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叫哈布都拉,是六师北塔山牧场的一名哈萨克族医生,现年54岁,中共党员。我的家庭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上有老母,下有儿孙,我与妻子努尔巴特共同维护着这个八口之家。多年来,我之所以能全心全意地为牧区广大群众看病、治病,是因为我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前些年日子虽然艰辛,但老伴的一句话让我感动至今:"只要人在,我们共同努力,还怕好日子不来吗?"我的母亲今  相似文献   

2.
正在位于中蒙边境的六师北塔山牧场,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受人尊敬的人,他被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为"塔山雄鹰"。他就是高级政工师、北塔山牧场党委书记、政委杨科生。2011年3月23日,杨科生赴牧场上任,在自五家渠市出发至北塔山牧场近400公里的路程中,越走越荒凉,几乎杳无人烟。通过几天的走访和自己的所  相似文献   

3.
正六师共青团农场作为对口支援北塔山牧场的团场,近年来积极从人才、资金、信息等多方面支援北塔山牧场建设。该场先后出资近20万元为北塔山牧场畜牧一连装修连部职工文化活动室,捐赠电脑、打印机、照相机、桌椅等办公设备,极大地改善了连队办公条件。针对北塔山牧  相似文献   

4.
正在位于中蒙边境的六师北塔山牧场,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受人尊敬的人,他被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为"塔山雄鹰"。他就是高级政工师、北塔山牧场党委书记、政委杨科生。一人生因梦想而伟大,树立目标,为之奋斗,乐在其中。这是杨科生最欣赏的一段话,也是他的座右铭。2011年3月23日,这是一个让杨科生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赴牧场上任,在自五家渠市出发至北塔山牧场近400公里的路程中,越走越荒凉,几乎杳无人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一位亲历和领导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北塔山牧场改革的场长的采访,全面回顾了北塔山牧场实行改革的背景状况、采用的改革方式、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改革带来的成果,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兵团牧场因地制宜推进改革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兵团工运》2020,(1):20-20
在六师北塔山牧场畜牧一连,孜亚提被各民族职工称为热心肠的好人。1984年,牧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年轻的孜亚提亲眼目睹了父亲卡力甫在牧场各级领导的扶持下,办起了牧场有史以来第一个家庭农场。在农场高峰时期,各类牲畜存栏达千余只,但是随着父亲身体情况每况愈下,牧场经营模式落后单一。  相似文献   

7.
情系北塔山     
正从黄浦江畔的霓虹灯下,到天山脚下的北塔山牧场;从大都市的一名中学生,到西北边陲的军垦战士;从16岁的懵懂少年,到60岁的花甲之年……李梦桃的人生,可以说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的,他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北塔山牧场度过的——在这里,他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他理解了生活的意义、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和边疆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8.
情系北塔山     
<正>从黄浦江畔的霓虹灯下,到天山脚下的北塔山牧场;从大都市的一名中学生,到西北边陲的军垦战士;从16岁的懵懂少年,到60岁的花甲之年……李梦桃的人生,可以说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的,他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北塔山牧场度过的——在这里,他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他理解了生活的意义、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和边疆各族人民相濡以沫、情同手足地工作生活了47年,他被哈萨克族职工群众称为"哈萨克的佳克斯乌路"  相似文献   

9.
正我叫阿依古丽·买买江,是十四师一牧场农业连的一名普通职工。我的丈夫郭新,现在牧场社区工作。我们有一个儿子和女儿,现在都在牧场学校就读。我们家庭是一个民汉联姻的家庭。当年,我和丈夫的婚姻也曾遇到世俗的阻力。为了爱情,我们不顾家人的反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后来,直到我们的女儿出生,双方父母被我们的执着感动,才正式接纳了我们。我和丈夫的爱情故事,在牧场迅速传播开来,牧场的许多青年人像我们一样,组建了一个又一个民汉结合的幸福家庭。2011年,我们家先后被评为和田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主人公宋琪文现任农十三师勘测设计院水工室、办公室主任,妻子在红星医院妇产科工作,儿子已上六年级了。他们全家人遵纪守法,生活上互敬互爱、乐于奉献,工作中积极进取、爱岗敬业,邻里  相似文献   

