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陆 《统一论坛》2014,(6):62-62
2014年3月,笔者有幸参访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参观了知名科技企业,如联想、百度等,更重要的是“清华X-Lab”,即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企业提供支持清华大学研究生共同研究发明的机构。当时,台湾爆发“太阳花学运”,一同来自台湾的参访者感叹,同样是清华大学,大陆的学生在努力研究发明,让人类更进步而成为科学家,台湾的学生却热衷学运,长久下去,台湾未来的竞争力在哪?古人说:人不亲土亲。  相似文献   

2.
两岸大学多同名历史的风云变幻,使海峡两岸出现了很多看似相识却陌生的事情。就拿大专院校来说吧,大陆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和暨南大学,台湾也有这些大学(东吴大学英文名称就叫苏州大学)。台湾清华的校史从北京清华开始算起。在介绍台湾清华大学前,先说一段历史故事。1948年冬天,清华大学还在上课,人民解放军突然从南口进至北京西郊,与国民党守军在学校墙外交火。不久,国民党军队退守城内,清华园因此被解放军掌控。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碰巧于前一天入城公干,当时交通断绝,只好留在城内。蒋介石眼见局势不妙,就派飞机把梅…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4月23日,对于两岸清华人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母校清华大学在这天迎来了她105岁生日。105年前,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作为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而成立。众所周知,因国民党败退台湾,清华人也因此分隔两岸。1956年,梅贻琦先生利用清华基金会经费在新竹成立了台湾清华大学。随着两岸关系不断缓和改善,两岸清华的交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夏天,热浪滔滔。两岸大学生的交流也像这火热的夏天一朝天地开展起来。有以“亲情、友情、世纪情”为主题的大型“京台两地青年大学生交流周活动”;“海峡两岸大学生古生物夏令营”;台湾大学生的“湖湘文化之旅”以及“海峡两岸青少年‘情系中山’夏令营”等等,两岸青少年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同时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清华观感参观完清华大学,两岸的老师和同学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心得,台湾的张同学高兴说:“今天在认识了热情而又亲切的清华大学同学后,我们终于踏进了期盼已久的清华校园,一窥当今一流学校的风范。尽  相似文献   

5.
肖军 《台声》2011,(5):16-20
4月24日,两岸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不论对于清华或是两岸,这一天都是充满荣光而意味深长的特殊历史时刻。百年于一所学校而言,正所谓根繁叶茂之时。北京清华,台湾新竹清华,回首百年,环顾两岸,两岸清华在共同承载民族的屈辱和希望之时,同样见证着两岸关系的风起云涌、岁月沧桑。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1)
正5月15日,以"经济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清华海协十周年特别活动——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活动由清华大学学生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主办,清华大学港澳台办公室、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清华大学校团委承办。台湾中研院院士、台湾大学财经系教授管中闵,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德昇、清华大学台湾研究员常务副院长殷存毅、清华海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樑、清华大学台湾校友总会会长李祖嘉、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  相似文献   

7.
吴国祯 《台声》2011,(5):24-25
1966年至1970年我求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学美国,于1977年来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此后,于1995年转至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至今。从1966年开始作为清华人至今也有45年了,而具体在两岸清华学习工作也正好有20年。今年是清华建校百年,我这一生应说是和清华有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李红 《台声》2001,(6):4-5
“今天,清华大学校园里春光明媚,万物更新,充满着蓬勃朝气。来到你们中间,我仿佛年轻了许多,心情特别高兴……” 4月 29日,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隆重举行建校 90周年庆祝大会,国家主席江泽民到会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朱 ?基、胡锦涛、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庆典。海峡两岸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首次结束各自纪念校庆的历史,在北京携手共庆了这一辉煌时刻。 一 春意融融的清华园清新俊逸,巍峨壮丽的校门、古色古香的清华学堂的匾额、美轮美奂的欧洲古典式的大礼堂、绿荫满窗的大图书馆点缀在水木清华、荷…  相似文献   

9.
王缇娜 《台声》2011,(12):78-78
2003年初我从台湾前来大陆工作至今,除了为自己当年孤注一掷的“先知先觉”而沾沾自喜外,也为两岸在签署ECFA之后对未来有更深的期许,历史的见证已从过去一窝蜂的“台湾的大陆热”转换到现在的“大陆的台湾热”。  相似文献   

10.
台湾承认大陆学历开放招生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咏琦 《台声》2009,(5):26-27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2008年9月22日于接见两岸清华大学企业家协会及校友时表示:台湾教育部门正进行作业,准备承认大陆学历,并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学,最怜惜可于2009年起实施。以往台湾对于大陆小学、中学及高中学历均有认证机制,此次开放系指承认专科以上学历(包括专科、大学、硕士、博士),以完全衔接台湾对大陆各级学校学历的承认。具体办法初期拟先对大陆30多所声誉较好的大学  相似文献   

