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框架到底是什么"已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中国哲学的文化根基,同时尊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将两者融合成新的本体论认识,以"陆王"心学的认识论作为过渡进一步论述儒家思想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方法论原则,提出"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认知,尝试在哲学意义上回答"‘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框架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英国学派如今已成为非主流理论中影响力颇大的一支。随 着英国学派在冷战结束后重新受到国际关系学者的重视, 随着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学科意识”的普 遍增强, 中国学者对英国学派的兴趣开始增长, 并有意识地对其理论特征进行深入探索。作为摆脱 “美国话语霸权”之束缚的成功样板, 英国学派别具一格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提 供了丰厚的思想启示, 主要体现在理论定位、发展方向以及“问题意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本国意识,有一个局部发育、整体性自觉(强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发展过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意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由发育期进入整体性自觉时期。世纪之交的中国理论大讨论实质上是一场理论系统化的学术努力,产生了多方面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中国学派"概念的提出。从中国意识,到中国理论,再到中国学派,这是一个递进向前的逻辑。将关系性这个概念作为中国学派建构的本位,是建立既符合中国特色又有时代特征的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努力,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在中国学派提出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有影响力的理论假定,其中体系程度较高、参与讨论范围较广、地域性较强的三个理论流派是道义现实主义、共生理论和共治理论。建立和发展中国学派,有必要建设一套相互间密切联系的概念群或概念体系。关系、共生和共治等概念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未来的中国学派建设,关键要在整合、抽象、国际化和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大讨论缺乏科学哲学的指引,陷入观点之争,形不成共识。诸多观点差异的根本分歧在于国际关系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自然主义者坚持社会世界的科学研究和社会理论的普遍性。反自然主义者则坚持社会世界的人文研究和社会理论的特殊性。在创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争论中,自然主义者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特殊性(如“中国学派”)的提法,反自然主义者则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作者认为寻求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包含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的。原因在于,理论产生包含理论建构和理论证明两个过程,理论证明遵循普遍性逻辑,理论建构遵循特殊性逻辑。理论普遍性体现在它遵循共同的证明逻辑,特殊性则体现在理论假说的创造上。由于理论假说提出是创造性过程,使得中国要素的渗入成为可能。中国人对问题的思考,必然带上中国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烙印,由此提出理论假说,经由验证而成为理论学说,最终将刻上“中国”印记。基于此,创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际关系》是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国际问题研究综合性学术月刊,长期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本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国际战略问题、国际关系理论、世界政治、外交、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际关系》是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国际问题研究综合性学术月刊,长期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本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国际战略问题、国际关系理论、世界政治、外交、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7.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6月16日,由上海市政治学学会、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自觉与中国学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召开。一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院长苏长和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治学学会会长桑玉成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之发展回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波澜壮阔的30年改革开放同步,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研究在不断适应全球化时代国家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需求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从以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世界为研究中心到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关系理论,从大规模引进介绍国外理论和新兴流派到探讨"中国理论、中国学派、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的建立,从服务于国家外交的对策分析和研究报告到超国家和次国家行为体的对外战略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从仅仅关注和平、安全、主权等"高政治"议题过渡到对涉及经济、社会、环境、人权等"低政治"议题的关注,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尽管中国国际关系学还有着学科发展诸多问题与缺失,但是,在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的今天,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权将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问题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义虎 《国际观察》2005,24(1):16-21
国际关系理论历来存在着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间的整合问题。这三者整合得好 ,会发展出成功的理论范式 ,从而极大地促进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其中 ,就“理论价值”而言 ,本体论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国际关系的存在形式是什么的最基本问题 ,也关系到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内核是什么的本源性课题。从西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的第三次、第四次论战来看 ,它们均直接与本体论问题有关 ,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学界最大的理论反思和本体思辨 ,这种理论反思和本体思辨已经大大促进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就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建设来说 ,只有在本体论上取得突破 ,才能建构起中国学派。需要强调的是 ,以自己的本体论为基础 ,建构中国式的国际关系理论 ,可以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学科建设不断注入新的知识源泉 ,并提供知识再生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经充分酝酿,并报请中国国际关系学会批准,2016年1月8日,中国国际关系期刊研究会(筹委会)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国国际关系期刊研究会的前身即"全国国际关系及政治学类学术期刊研讨会",由《国际观察》《世界经济与政治》及《国际政治研究》等期刊共同发起。首届研讨会于2007年在上海外国语  相似文献   

11.
Four Recent Newspaper Articles Edited by Sheng Dingli," A Confident China Can Afford to Admit U.S.Greatness," Global Times,p.14,January26,2011.Shen Dingli,th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American Studies at Fudan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伦理研究进行了初步评述。国际关系学长期忽视了国际伦理问题,生存逻辑、实证立场、时代背景以及对古典现实主义的误读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全球问题的出现、"成熟科学"的要求、学术研究的伦理指向都意味着应该"认真对待伦理"。冷战结束后,政治理论与建构主义推动了伦理回归:前者主要讨论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规范问题,后者则从规范与经验相结合的角度评估国际伦理的限度与可能性。本文认为当前的国际伦理研究尚缺失对国际伦理现象的解释,并主张从理性选择、规范动力等角度进行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10日到11日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主持召开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来自30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7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现代国际关系》总编陆忠伟研究员专程到会,作了国际形势报告。会议以“建构中国理论,创建中国学派”为主题,回顾了建国以  相似文献   

15.
西方学者在研究国际关系理论时往往有两种倾向:一是把国际关系理论作为某种静态的东西来研究,二是认为一种理论一旦被确立,就有某种"普世性".然而,国际关系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国际关系理论也同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且形形色色的国际关系理论都有其针对性,都是应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而产生的.中国在建立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以上两点,即时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学科,年轻主要体现为国际关系学科地位正式确立的时间不长,古老则表现为其基本思想理念却早已有之.通过回顾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拥有较长的历史与学术传统,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萌芽阶段、孕育阶段、发展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7.
Contrary to the common belief that IR theory is static and uniqu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R theory is organic and can grow, a phenomenon the author calls the "time dimension." As IR theories are adopted according to the unique conditions of each country, IR theory ought to be considered a cluster of theories rather than a single theory: this the author calls the "space dimension." Based on these thoughts, the author gives his view on what theory works best for China.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梳理托马斯·库恩范式理论的基础上,借用其范式概念,指出国际关系发展历史存在过古希腊独立国家范式、帝国范式、中世纪范式和现代主权国家范式等几种主导性的国际关系范式,分析了这些范式的核心原则及其面临的主要逻辑困境,最后指出超国家治理范式是解决主权国家范式困境的主要替代范式,这一新范式对国际关系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分析了电子期刊这一新的文献类型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资料室期刊采购工作、期刊采购人员的影响,提出了做好两种期刊采购工作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