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诉求引发的政治参与膨胀对政党制度民主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参政党是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实现其民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政党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参政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执政党担负起扶持、帮助参政党发展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2.
参政党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民主价值的重要体现;参政党的参政议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参与决策、参与执行、参与监督等参政功能的发挥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民主价值的重要体现;进一步提升参政党的参政能力、扩大参政党的参政职能是进一步优化开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民主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参政党的社会功能是其功能发挥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自身性质定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依据国家—政党—社会的关系框架,参政党作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政党行为主体,理应在中国特定的国家—政党—社会关系框架下发挥功能作用。所以,参政党的社会功能理应归纳为: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建设功能和社会代言(利益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4.
职能和功能是分析政党作用的两种视角。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主要职能,体现了参政党与政府、参政党与执政党之间关系的定位。作为政党组织,现阶段民主党派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政策咨询、社会服务、政治社会化等主要功能,体现了其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政治发展有序推进的形势下,合理定位参政党职能,拓展开发参政党政党功能,有助于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包容性,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党通过履行职能来体现和实现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民主监督既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功能,也是中国参政党的基本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关键在于加强党内民主和党际民主建设,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的组织化水平。这就必须从三化建设入手,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将"协商民主"融入到政党制度之中,可以说是中国政党民主的一个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本文力图在协商民主的视域下,以政党、国家与社会三维关系的理论范式,通过把握参政党与执政党、参政党与政府、参政党与社会的多维关系,进一步探索参政党的政党行为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功能发挥得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的发挥。本文分析了目前影响民主党派参政党功能发挥的热点问题,以期民主党派成长为成熟的政党,担负起时代赋予参政党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8.
“政党功能”与“参政党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功能是对政党作用整体、共性特征的描述,政党职能则是对政党作用具体、个性特征的界定。参政党职能与政党功能之间具有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必然性的内在联系。正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中国特色才得以彰显。然而,如何充分发挥参政党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的职能,以及如何有效发挥这一政党制度的功能,尚需更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建设既涉及执政党建设,也包括参政党自身建设,这是从政党制度体系内的角度来说,如果从政党制度体系外的角度来看,则会发现政党制度建设深受体系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正在不断兴起的公民社会正日益显示出它对社会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建设的巨大作用。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其参政作用的发挥自然也离不开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力图尝试说明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政党建设二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实践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整合功能。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参政党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挥各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加强参政党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参政党意识的历史自觉与价值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政党意识的自觉基于民主党派所处历史方位的演化。特殊时期的“听、跟、走”反映了民主党派在中国社会大变革中找准了前进的方向,体现了民主党派进步性的一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依附性的政党意识。在执政党指导思想发生偏差的情况下,这种依附性的政党意识使民主党派失去了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从而使政党功能发生了畸变。“参政党”地位的确立,使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重塑了自己的角色,参政党意识经过40年的风雨历程而实现了理性的自觉。政党意识的核心是政党对民主观念和民主形式的理解与追求。我国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的价值偏好、参政党的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协商民主应臧为参政党意识的核心理念。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应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实钱中,树立协商民主的参政理念,为参政党意识的提升提供应有的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诉求引发的民主热情高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网络民主呈现出积极推进的态势,网络民主的兴起对我国政党制度民主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发挥提供了新的空间,本文探索网络背景下中国政党制度民意代表功能的优化、完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育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我国政党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的政党制度为公民社会的发展预留有充分的空间。参政党在连接和促进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居于特殊地位,具有独特功能,充分挖掘参政党在公民社会兴起后的政治功能是参政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其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在世界民主化潮流中经受了考验。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的制度保障。这一政治制度能协调价值取向、利益关系、结构功能、信息资源等功能,有利于参政党与执政党精诚团结,形成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政党协调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其基本特点就是多党合作制。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条件。多党合作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我国政党制度对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作用、凝聚功能、利益表达和社会整合功能、预测和警示功能、实现民主价值的导向功能。坚持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的互相促进,不断拓宽政党协商的渠道,实现政党协商有制可依、有规可依、有序可循。深化我国多党合作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为推动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兴起是中国社会整体进步的必然趋势。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我国的政党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参政党在促进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在公民社会兴起的背景下,提升参政党的政党意识和加强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推动参政党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科学定位了民主党派的性质,体现了多党合作制度的人民民主价值理念、统一战线政治联盟性质和多党合作重要政治准则等内在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深度聚焦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强化了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塑造了新时期参政党形象,战略性地提升了和谐政党关系的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促进参政党理论建设、多党合作实践和多党合作"三化"建设方面都有新突破,为进一步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发展开拓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生命和重要标志,具有塑造政治精英、整合组织价值、铸造政党结构和制度、维持和延续政党生存、影响政党政策、实现奋斗目标、凝聚国民人心等功能。我国参政党文化诞生形成于近代的政治斗争实践,并在以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得到发展、丰富和完善。"和合"、"协商"、"务实"、"人本"、"创新"等构成了参政党文化建设体系中的核心内涵,是其在新时期历史条件下凝聚成员、巩固参政地位、把握民主政治建设方向、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发挥党派优势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9.
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之内涵,厘清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是建构中国政党及政党制度理论话语权的基础概念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存在和发展打破了西方关于"政党"的标签,突破了西方把政党之间的竞争选举作为民主政治的衡量标准和实现形式的思维定式,为确立政党协商的民主政治中国形式奠定了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面临的政治责任和时代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中,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者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主、客统一体,要发挥自身能动和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等功能和价值。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