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笔者从一份文件上看到,我们这样一个中小城市,吃财政饭的行政事业单位居然多达862户,编制人数达62498人。  相似文献   

2.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老的华夏文明曾经创造出众多的广为人爱的“老字号”。能跻身“老字号”行列的,或历史悠久,或品精质优,或信誉卓越。然而在现代统一开放的市场角逐中,我们既看到一些昔日无闻、名不见经传的新品牌脱颖而出,又看到不少昔日人们引以为傲的“老字号”偃旗息鼓,日渐凋落,有的甚至步履维艰。透过衰落的轨迹,人们又无不为之惊叹……  相似文献   

3.
本刊   《中国民政》2020,(5):F0003-F0003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1月23日,武汉封城.....几十天过去了,从最初爆发时的紧张恐慌到举国上下的鼎力驰援,从冷静下来的理性应对到舆情趋势的逐渐向好,我们看到了众志成城的祖国,看到了百折不挠的武汉,看到了千千万万个迎难而上的中国人。这其中,也有湖北福彩人的身影。这里,是他们在疫情重灾区湖北、在疫情风暴眼武汉参与抗"疫"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4.
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让很多人对佤族印象深刻。佤族总人口429709人(2010年数据),是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佤族人民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云南少数民族,可以说的话题很多,但他们守护国门的功劳与壮举,无论如何不能不提。从那些故事里,我们不仅看到云南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各个民族的英勇和牺牲,还看到他们的团结与智慧。1936年,西盟。我们说的第一个故事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6年各省级"两会"的召开,我们可以从各省级法院的工作报告中看到刑事诉讼的基本情况,也看到与无罪判决相关的惊人数字。比如,河北省2015年判决有罪人数5.57万人,无罪人数99人,无罪判决率0.18%;广东省判决有罪人数12.87万人,无罪人数81人,无罪判决率0.06%;福建省判决有罪人数6.15万人,无罪人数30人,无罪判决率0.04%;等等。如果把各省的数值平均来看,  相似文献   

6.
姜正林 《群众》2011,(7):96-96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自觉自愿地来到慈善或红十字机构捐款捐物,或周济身边的贫困群众,积极帮助困难群众渡难关。对这样的行善者,我们理应给予足够的肯定和支持,但却无意听到一些怀疑或甭定的杂音。有人认为行善者不值得,有人认为他们是出于某种目的才有如此“超常”举动,有人干脆将对方想像成“作秀”。对此,笔者不会苟同。  相似文献   

7.
<正>观看先于言语,一切认知从眼睛开始。在影像无处不在、图片漫天飞舞的当今世界,我们曾充满优越感地认为,我们终于将一切化为可见,将一切简化为影像,而收集照片,就等于收集世界。当所有的影像都定格在瞬间,我们觉得那好像是永远,我们以为看到了一切,进而认为知道了一切。然而每一张图片真如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因为拍摄照片的背后是人,是有着众多情感的人。在影像和真实之间,陈易新的照片选择后者,照片无  相似文献   

8.
鄯善戈壁石     
我们驱车从吐鲁番出发,掠过火焰山,穿过苍凉的戈壁、沙漠,渐渐看到了绿洲,鄯善县城豁然出现在眼前。进入县城,映人眼帘的是一家挨着一家的石材厂,奇石馆鳞次栉比,门口形态各异的戈壁石深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1日今天是快乐的儿童节,但我们还是不能忘记四川汶川"5·12",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之烈、伤痛之巨,给我们中华民族,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带来了锥心之痛。今天,看到了朝气蓬勃的同学们,看到了慈爱智慧的老师们,看到了刚才获奖同学们创新成果的简介,尤其是看到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智慧、激情与责任感,让我们在沉重中眼前一亮,看到了美好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
时下,关注健康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单位组织职工定期体检,也有很多人自费定期或不定期去医院体检。然而,我们时常看到这样尴尬的一幕:体检时被告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或者基本正常,但没隔多久,却查出患上了重症乃至绝症。  相似文献   

11.
同一件事物,积极的人看到了希望,消极的人则只看到悲哀.从一定意义上说,态度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去年在加拿大8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深切地感到这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开放型的国家,也是.个年轻的移民国家。我们住在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较僻静的街区,这里住有黑人和亚洲的菲律宾人、越南人、印度人等;漫步街头或乘地铁和公交车,经常会看到身披长袍的阿拉伯人、头缠大帕的印度人、斯里兰卡人等;而和华人十分相像的日本人、韩国人也不少。  相似文献   

13.
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进入我们的视野,有人义愤填膺,有人扼腕叹息,有人振臂高呼,有人痛定思痛,这些人与我们非亲非故,毫无干系,为何我们要密切关注?为何我们会感同身受?只因为这些人、这些事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父母、朋友的影子。因为这些案件的主角,就是一个个孩子,关心他们,等于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安南志略》是元代安南人黎崱写的一本越南历史著作,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南与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历史渊源关系、文化渊源关系、民族源流关系,还可以看到,黎崱力图要摆脱安南与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历史渊源关系、文化渊源关系、民族源流关系的矛盾与纠结。  相似文献   

15.
我们是从北京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班机抵达澳门机场的。走出机舱后顺着人流前行,走到半路方看到前面的人越来越少,旁边却有两队人似乎在等着什么。原来他们的目的地不是澳门:一部分从这里转机去香港,一部分再乘原机去台湾,而去台湾的这一队人最多。最少的是我们这一队,总共不到10个人。原来澳门有了国际机场之后,两岸已经实现“一机到底”,旅客可以从台湾或大陆经澳门到达目的地而不必转机,不仅大大缩短了两岸之间的距离,还免除了经香港转机之苦。于是,澳门在两岸目前这种形势下的作用备受重视,大陆──澳门──台湾一线,早…  相似文献   

16.
共享发展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核心要义,对引领当代中国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公平到共享,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所体现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更可以看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史观的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17.
漫步在台北街头与徜徉在黄浦江边,我们感受更多是两地相同的东西,熟悉的面孔和乡音,相同的文化和传统,我们确实能够体会到“血浓于水”的亲情。每年有300万人次的台胞进出大陆,在大陆有5万余家台商投资企业,常驻大陆的台胞有数十万人,有如此的交流规模,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确实有着纽带作用。但是我们看到文化传统的纽带作用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文化也在发展变化,政治是如何造成或拉大文化差异的。文化包涵差异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也是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是一定会死的。人的肉体一旦死亡,其精神或日灵魂也随之消失,那么这个人也就与草木同朽,永远地消失了。但我们也看到一些不朽的人,当我们在论及某辞世之人宛然如生,我们就称其为不朽了。人要不朽还真是不容易的事,不信你问一问身边的人,他们一般能记住他们逝去的父母音容笑貌,也许还能记住一些祖父祖母的事,再上溯一代恐怕少有人能记住些什么了。亲人尚且如此,他人还能记住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在法院的刑事判决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危害严重、民愤极大”之类的字眼。而在现实之中,我们也能时常听说成百上千人写“万民状”齐声讨伐,甚至看到一大群人索性坐到法院或者政法委的门口以示某某人“犯了众怒”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十三岁的小男孩的眼里,看到了1941年的西西里,看到了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战,看到了一个女人的蜕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