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的著作,泰克西埃在《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与民主》一书中解读了该书的第一章。在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阶级的关系、民主制与民主共和国、国家消亡等观点上,泰克西埃批评列宁违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思想。泰克西埃的批评是中肯的,但是他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政治思想的理论区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条件下国家权力的增强、列宁研究国家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批评又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仅要重视研读经典原著,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经典作家的思想,更要结合中国的实践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统一党内思想,顺利展开国内经济建设,列宁在《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中,对左派共产主义者在国际、国内一系列问题上的观点和策略原则进一步展开了批评,阐述了学习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的出台引发了中美外交纠纷,同时也削弱了"联美反苏"战略的基础,引发了中国在对美政策上的争论。部分大使和领导人在第五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质疑"联美反苏"的战略。为维护这一战略,邓小平与美方进行了密切合作。中方认可了卡特政府以行政承诺搁置纠纷;美方极力推进对华政策,修补双边关系。中美关系恢复快速发展后,邓小平在8月29日政治局会议上权衡了对美、对苏政策的利弊,劝说决策层中止了对苏缓和,稳定了中美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发展对美关系和对苏关系的可能性是等同的,所以中国对美政策是中国现代化取向、安全战略和巧妙外交艺术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要闻     
中国新闻 加拿大《汉和情报评论》7月22日透露,俄罗斯将在2003年10月30日之前完成向中国交运全部苏-30MKK战斗轰炸机的工作。苏-30MKK战斗轰炸机配备射程为70公里的kh-31A型超音速空对舰导弹,其反辐射型Kh-31P已装备中国空军的苏-30MKK,并且计划在中国生产。苏-30MKK战斗轰炸机还将配备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有效射程超过50公里。  相似文献   

5.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9-10月号发表汤姆·默茨的文章《草根全球主义》,认为哈特对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的各种运动的多样性、网络化的看法沿袭了他《帝国》一书的观点,并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6.
批评理论的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4月美刊《批评探索》召开研讨会,探讨批评理论在21世纪信息化和全球化社会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我们选编了部分与会论文,以飨读者。米勒的文章探讨了《批评探索》杂志和作为一种广义的知识分子实践的批评探索在当代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詹姆逊的文章阐述了他关于批评理论发展存在4个阶段的看法。劳拉蒂斯的文章认为批评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没有办法为其划定未来框架。汉森的文章《没有毕加索的鲍威尔》则给我们具体演绎了批评在当代社会中可以具有的效用。  相似文献   

7.
陈家新 《工会博览》2014,(20):55-57
尽管毛泽东出身于农民,却对中国工人阶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于1918年和1919年两次来到北京,在这个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城市接受到了许多新思潮和新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对他影响较深.他如饥似渴地读到了新翻译到中国来的《共产党宣言》,他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意识到中国人民要想彻底解放,必须从事无产阶级革命的道理.所以,毛泽东在参加了党的一大后回到湖南,首先就是深入到湖南的工人群众之中,正像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所说,“我回到湖南,猛烈地推动工会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尼古拉·加甫里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是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最杰出的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中最接近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1828年7月24日,车尔尼雪夫斯基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萨拉托夫城的一个牧师家庭。他小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成绩突出。父亲的书房成了他的乐园,他读了那里收藏的普希金、莱蒙托夫、乔治·桑、狄更斯等人的作品,以及其它各种书籍,受到了启蒙教育。1844年,车尔尼雪夫斯基进萨拉托夫教会中学学习。在中学期间,他从《祖国纪事》杂志上读到赫尔岑、别林斯基的著作,很快地接受了他们的思想,成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初期,俄罗斯的政治日程聚焦在建设新经济和俄罗斯民主现代化这两个重大问题上。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早在2009年9月10日发表的题为《俄罗斯,前进!》的纲领性文章中就公布了国家的新政方略。文章中洋溢的激情、对现实问题的中肯批评以及对未来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批评布什总统是“牛仔总统”,而忽略了:美国的主流民意就是牛仔精神反映。美国《时代》周刊(2004年12 月27日-2005年1月3日合期)将乔治·布什总统选为2004年年度人物,并将他称为美国革命家(American Revolutionary)。牛仔布什是美国革命家?这位“革命家”如何在选后弥补民意裂缝?换言之,如何在选后取悦美国人民?或者,按照《时代》周刊的说法, 这个“革命家”将如何带着传统民意的政治资本,去开展一场美国革命?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本刊发表了《广东,应该向上海学习什么》一文。7月,广东省高层官员在省委书记李长春、省长卢瑞华带领下赴上海学习考察,求取真经。那么,上海市最高领导人对上海经济的今天与未来究竞是如何看待的呢?6月27日,上海市市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接受香港《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特派广州与香港记者联合采访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充满开放性的回答。以下是本刊驻上海特约记者根据此次采访而作的整理稿,相信会对广东和全国了解上海、学习上海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法刊《外交世界》2008年5月号发表了斯洛文尼亚理论家斯拉沃热·齐泽克论西藏问题的文章,齐泽克批评西方不仅在西藏问题上投射了它们的精神梦想,也投射了它们对中国经济的恐慌,认为西方幻想出来的权力斗争并不是在西藏实际发生的,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重新看待西藏问题。文章主要  相似文献   