11.
周培源传略     
三在周先生游学美欧期间,清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28年清华学校易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升格为国立高等学府。清华学校改办大学之议始自1916年,但当时议而未行。“五四”运动以后,清华同仁要求改办大学的呼声又起。1921年学校始停止招收中等科学生,1925年又在学校内设大学部,同年招收一百名学生,是为清华第一期大学生。现在著名的科学家王淦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21)
正答:据台媒报道,台湾清华大学与台湾新竹教育大学的合并案获审核同意,两校于2016年11月1日正式合并为"清华大学",并于2017学年起合并招生。台湾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指出,合校案是台湾清华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发展,也将是台湾清华师生面对未来挑战的跃进契机,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内,蜕变成为更优质、培育更多优秀人才的国际一流大学。他强调,这项合并案初衷,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学生、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网络新闻媒体功能定位与运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高校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从建立介绍性的主页拓展到建立即时更新的新闻门户网站。清华、北大、人大、浙大等高校都已经建立了新闻网。这些新闻网在传播对象上多以对外传播为主,在传播内容上主要是学校动态,较少涉及到学生日常活动和校园内部事务。清华大学除了以对外传播为主的“清华新闻”外,还建立了由学生自我管理的、面向校内学生的“学生清华”门户网站,新闻频道是“学生清华”的重要部分之一。网站的新闻频道把“目标顾客”明确定位在清华大学在校学生,因此在传播内容上,以学生关注的学生生活、校内信息为主。“学生清华”网站实行IP地址访问控制,只有使用校内IP地址的用户才可访问,而“清华新闻”对于校内外用户都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4.
梅贻琦,教育界的名人,他的名字与清华大学是分不开的。实际上,他的后半生从北平到台湾新竹,就一直没离开过清华。  相似文献   

15.
荟萃园     
中国为什么特别有活力《青年参考》近日报道: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分析研究小组负责人胡鞍钢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回答了中国大陆为什么特别有活力的问题。大陆1965年搞“文革”时和台湾的经济相差3倍,结束时相差5倍。这10年中,没有一个领导人说大陆和台湾的差距越拉越大。我的假设是,如果当时大陆8亿人口都知道台湾经济在快速发展,文化大革命也搞不下去。为什么邓小平决心要改革开放?关键是他去了几个地方:马来西亚、泰国,还有当时尚未与我们建交的新加坡。他感慨地说:”我16岁时路过新加坡,(当时)新加坡算什么,今天看来是个现代化城市。”后来又去了日本,坐在日本的新干线  相似文献   

16.
黄健 《今日广西》2008,(18):70-71
从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参观出来后,我们来到与该校只有一路之隔的台湾国立交通大学。这也是与大陆的4所交通大学同字同源的学校之一。这所学校培养出了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远哲博士。台湾国立交通大学有一个因美丽而著名的湖;图书馆前的广场十分壮观,绿草茵茵;几个不锈钢的巨大雕塑屹立在大楼前的草坪上,象征着创新和未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学开始在全球各地抢购顶级学者,并向他们提供顶级的待遇,但值得注意的是,优厚的物质并不一定会给中国的大学带来“世界一流”的美誉。2005年10月13日,清华大学以近百万人民币年薪聘请来的“洋”系主任萨文迪在清华工作正好满一年。清华有关方面表示,5年内将以百万年薪聘请50位世界知名学者,以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此同时,北京大学被《泰晤士报》评为亚洲地区排名第一的高等院校,这两件事情连在一起,重新引起了媒体对中国大陆地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王培珊  蒋碧辉 《台声》2014,(9):94-95
1999年的时候,林爸爸和林伯父为了生意上的原因从澳门搬到台湾定居。林爸爸祖籍在厦门,林妈妈则是山西太原人,林家很多亲戚在大陆各地生活,林鹏6岁前也曾有很长时间在大陆生活。种种背景之下,林鹏对大陆高校在台湾招生的事情一直都有关注。刚刚进入初中读书不久的林鹏,在物理课上第一次接触光学知识就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津大学原名“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资历比清华和北大还要“老”一些。与建筑专业相同,“天大”的光学学科实力,在国内排名第二,在国际上也是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9.
饶颖奇 《台声》2010,(10):15-15
我是台湾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我不仅仅代表客家,我还有很多身份。为了两岸和平发展和交流合作,国民党重新执政前.民进党执政时搞“去中国化”,不跟大陆来往了,我越来越觉得紧张.生怕大陆的领导误判台湾的主流民意,所以2002年10月我就带领着“立法院”的委员、大学的教授到北京,  相似文献   

20.
朱余生 《两岸关系》2008,(10):40-41
王国达1959年出生在台湾,1989年开始到大陆寻找商机。1992年底他在上海七宝镇开创力国针织有限公司,从事袜子生产,至今已15个年头。“我的祖先从大陆移居到台湾已经是第8代了。1992年我从台湾移居到七宝镇,从我算起我是第一代……”回忆这段经历,王国达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