现形式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所业已显现的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我们拟对此作一研析,以期就教于民法学界.  相似文献   

5.
挪用公款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挪用公款罪在现存的整个刑法体系中的地位,是由该罪的犯罪客体的性质所决定的。对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客体,目前刑法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大体上存在着这样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财经管理制度,所以应当归入破坏经济秩序罪而非侵犯财产罪。这种观点认为,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种职能,挪用行为只是暂时使财产所有者失去控制,即只侵犯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能,而所有权的核心部分即处分权并  相似文献   

6.
贪污是一种侵犯公共财物所有权的违法行为,尽管能够引起公共财物在事实上被非法占有、使用、收益甚至被处分(如赃款被挥霍掉),但据此便认为公共财物所有权已被转归贪污者,并将“所有权是否转移”作为认定贪污、区分贪污与挪用公款标志的所谓客观标准,却是很值得商榷的。   一、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权就是上述各项权能的简单相加,因为确切地讲,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只是实现所有权的手段,是所有权作用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7.
<正> 一、企业产权的界定所谓企业产权,一般表述为企业资产所有权。笔者认为从法律角度考察,产权并不仅仅是资产所有权,这样界定有所不妥。从所有权的特定含义出发,所谓企业产权应该是:包括物质形态的财产所有权、财产经营权,以及非物质形态的知识产权和其它科技成果权(又称无形财产权)的总和。财产所有权,即企业对其所拥有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企业财产所有权是最充分、最完全的物权。当然,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企业财产所有权中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可以与所有权适当分离,企业并不因此丧失其所有权,亦不能改变其物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政治与法律》一九八六年第二期刊登的谭玲同志的《所有权含义之我见》一文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所有权是所有人对财产的占有、使用、委托经营、收益、受益、处分和诉请法律保护的权利”,从而把诉请法律保护也作为所有权的一项权能,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所有权是基于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而产生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最充分的物权。也就是说,所有权是法律赋予所有人对所有物直接支配的权利,它所包含的内容是所有人对所有物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而诉请法律保护是法律赋予所有人在其所有物遭到他人不  相似文献   

9.
在司法实践中,有许多人认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仅包括以非法地归自己或第三者所有为目的”。对那些在主观上意图暂时非法占有或意图最终归还的,不认为构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一要件。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没有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的。众所周知,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所有物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权利。其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依照法律规定和所有人的意志,占有权可以与所有人发生分离,即财物归非所有人占有。这属于合法占有。如果说占有人的占有,没有法律  相似文献   

10.
土地所有权权利结构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俊 《现代法学》2006,28(3):64-73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之上建立土地市场法律制度,必然导致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分离。我国经过20多年的土地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的实践,已经在事实上将土地使用权置于一个独立物权法律地位。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构建的中国土地法律制度,应当突破传统的土地所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四项权能,并代之以土地的设定权、收入权、使用权、发展权和回归权。传统的土地所有权的四项权能,则相应地纳入新型权利结构的土地使用权之中。  相似文献   

11.
商业秘密的权利归属□张黎孙苏理对商业秘密的主体应称为所有人、持有人还是拥有人,在法学界有诸多的说法,在我国法律和签定的双边条约中也有混用的现象。笔者认为应称商业秘密权利人为宜。这种商业秘密权利同样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只是与物化所有权和...  相似文献   

12.
所有权人对物享有的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在内的全部权能,实际上都是所有权人自由支配力的反映。"所有"的含义是法律上排除他人,将某项财产据为己有,由己独占的归属权。因此,自由支配性和归属性是所有权概念的内涵。由自由支配性所产生的支配力是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意志体现,由归属性所反映的归属力是法律保护所有权的必然结果。两者和谐统一,共同揭示出所有权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3.
刘超 《政法论丛》2014,(3):55-63
近两年来,气候资源所有权的立法引发诸多争议,学界从法律依据、资源属性和制度逻辑等几个层面批评了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的规定.这些批评的依据与分析的进路存在着可商榷之处:气候资源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不妨碍其作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从《宪法》等法律相关条文规定上检讨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依据是法条主义进路.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制度逻辑可以克服气候资源的自由获取悲剧,实现气候资源国家管理和公益保护的社会功能.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在立法价值和社会功能上不同于民法所有权,需要更新其权利结构,除了具体化和更新传统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的内涵,还需要引入保护权能和管理权能.  相似文献   