13.
前言:本刊2012年第3期刊载了20世纪上半期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鲍里斯·布鲁兹库斯(Boris D.Brutzkus)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上卷的1-6章.本期刊出的是该书上卷第7-10章及下卷第1-2章. 布鲁兹库斯,1874年10月生于立陶宛,1908年在彼得堡农学院任教,1918年任彼得堡农业研究所教授,作为俄罗斯一流的农业问题权威,1922年任农业人民委员部彼得格勒省农业计划委员会主席. 还在苏俄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1920年,他不断发表演讲批评苏俄的共产主义试验.1921年底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为题,在俄国技术协会第十一部(工业经济部)创办的《经济学家》杂志上连载.杂志的立场和观点受到列宁、季诺维也夫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激烈指责,杂志被查封,布鲁兹库斯和杂志编辑部其他大部分成员被捕并被驱逐出境.布鲁兹库斯被驱逐后去了德国,任柏林俄语学院教授.他和一些被驱逐的俄国学者一道创办了"俄罗斯科学研究所",继续从事苏维埃俄国经济问题研究.纳粹上台后,"俄罗斯科学研究所"宣告解散,布鲁兹库斯谢绝英国伯明翰大学的邀请,前往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任教.大战爆发前患肺癌去世.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布鲁兹库斯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第一次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系统地批评了计划经济体制,论证了市场经济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冯·哈耶克把布鲁兹库斯与冯·米瑟斯和马克斯·韦伯并列为20世纪早期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核心问题的学者,认为他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显示了非凡的预见. 种种原因,中文读者对布鲁兹库斯了解甚少.本刊1997年第1期发表的俄罗斯经济史专家希罗格罗德的文章《论布鲁兹库斯及其专著(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央编译局张文成教授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2期上的文章《计划经济体制命运的预言者?--布鲁兹库斯及其(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可能是对布鲁兹库斯作系统介绍的仅有的两篇中文文献.刊发《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望能有助于学界对这位思想家的研究.本译文根据George Routledge & Sons,Ltd.1935年版译出,除特别注明外,注释均为原文.  相似文献   

14.
正《万山红遍》是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的作品,取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的词句。红色经典的诞生1925年秋,32岁的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奔涌不息的湘江和对岸岳麓山上大片的红叶,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在创作《沁园春·长沙》前半年,毛泽东为了探索中国革命新的道路回到韶山,开始组织农民运动,并开办农民夜校,向农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还亲自发展了韶山第一批共产党员,并创建了党的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15.
董梦知 《工会博览》2006,(20):38-38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组歌》再次被请上各地的文艺舞台。人们在欣赏这组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的同时,也重温了革命前辈那段艰苦卓越的悲壮历程。今年夏天,我在青岛一处风景幽雅的军队干休所里,拜访了《长征组歌》的曲作者之一唐诃先生,年近八旬的唐老向我详细地介绍了《长征组歌》的创作过程。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将军写出了不朽的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肖华同志是位老红军,参加了长征的  相似文献   

