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她叫程整红,今年43岁,2000年与丈夫带着儿子和父亲一家老少四人来到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四连,到现在已经10多年了。在这10多年里,她见证了四连红提葡萄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也见证了葡萄产业给四连职工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又见证了她们用平房置换了高层楼房,住楼房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生活,如今实现了。不仅如此,她还于2012年底拿到了驾照,并买了一辆五菱荣光面包  相似文献   

2.
抱着已5岁的米雪,回族大妈李葡萄的脸上满是欢喜和慈爱。 李葡萄是农八师一四二团林业站的工人,收养这个孩子是个偶然的机遇。那是1997年3月的一天,李葡萄到团医院去看望一位病员,在儿科发现了一个出生还不到10天患败血症的弃婴。李葡萄见到孩子的时候,婴儿正嚎啕大哭。是奇妙的缘分吧,这小人儿一看到李葡萄便停止了哭泣,李葡萄一扭身她又接着哭。那一刻,李葡萄的心被深深牵动了,她毅然决定收养这个弃婴,虽然孩子还在病中,还那么虚弱,脖子上和手上都是凝固的血渍,屁股上还有未愈合的伤口。 婴儿出院后,李葡萄和丈夫将她抱回家中,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他们让大女儿做孩子的妈妈,并给孩子取名叫米雪,  相似文献   

3.
<正>在五师九十一团园艺连,秦碧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葡萄园里飞出的金凤凰。她腼腆地说:"是兵团的富民政策和先进科学技术,让我走上了致富路。"1998年,秦碧英和丈夫一起从四川来到九十一团打工,能成为团场职工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2003年,团场成立了园艺连,推广种植特色经济作物——红提葡萄,急需人才。经过考试录用,秦碧英终于成为园艺连的一名职工。九十一团刚开始发展葡萄种植时,实行工资制管理,职工积极性不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户典型的少数民族家庭,那间遮蔽在浓郁的葡萄树阴下的小屋里,一张占据大半间房屋面积的大炕上,却端坐着一位年轻漂亮地汉族小媳妇,正在喂养她襁褓中的小女儿。她——就是牧羊人阿衣木沙汉的汉族儿媳妇、一位来自郑州的大学生,今年25岁的陆炎。今年55岁的阿衣木沙汉曾是农三师五十团二十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08,(12):33-33
深秋的一天,我们访问了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凤英,请她介绍王朝公司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因为都是她的亲历亲为,所以谈起来她深有感情。  相似文献   

6.
<正>吴云霞天生有一副关牧村般的好嗓子,《送你一束沙枣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无怨无悔》等歌曲为吴云霞的精彩人生留下了重重的墨迹。她数次代表农五师、兵团乃至自治区参加全国、自治区、兵团的歌手大奖赛,每次比赛她都会夺得奖杯、奖状,在她的业余歌唱生活中,最高难度的奖项是获得"西铁成杯"全国城市职工业余歌手大奖赛美声组的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5亩酿酒葡萄总产9.5吨,创产值2万余元。郭树英在农四师六十二团这片土地上种葡萄出了名,发了家。郭树英,今年37岁,中等身材,一头短发,有一双秀美的眼睛,显得特别干练。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六十二团一连承包土地。2000年团场发展酿酒葡萄,要求职工利用庭院种植。郭树英和丈夫一商议,就种植了5亩酿酒葡萄。待第二年春天,望着刚从土里掏出来的葡萄藤,她发了呆,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这光秃秃的枝子能结葡萄吗?怎么管理?能挣钱吗?正发愁时,连队党支部、工会、计生协送来了有关葡萄种植的书籍,并带着她到友邻单位参观学习。有了见识,郭树英信…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温馨而又甜蜜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美满、令人十分羡慕的一家人,他们就是邹彦和徐江夫妇。结婚二十年多了,他俩一直跟公公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小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孝敬老人、勤俭持家,用心经营这个幸福之家。热爱祖国,热爱团场,热爱连队,是邹彦一家人一直坚守的信念。邹彦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成绩卓越,她分管的葡萄片区,每年的平均单产都是最高,排在区团第一名。今年她又分管政工工作,建台账40  相似文献   

