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和国家对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提出的重要任务。而社会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影响着统战工作与中心的关联度,衡量着统一战线对大局的贡献率。这就要求统一战线大力拓展文化统战工作,切实加强统战文化建设。对此,2011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同心思想”。“同心思想”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推进社会转型期的统战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思想内涵,坚定践行,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统战文化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
去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的最新发展,这为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参政党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从时代性、政治性、合作性、互动性、实践性的视角去探讨"同心"思想与参政党建设的关系,可以使我们对这一问题在背景、本质、基础、动力和目的等方面获得一种多维度、体系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同心思想"深刻揭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多党合作理论。在"同心思想"视域下,多党合作即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上同心同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行动上同心同行巩固政党政治联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2011年新春关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的讲话,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这个讲话,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是多党合作经验的科学概括;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多党合作理论的总结升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多党合作实践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基石,包含思想共识、制度共识、目标共识等内容。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集中反映了民主党派"同心思想"建设的本质要求,其体现是:"思想上同心同德"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识的基础,"目标上同心同向"是深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识的根本,"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坚持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国家政治的主要形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参政党,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政党类型,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独创性的一个重要体现。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以"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主要内容的"同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促进广西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必须以"同心"思想为引领,以"同心"思想增进海内外同胞的"同心"认同力,提升海内外同胞的"同心"凝聚力,凝聚海内外同胞的"同心"向心力,增强海内外同胞的"同心"亲和力,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同心"创造力,促进广西海内外同胞的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9.
<正>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核心内容的"同心"思想,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历史经验作出的深刻论述,体现了对统一战线本质规律的科学把握,揭示了统一战线成员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核心内容的"同心"思想是新形势下巩固、发展和壮大统一战线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将其贯穿于统战工作的始终,使之成为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统战文化建设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心"思想是统战文化建设的主题和灵魂,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把"同心"思想贯穿到统战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中去,引领统战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核心内容的“同心”思想,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历史经验作出的深刻论述,体现了对统一战线本质规律的科学把握,揭示了统一战线成员鲜明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2011年11月26日至27日,中共毕节地委统战部、中共毕节地委党校、毕节地区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毕节模式”理论研究会以及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在毕节地委党校联合召开了“同心思想”与毕节试验区发展研讨会。与会者向大会提交了“同心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相关论文36篇,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心思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同心"思想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历史经验作出的深刻论述,体现了对统一战线本质规律的科学把握,揭示了统一战线成员鲜明的价值追求,为新形势下巩固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展"同心"实践活动,加强参政党领导班子建设至关重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参政党推进政治交接、继承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参政党的政治交接,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是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提高参政党履职能力、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坚持与中共"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参政党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的灵魂,制度化、规范化是参政党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队伍建设是参政党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服务大局是领导班子建设价值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15.
参政党践行“同心”思想的基本原则和任务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联盟。参政党作为中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理应做践行“同心”思想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的历史表明,参政党践行“同心”思想,只有把握住了基本原则,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只有抓住了践行的主要内容,才能做到行动上同心同行。  相似文献   

16.
参政党践行“同心”思想的基本原则和任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联盟。参政党作为中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理应做践行“同心”思想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的历史表明,参政党践行“同心”思想,只有把握住了基本原则,才不会偏离方向,才做到了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只有抓住了践行的主要内容,才做到了行动上的同心同行。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新形势下统战理论的精辟概括,是对马列统战理论的创新和中国化表述。同心思想本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但在统战理论中却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它是各历史时期政治同盟为追求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在思想上、行动上求同存异的理性思维成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统一战线成员追求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同心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实践根源,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基于“同心思想”和统战文化本质及发展规律的多重契合点,“同心思想”将是指导转型期统一战线和统战文化发展思路的核心思想,具体的发展思路有以同心思想引领精神生活作为统战文化核心信念、以民主协商增进思想共识作为统战文化活动方式和以共存共荣打造同心品牌作为统战文化产品载体。  相似文献   

19.
"同心"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理论的重大发展,它与阶层关系的和谐具有较多的内在契合性,践行"同心"思想对于促进我国阶层关系和谐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社会各阶层在思想上、行动上以及目标上努力践行"同心"思想,以促进阶层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对基本价值观和价值目标的认同是各类社会主体结成同心的基础。同心的基本内涵,即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同心思想是对传统"和合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统战力量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对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