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刘红 《统一论坛》2006,(5):21-22
当前“,法理台独”已经成为陈水扁任期结束前的施政目标,陈水扁当局强力推动的“法理台独”已经对台湾社会、两岸关系造成很大的危害,制止“法理台独”已经成为两岸的共同任务“。台独”在李登辉的纵容下完成“合法化”不过十多年“,台独”势力执政至今不过六年,但它带来的恶果  相似文献   

2.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0):37-44
陈水扁把“台独”与“民主”、“民意”绑在一起,偷换概念,浑水摸鱼,拉“民意”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中国原则。一到“选举”,就要“公投”,这是陈水扁7年多的贯用伎俩:一是找出一个最耸人听闻的议题来转移执政无能的焦点;二是刺激“悲情”凝聚选票;三是塑造“爱台湾”的金身掩护贪腐过关。这一次,明明知道“入联”是不可能的假议题,但一定要“公投”,因为陈水扁在下台前要彻底地“绑架”一次民意。国台办负责人指出,陈水扁为了一己、一党之私,全然置2300万台湾同胞的利益于不顾,不断进行“台独”冒险,再次证明,陈水扁是一个不惜断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3.
刘红 《台声》2007,(Z1)
陈水扁的任期还有17个月,剩下的时间不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不少。台湾社会舆论指出,在陈水扁一家弊案缠身、执政没有政绩、泛绿内部矛盾增加的情况下,“法理台独”已经成为他的政治突破口。“法理台独”对台湾的稳定和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威胁没有解除。“法理台独”是指陈水扁当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陈水扁借助不正当手段连任成功,“台独”步伐在加快,在全面违反“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同时,从三个方面加紧部署落实“台独时间表”,在“台独”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把两岸关系推到危险的边缘。李登辉、陈水扁执政以来,围绕“台独国家理论”,已经就“台独”的“领土、人民、主权和管辖权”,宣扬过许多理论,提出过许多口号,推出过许多举措。尤其是陈水扁四年多来“渐进式台独”“一边一国论”“台独时间表”更是“法理台独”的具体化、政策化、政治化。作为“台独”的最后阶段,“法理台独”则是要从“宪法”的高度,建立“台独”的法律体系和…  相似文献   

5.
今年两会,台、港、澳代表、委员仍旧是各方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们也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废统”不得人心台湾籍代表胡有清表示,陈水扁在 2000年上台以来,不断推进“渐进式台独”,此次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是一次推动“法理台独”的严重挑衅。他不顾台湾人民利益、破坏  相似文献   

6.
陈水扁不顾国际舆论的谴责,一意孤行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赤裸裸暴露其“渐进式台独”的本质,将海峡两岸的局势推向危险边缘,令广大渴望两岸和平安定,共谋发展的中华儿女感到愤怒与忧心。陈水扁把“废除国统纲领”改成“终止国统纲领”只  相似文献   

7.
民进党自去年底“三合一”选举惨败后,虽强调反省、检讨,却并未如外界预料向中间路线调整,淡化“台独”路线,发展两岸关系。相反,却大肆升高“台独”调门,决意紧缩两岸关系,全面向深绿转变。一(一)不断升高“台独”调门。陈水扁元旦讲话“台独”调门之高为近年来少见,公然鼓吹“法理台独”,表示“台湾是我们的国家,土地面积三万六千平方公里”;在第二阶段“宪改”问题上,陈水扁不顾在野党的强力反对,表示了坚决推动的决心,宣称“宪改”是台湾“国家的总目标”,将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先民间后政党,全力推动,同时夸下海口,叫嚣2007年一定举办…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2006,(4):4-4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是两岸关系的发展大势。任何人想阻挡这一大势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前不久,陈水扁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在推行“法理台独”的道路上迈出危险的一步。陈水扁搞“法理台独”一  相似文献   

9.
刘红 《台声》2007,(1):58-60
陈水扁的任期还有17个月.剩下的时间不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不少。台湾社会舆论指出,在陈水扁一家弊案缠身,执政没有政绩,泛绿内部矛盾增加的情况下,“法理台独”已经成为他的政治突破口。“法理台独”对台湾的稳定和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威胁没有解除。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2006,(12):1-1
今年以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但是,导致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未消除。最近几个月来,陈水扁当局虽然因涉嫌弊案而深陷困境,但仍在顽固地通过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而且正在策划举办所谓以“台湾”名义申请参加联合国的公投活动。陈水扁谋求“台湾法理独立”活动的冒险性、危险性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1.
李立 《黄埔》2007,(6):10-13
今年以来,陈水扁当局在“台独”路上狂飙。特别是近一段时间,陈水扁当局在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正名”的同时,大力推进“法理台独”。其重心在于:一是由陈水扁出面推进的“入联公投”;一是由游锡堇出面推进的“正常国家决议文”(以下简称“决议文”),后者是“台独的政治理论建设”,前者是“台独当前的行动重点”,  相似文献   