9.
正"葡萄长势这么好,多亏了驻村工作队的人!原来基本什么也不懂,经他们指导后,我知道怎么干了,这下心里可有底了。"日前,在庄河市徐岭镇徐炉村的一个葡萄大棚里,村民曲秉娜正忙着摘葡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年,曲秉娜新栽植了3亩冷棚葡萄,一开始因为不懂技术、不会管理,走了不少弯路,心里很上火。徐岭镇驻徐炉村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帮忙请来专家,手把手教她剪枝、施肥等技术,让她彻底解除了管理方面的后顾之忧。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庄河市抓住"做"这个关键,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葡萄产业是乌海市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乌海市气象局针对葡萄产业发展精准发力,组织开展全程化、系列化、专业化的气象服务,健全农业产业与气象服务的合作机制,扩大气象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气象服务,扩大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范围,完善设施农业葡萄产业气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为葡萄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岁月永远抹不去她那篮球运动员练就的风采,1.74米的个头,举止的干练、说话办事的泼辣热情,她就是农七师电力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张宝薇。 “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是农七师电力公司工会为女职工启动的勤劳致富的明星工程。当得知奎屯园艺场的女工们资金短缺时,张主席筹措4500元,为3位女承包户购买了生产资料,扶持她们种葡萄、蟠桃。经过3年的扶植,毛春花的8亩葡萄园年年获得2万多元的好收成;张爱梅承包的10亩蟠桃树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城的红码头国际葡萄酒城,名酒纷呈,百利生本草干红一枝独秀,因其养生。今年仲夏的延庆世界葡萄酒大会,国内外酒庄云集,美酒令人眼花缭乱,百利生本草干红备受青睐,因其养生。长期从事葡萄酒文化研究、出版过多部红酒专著、贺兰山产区发展顾问组成员的姚汩醽,曾考察欧美多国,她把百利生本草干红与中外葡萄酒相比较,给予令人无限憧憬的评价:"本草干红是发展中  相似文献   

13.
今年37岁的唐联淑,精明能干,1999年参加土地承包,品尝了承包亏损的酸楚,她总结经验,不懂就问,认真学习农业生产技术.2002年,她响应团场号召,在农七师一二九团果园队承包了3座大棚,她种植葡萄、西红柿、辣椒,都是按时施肥、灌溉、化防、移栽,做好大棚内的保温保湿工作,在试种当年,便取得了小小的成功,鲜菜投入市场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充分肯定,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当年纯收入8000元.  相似文献   

14.
田凤英,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是中国葡萄酒界的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她率领着占公司近1/3员工的营销部门,创造了近5年销售量2亿瓶、销售额52亿元、利税合计20亿元的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15.
马爱琴,十二师头屯河农场二连职工。她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干出了一番业绩。曾多次荣获农场"三八红旗手"、"科技致富示范户"、"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等称号。说起马爱琴,二连的职工个个竖起大拇指夸她好样的。马爱琴的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她承包的9亩葡萄地和两个孩子都靠她一个人照料,家里家外繁重的担子没有压垮  相似文献   

16.
说起农四师六十六团园艺场女职工姚春悦,人们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2002年,她种植的3亩多葡萄园,纯收入达到3万余元。 几年前,姚春悦夫妇俩种植的10多亩果园,每年果品收入总比别人高出近万元。1998年,她将3亩多老品种果园挖掉,从内地引进了20多种葡萄苗木。因原  相似文献   

17.
自营经济     
被誉为乌市“绿化女能手”的陶荣是一○四团的一名职工家属,8年前她包下了城郊的18亩戈壁地,种上了蟠桃、葡萄等上千棵果树,经过8年的努力,终于将这片戈壁滩变成了果园,她种的蟠桃个大、色佳、味美。去年被农十二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授予“鲜果生产项目示范园”称号,为改变一○四团的农业格局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肖元/摄)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五师九十一团园艺连,秦碧英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之为葡萄园里飞出的"金凤凰"。身体健壮但性格腼腆的她说:"是团场的富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走上了致富之路。"秦碧英今年43岁,1998年和丈夫一起从四川来到九十一团以打工为生,能成为团场职工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2003年团场成立了园艺连,开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红提葡萄,通过招工考试,秦碧英终于成为了园艺连的一名职工。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41岁的陈国斌自1994年起,先后在农四师六十一团承包了660多亩土地,栽植了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葡萄见效益后,他又先后投资330多万元建成了一座可贮存360吨的果品保鲜库、年生产能力200万个周转筐的塑料制品厂和两个葡萄水泥架杆  相似文献   

20.
<正>支部引领,把"小葡萄"干成"大产业"。车新村地处辽西北干旱丘陵地区,适宜葡萄种植,10多年前也发展过葡萄种植,规模近千亩,但一场雹灾使葡萄树大面积死亡,葡萄产业没有发展起来。2014年初,村党支部借助阜新市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契机,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骨干到省内多地考察,最后下定决心,把冷棚葡萄作为主导产业抓起来。一开始就遇到了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