16.
本刊2012年第3期刊载了20世纪上半期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鲍里斯·布鲁兹库斯(Boris D.Brutzkus)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上卷1—6章,2013年第1期刊出该书上卷第7—10章及下卷第1—2章,2014年第1期刊出了下卷第3章1—3节。本期刊出该书下卷第3章第4—6节及第四章。至此,全书连载完毕。鲍里斯·布鲁兹库斯,1874年10月生于立陶宛,1908年在彼得堡农学院任教,1918年任彼得堡农业研究所教授,作为俄罗斯一流的农业问题权威,1922年任农业人民委员部彼得格勒省农业计划委员会主席。还在苏俄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1920年,他不断发表演讲批评苏俄的共产主义试验。1921年底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为题,在俄国技术协会第十一部(工业经济部)创办的《经济学家》杂志上连载。杂志的立场和观点受到列宁、季诺维也夫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激烈指责,杂志被查封,布鲁兹库斯和杂志编辑部其他大部分成员被捕并被驱逐出境。布鲁兹库斯被驱逐后去了德国,任柏林俄语学院教授。他和一些被驱逐的俄国学者一道创办了"俄罗斯科学研究所",继续从事苏维埃俄国经济问题研究。德国纳粹上台后,"俄罗斯科学研究所"宣告解散,布鲁兹库斯谢绝英国伯明翰大学的邀请,前往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任教。大战爆发前患肺癌去世。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布鲁兹库斯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第一次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亲身体验系统地批评了计划经济体制,论证了市场经济必然性与合理性。冯·哈耶克把布鲁兹库斯与冯·米瑟斯和马克斯·韦伯并列为20世纪早期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核心问题的开拓者,认为他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显示了非凡的预见。种种原因,中文读者对布鲁兹库斯了解甚少。本刊1997年第1期发表的俄罗斯经济史专家列·希罗格罗德的文章《论布鲁兹库斯及其专著〈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央编译局张文成教授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2期上的文章《计划经济体制命运的预言者?——布鲁兹库斯及其〈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可能是对布鲁兹库斯作系统介绍的仅有的两篇中文文献。刊发《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望能有助于学界对这位思想家的研究。本译文根据George RoutledgeSons,Ltd.1935年版译出。  相似文献   

17.
吴克坚吴克坚于1931年11月抵达莫斯科。1932年6月在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后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1935年7月,他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共产国际"七大"。1936年4月,受中共代表团委派,前往巴黎,任《救国时报》(原名《救国报》)总经理。《救国时报》系中共代表团主办的报纸,在莫斯科编辑,在巴黎出版。吴克坚  相似文献   

18.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自从1939年形成以来,经过刘少奇在1949年和1962年的两次修订,这一著作的文本在叙述结构、重大观点表述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根本上体现了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种问题与时俱进的认识。此外,由于特殊原因,原来作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1939年7月12日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关于党员组织纪律修养的讲演,一直没有能够进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文本之中,从而形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文本发展中一个非常独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南书房     
《南风窗》2014,(18)
<正>《《论邪恶︰恐怖行为忧思录》【【英】特里·伊格尔顿著林林雅华译湖湖南人民出版社22014年7月版特里·伊格尔顿,当代最具国际声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在本书中,作者通过文学、神学、心理学的资源,以他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的批评风格,从对当代世界文明冲突的现实入手,深入西方文化传统内部,深度揭露人类被故意遮蔽的"阴影",对人类之所以做出邪恶之举进行了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24日,由"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苏支前少将的率领下,从海南三亚起航前往俄罗斯、英国、西班牙、法国等4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次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总航程累计23000余海里,航行时间约为87天。出访途中,编队首次访问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港,并参加在圣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