12.
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来,一直图谋通过“宪政改造”实现“法理台独”,并不遗余力地加以推动。在大陆的强大压力和岛内民意的反对下,陈水扁当局的图谋面临重重困难,但是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本质没有改变,企图通过“第二阶段宪改”制定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的目标没有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7,(4)
2007年初春,一年一度的“两会”开幕,两岸问题依然是台籍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两岸话题年年谈,从坚决反“台独”到反“法理台独”,从促进两岸交流到关注台胞参政议政、开拓民间合作空间。“变”与“不变”之间尽显大陆方面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对台原则立场的坚持与处理手法的日益灵活,也反映出两岸关系发展不断走向深化与广阔化;而陈水扁却不顾两岸政经形势变化,不顾岛内民众死活,趁机抛出“四要一没有”的“台独”新言论,妄图搅局,并主导“话题”。不过,他显然没有达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06,(4):11-11
2月27日,陈水扁在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国际的一片谴责声中,强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陈水扁执意推行激进“台独”的行为,引起祖国大陆黄埔同学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全国各地的黄埔同学会立即组织召开座谈会,坚决反对陈水扁通过“宪改”进行“法理台独”的活动,坚决拥护中台办、国台办受权发表的严正声明。  相似文献   

15.
李立 《台声》2006,(7):12-12
陈水扁执政六年,始终以“台独意识”挂帅,全面推行“渐进式台独”,并通过“宪改”加紧推进“法理台独”,在“台独”路上飙车,其结果是,六年来台湾政局动荡,经济停滞,民生困苦,两岸关系波折起伏。2000年,陈水扁刚上台时,他还不敢露骨地兜售“台独”理念,尚须“犹抱琵琶半遮面”。于是,上台伊始,陈水扁提出了所谓的“四不一没有”政策。2001年8月,经发会达成共识,建议政府对台商赴大陆投资改采“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换句话说,李登辉时期的“戒急用忍”政策将被放弃。2002年5月,陈水扁在金门发表谈话,说两岸“三通”是必走的一条路,而“小三…  相似文献   

16.
所谓“法理台独”,简言之,就是“台独”势力企图从“法律”上确定“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并否定“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行为。其主要手法包括“修宪”、“修法”等。这一行为从李登辉主政时就已开始,陈水扁上台后更将之推向一个新阶段。目前,“法理台独”已成为对包括广  相似文献   

17.
曹骏 《统一论坛》2006,(6):25-28
以“法理台独”为基本政治诉求的民进党自成立至现在,炮制了诸多旨在改变台湾政治地位,使台湾脱离中国的“台独”谬论。在这些“台独”论调中“,台湾地位未定论”则被民进党奉为“法理台独”的理论基础。陈水扁上台后所鼓吹的诸如“公投、自决、制宪、修宪、宪改”等等“台独”主张,无一不与这个违背逻辑常识、罔顾法理的奇谈怪论相联系。因此,弄清此论的出笼背景,揭露其荒谬以及建立在此论基础上的“法理台独”的违法性极有必要。“台湾地位未定论”出笼的背景几十年来,“旧金山和约”、“华日和约”一直被“台独”鼓吹者宣扬为“台湾地位…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周铁农副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受李运昌会长委托,代表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座谈会上做发言。近日,台湾陈水扁公然违背其承诺的“四不一没有”,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向“台独”方向又迈出了危险的一步。陈水扁不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福祉,执意坚持“台独”立场,制造两岸关系紧张,离间两岸同胞的感情,推动“台独”分裂活动步步升级,欲将台湾人民推向战争的边缘。陈水扁的所作所为,再一次证明了他是阻碍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和动乱根源,“台独”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面对的敌人!对陈水扁…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8,(4):43-43
陈水扁当局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处心积虑推动的所谓“入联公投”,3月22日被大多数台湾民众否决,“台独”分裂势力以“公投”之名行“台独”之实的阴险图谋遭致失败。  相似文献   

20.
陈水扁及绿营很可能会在外部势力的有意放纵下,通过先“冻宪”后“制宪”的方法走向“法理台独”或者径直宣布“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