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业禁止制度是我国《劳动合同法》新增设的一个重要制度,它旨在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但该制度同时却限制了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因而须对竞业禁止协议中的若干重要条款进行合理限制,方能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利益,彰显我国劳动合同法"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2.
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频繁的人才流动,造成了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严重流失.为了更好地保护商业秘密而引进竞业禁止制度.实践竞业禁止存在着两种争论.我国应尽快建立合理的竞业禁止标准.  相似文献   

3.
《湘潮》2007,(5)
针对不同企业与不同的管理者思路,若干劳动法问题应该有不同的解决思路,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中在进行考勤、加班费、奖金、竞业禁止等方面的解决思路进行了分析,以其和同行的朋友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4.
【案情】2006年8月30日,某《电脑报》及部分网站上刊登了游戏米果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对6位前雇员的“通缉令”,大致意思是该6名员工与公司存在竞业禁止协议,希望同行业企业不要雇佣此6人。  相似文献   

5.
李波 《党建文汇》2002,(18):29-29
佩里·约翰逊(上海)咨询有限公司原员工李某因违反“竞业禁止”的“游戏规则”,被法院判决向“老东家”作出赔偿。  相似文献   

6.
正据《工人日报》12月10日报道,近年来,为限制员工跳槽,一些企业与培训机构讲师、置业顾问、美容美发师、厨师等普通劳动者签起了竞业限制协议。对这些劳动者来说,不签不能入职,签了就可能面临承担高额违约金的风险。为此该报12月13日刊登社评说,很多能够接触到企业商业秘密的劳动者都会签订保密协  相似文献   

7.
维权保障     
《兵团工运》2020,(1):38-41
处理劳动者诉权的规定应注意哪些问题?处理劳动者诉权的规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诉讼申请人只能是劳动者,用人单位不能直接提起诉讼。(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者提起诉讼没有法定条件的限制,只规定了劳动者对该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就可以提起诉讼。劳动者对诉与不诉有选择权。劳动者认为仲裁裁决对其有利,可以选择仲裁生效;劳动者认为仲裁裁决对其不利,可以继续提起诉讼。(3)诉讼期间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4)劳动者期满不起诉的,视为放弃诉权,裁决书对劳动者发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问题是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企业改革方向和国家性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公有的或公有产权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主人翁地位是三种含义的统一;在非公有的或非公有产权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中,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不完整的;在企业劳动者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中,职工具有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9.
假期设置对企业人工成本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以辽宁省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假期设置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以及企业承受能力等情况,提出优化假期设置要在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和企业对职工休假的承担能力间寻找平衡点。为此,要鼓励企业分行业分段灵活休假,加强对企业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增强企业和劳动者休假意识,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合理维护劳动者休假权益。  相似文献   

10.
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取消限制劳动力在城乡间和区域间流动的规定,打破就业的城乡壁垒和地区壁垒,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是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目前一些城市出台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的规定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在事实上部分剥夺了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劳动的自主权,限制了劳动力在城乡间和区域间的流动,不仅有碍于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也不利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当前,一定要从缓解城乡就业矛盾的双重压力出发,积极探索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新路子,建立城乡双向调节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劳动力派遣模式主要是雇佣型劳动力派遣,低端劳动力在派遣劳动者中占很大的份额,有些企业存在着过度派遣问题。这种状况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距甚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及适应特殊项目的人才群体的流动,因此由雇用型劳动力派遣模式向集体型派遣模式、试用型派遣模式和登记型派遣模式的创新将成为必然。在劳动力派遣模式多样化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劳动者会根据自身就业需求选择相适应的派遣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管理学认为,劳动者的积极性是企业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劳动者的积极性之于企业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扭亏解困的攻坚时刻,劳动者的积极性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企业民主是劳动者在工业生产领域中行使民主管理权的过程以及相关的规则和程序的总和。劳动者的民主管理权实际上是公民在工业生产领域里面的政治权利,企业民主的目的是劳动者通过行使政治权利从而实现和维护社会与经济权利,因此本文根据政治权利同社会和经济权利之间联系的不同状态,提出理解中国企业民主变迁及其实践形态的分析框架。根据政治权利与社会和经济权利之间联系的不同状态,中国企业民主制度存在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三种实践形态,政治民主以劳动者的政治权利同社会经济权利之间的隔离为核心内容,经济民主则以建构劳动者的政治权利同社会经济权利之间有限的直接联系为核心内容,而社会民主以建立劳动者的政治权利同社会经济权利之间完整的直接联系为核心内容。每种具体的实践形态都是由中国企业民主在不同时期的制度形式的政治机理决定,并且中国企业民主的政治机理也以政治权利同社会经济权利之间的具体关系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特别是国有企业中,职工是不是主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与职工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此类问题,近年来争论是很激烈的,有的说劳动者只是国家的主人,而不是企业的主人;有的说劳动者只是政治意义上主人,还有的说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才是主人.职工则不是主人等等。 一、从公民权与经营管理权  相似文献   

15.
健全三方协调机制: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学习月刊》2010,(8):42-43
一、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劳动者、企业和政府是参与初次分配的三类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解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按收入法核算的GDP可细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种要素收入。其中,劳动者报酬是劳动者所得、生产税净额是政府所得、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是企业所得.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劳动者的隶属关系。企业拥有用人的自主权,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职工成为弱势群体,企业处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导地位。因此,企业依法履行其法定职责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保证。根据目前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应加强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引导,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社会,职业已与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生存密不可分,职业归属是劳动者的主要社会归属。那么,劳动者对其职业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由于各种职业是在一个社会劳动群体中的有机结合,使个体劳动转化为社会整体劳动,因此敬爱自己的职业是每个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精神。满腔热忱的敬业精神不仅可以获取优裕的物质利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的社会生存得到保障,同时也是劳动者所属的社会劳动群体,即企业发展和整个社会进步的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18.
宪法赋予了每个公民劳动的权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类组织都有促进劳动者就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多种形式的就业歧视现象大量存在,使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受到了严重侵害。我国现行禁止就业歧视法律保障制度却存在诸多缺陷,难以对劳动者进行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9.
王斌 《求贤》2006,(9):18-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劳动用工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配置。在新旧用工制度交替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对企业和劳动者真实情况有公信力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损害了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加强劳动关系中的诚信体系建设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在用人、用工方面有了很大的自主权,改制企业基本做到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这样灵活的用人机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对推动社会的进步有积极的意义。新的用人机制形成后,也给职工带来了不安定感,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能否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通常存在很多变数。职工也时常受到其他企业工资、福利的诱惑,置本企业的利益于不顾而跳槽。但总的来说,就业的主动权正逐渐向用人单位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