14.
刘东  姜传伟  李兵 《法制与社会》2010,(30):261-262
刑法理论界一般认为,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在于二者的客体不同:挪用公款侵犯的是公款所有权中的占有和使用权,而贪污侵犯是公款所有权的全部权能,即: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挪用公款和贪污侵犯的客体都是公款的全部权能,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贪污罪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挪用公款罪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房屋优先购买权的概念及分类(一)房屋优先购买权的概念所谓房屋优先社买权,是指在房屋所有权人出卖与他人共有房屋或出租的房屋时,房屋共有人或承租人享有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该房屋的权利。房屋优先购买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房屋优先购买权的设立是对房屋所有权人处分权的限制。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处分、收益四项权能,对所有物的处分权,是所有权人享有的最重要的一项权能,而房屋优先购买权的设立、却使房屋所有权入不能任意、自由地行使自己的处分权,对所有权人房屋处分权的行使有了一个限制。第二,房屋优先换买权的设立是…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国家所有权,其基本内容,应当是国家对全民所有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受益和委托经营等项权能。这都是国家所为的占有、使用、处分、受益和委托经营。如果这五项权能同时分离了,国家所有权就完全丧失,不存在全部暂时分离的问题。我们的国家,是全民财产的体现者、所有者,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国家并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而是根据国家政策、法令、计划等等,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把财产分别交给社会主义组织(如企业)去经营管理。这样就造成了财产所有人和财产经营管理人  相似文献   

17.
该案涉及民法上一个较为棘手的法律问题——募捐财物的所有权界定问题在该案中,桌上产站组织募捐1万元财产的目的是为厂良好地治疗贾B的病,解决贾B因家境贫困而难以安心治疗的难题。其性质从表面上看,是对贾B个人的捐赠行为,但其实质上属于一种公益行为,从所有权的四项权能来看,贾B不能完全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对这四项权能。贾B只能暂时对该财产占有、在合理范围内使用间按募捐者的捐赠国的使用)、合法地收益,但不能仔意处置该财产,如违背捐资者的H的将此财产赠给自己的亲友,对于这1万元的捐款可看作~种公益财产,贾B只…  相似文献   

18.
他物权,即限制物权.是指非所有人依法对他人所有物享有部分权能的物权,即非所有人基于法律规定或与所有人的约定,而对他人财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的权利.他物权作为一种物权亦是直接支配的权利,同样具有物上优先权,请求权和追及权等物权效力. 他物权与所有权有密切联系,但又有区别,它与所有权相比较具有以下几点特点:(1)他物权的权利主体是非所有人,即除所有人以外的其他公民和法人.而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则是所有人.所以,他物权是非所有人对所有人的财产所享有的一种物权;(2)所有权是“完全物权”,而他物权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所有权的权能,没有法律的依据和所有人的授权,他物权人不能行使处分权.由于他物权在内容上受到法律和所有人意志的限制.他物权又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与国家所有权关系探析王生贵,刘军一、法人财产权是国家所有权衍生的一种新型物权。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是国家所有权与其权能分解和组合衍生的一种新型物权,是他物权中的一种用益物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的综合,接近于所有权,具有最完全...  相似文献   

20.
石泉 《人民司法》2023,(16):67-71
<正>刑法中的“占有”和民法中的“占有”含义不尽相同,刑法在定罪量刑方面要求必须将被告人非法占有的行为、数额进行确定,视被告人致受害人对财物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全部权能无法行使的程度而决定刑罚。而在民法上,占有是人对物的关系中的一种事实状态。这种区别的后果是刑事裁判中对被害人的确定以及对被害人财产保护的方式有时与民法认识存在差异。而在未成年人案件中,由于未成年人对物的占有往往通过法定代理人实现,由此产生的占有辅助、无权处分等等就更增加了一层复杂因素。本文在民法典物权编第五分编“占有”规定下研究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处理,在未成年人是被告人或者被害人的情况下,通过对刑事责任的确认来研究如何实现被害人财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