11.
<正>郝贵清现任农一师三团十一连党支部副书记、指导员,妻子刘富莲是三团社区的退休工人,儿子、女儿在大学就读。多年来,他们这四口之家相亲相爱,始终保持着浓浓的亲情与和谐氛围,深受社区、邻里的羡慕和好评。郝贵清对事业、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他深爱着自己的家庭、深爱着团场,在他任过职的单位  相似文献   

12.
今年44岁的魏照军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业一线从事土地承包.他与妻子郭素梅结婚多年来,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团结邻里、乐于助人,同心协力营造幸福家园,成为八师石总场双泉集社区二连干部职工们公认的"和谐小康家庭". 魏照军家上有年近七旬的父母,下有正在读初中的儿子,生活虽然不算很富裕,但一家人却过得和和美美、相亲相爱.魏照军的父母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住院,他们夫妇总是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把两位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相似文献   

13.
董倩:欢迎收看《新闻1+1》。有一个贪官,他曾经在法庭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戴的这副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的确,当我们观察一些官员的贪腐过程时,他的妻子、孩子还有亲属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今天对刘铁男案庭审的过程中,他也提到了他的儿子。董倩:欢迎收看《新闻1+1》。有一个贪官,他曾经在法庭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戴的这副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的确,当我们观察一些官员的贪腐过程时,他的妻子、孩子还有亲属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今天对刘铁男案庭审的过程中,他也提到了他的儿子。刘铁男(庭审画面):“是我这个做父亲的不负责任,导致他(指儿子)走上了这条路。现在悔之已晚,唉!他已经30岁了还没有小孩。我真诚地跟大家讲,我每天都生活在这种忏悔中。”  相似文献   

14.
正吕敬爱,73岁,是农一师十二团文明路社区的居民。儿子结婚十几年来,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孝敬老人、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婆媳关系相处融洽,成为社区公认的好婆婆。她用传统妇女的纯朴、用自己全身心的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相似文献   

15.
<正>1月15日,农六师五家渠市工会主席董亮全率领师工会经济部和保障部的工作人员驱车前往北塔山牧场看望和慰问遭受雪灾的哈萨克族职工群众,送去了价值3万元的御寒物资,表达师市工会对受灾职工群众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叫杨贸云,是兵团农七师奎管处奎屯河大桥站退休工人郝德富的妻子,是个家属,今年54岁,丈夫郝德富,早年因工负伤,不幸于去年去世。由于我失去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难,加之大女儿郝新丽在棉纺厂工作,二女儿郝伟工作的针织厂效益不好,大儿子郝建国待业,小儿子郝建兵还在上高中,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整得我头昏脑胀。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师一团金银川镇健康路社区温馨小区,有这样一个家庭,22年里,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夫妻之间、儿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婆媳之间始终和和睦睦,被人们传为佳话。这个家庭就是李生辉和杨桂兰家庭。95岁的李生辉和76岁的杨桂兰是再婚家庭,双方各自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1994年,54岁的杨桂兰与73岁的李生辉组成了新的家庭。当时,杨桂兰的三个女儿和儿子强烈反对。但杨桂兰却说:"你李叔叔四个  相似文献   

18.
<正>杨润元,家住农六师奇台农场八道滩社区一队二组,是一个三代同堂之家,妻子、儿子、儿媳、孙子还有孙女,6个人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已先后4年获得连队"五好文明家庭"的荣誉。58岁的杨润元老有所为,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妻子热心地追赶着时代的潮流,勤俭持家;老俩口经营的120亩承包土地年年都能喜获丰收。儿子儿媳经营着两台链轨机车和一辆小面包车,收  相似文献   

19.
南守魁,男,现年40岁,中共党员,2018年至今担任七师一二九团十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南守魁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和睦和谐的家庭.夫妻二人是大学同学,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走到一起,夫妻结婚14年以来相敬如宾,十分恩爱,孝敬老人,善待邻里,在家中能挑重担,任劳任怨;并且敬业爱岗事业有成,独生儿子聪明可爱,邻里相处融洽和睦,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  相似文献   

20.
王娟 《党员文摘》2007,(3):19-20
为家庭。老公生贪念 2005年底。我老公杨平走马上任化肥厂厂长。比以前忙碌多了。老公事业有成。儿子学习成绩优异。作为妻子和母亲。我从内心感到自豪和欣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