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07,(8):121-122
“虎城的事一天没做好,我就一天不离开虎城!”这是重庆市梁平具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常说的一句话。31年来,邓平寿为虎城镇的百姓无悔奉献着,即使要将他凋任到县里工作,他都拒绝了,只是为了他曾经的承诺。而2007年2月1日,邓平寿却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和眷恋的土地。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匆匆地走进酒吧间,急切地说:“快点,在丑闻发生之前,快给我来杯酒!”女侍惊异地递给他一杯酒,他又说:“快!在丑闻发生之前再来一杯!”就这样,他喝了一杯又一杯。女侍  相似文献   

3.
“挑担”哥,是我们巴山男人们对妻姐夫的俗称。在巴山腹地的东坡村,我就有个挑担哥。挑担哥,中等个头,初中文化,年届四十,性格温顺。憨厚、老实的黝黑模样,足以证明他历尽沧桑、饱受了艰辛。他,没有任何奢望,但求国家税款、三提五统、子女书学费不拖不欠,给得利索,早日摆脱贫困的束缚。挑担哥,除老实外,还有一个不善言谈、办事保密系数高之特点。一日,挑担哥邀我喝酒。他说:“老弟,咱俩好久没在一块谝闲了。今天,我们两弟兄喝两盅。”盛情难却,酒逢知己。一杯、两杯、三杯……俩人喝了个痛痛快快,不知不觉中挑担哥醉意朦…  相似文献   

4.
陈克鑫 《湘潮》2008,(9):45-46
周恩来常以酒来调节、活跃气氛,增进了解,促进谈判的顺利进行,流传下许多佳话,充满永恒而迷人的魅力。1945年秋天,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众多应酬场合,周恩来总是与毛泽东形影不离,代替毛泽东一杯接一杯地干,挡回一圈又一圈的“攻势”,而且每次都要连喝两杯,不仅要喝敬毛泽东的,还要喝敬自己的。有个记者见此情景,无限感慨地说:“唉,一个周恩来就打垮了整个国民党……”  相似文献   

5.
《北京支部生活》2007,(7):43-45
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生前被百姓们称为“泥脚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田坎书记”,他的事迹系列报道推出后,深深打动了众人。有的人说:看了邓平寿的报道,我流泪了!看了两小时,泪就流了两小时。编者选取了邓平寿身边人的一些回忆,希望读者从中感受到他平凡之中蕴含的伟大,生命瞬间展示的永恒。  相似文献   

6.
“陈导又拍电视了,快去看咯。”远处几个村民匆匆忙忙扛着锄头跑过来。 镜头一:2004年,黔西县金碧镇照相馆老板陈远东购买了一台家用DV录像机,成为百姓家中红白事件的“记录者”。一次,他为镇上一场晚会录像。台上正在上演小品《流泪的康乃馨》,台下的他激动不已。这时,他已萌生了拍电视剧的念头。  相似文献   

7.
《当代党员》2007,(3):28-28
一、今年是市委确定的“作风建设年”,市委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廉从政、服务发展”学习教育活动。本期在“特别报道”栏目浓墨重彩地报道了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的感人事迹。邓平寿同志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干部作风的好榜样。各级党组织要号召党员干部学习邓平寿这样的先进典型,切实搞好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8.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句话在整顿机关工作作风中用得不少,批评得也对。但进一步思考,现实中固然存在“不给好处不办事”,但也不乏“给了好处就办事”的现象。 “不给好处不办事”该批,而“给了好处就办事”且办得巴巴实实,该不该批?答案恐怕就不那么一致了。 在我看来,“给了好处就办事”与“不给好处不办事”在本质上并无二致——都属腐败行为,都属该批该查之列。不同在于,一个是“不拿钱财不办事,拿了乱办事”,一个是“既收钱财又办事”;前者易使人愤愤然,而  相似文献   

9.
日前 ,看到一幅漫画 :气氛庄重的“全乡第9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台上 ,5名乡党委委员正襟危坐 ,而画外音却极不协调———下面请我们老板刘乡长作工作报告!乡长咋成了老板?无独有偶。一日笔者去某部门办事 ,对办事员叫了半天的“同志” ,他也没答一句 ,旁边的人一指点才知这样称呼人家怎会答腔?得叫“张主任”。果然 ,笔者柔声一叫“张主任” ,那位办事员马上就有了反应。一个是把乡长叫成了老板 ,一个是叫同志不答应 ,非得叫职务才办事。不同的事 ,涉及到的是同一个话题———称呼。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见面彼此打招呼已成传统。曾几…  相似文献   

10.
“按村民的心思拍板定音”“决策讲民主,办事重民意”,张国华当上村支书不久,就把这句话写在了工作笔记本扉页上。不过,这是碰过“钉子”后,他用心琢磨出来的。1989年秋后,刚当书记的张国华,急于为群众办几件实事。他看到村北与邻村搭界的一片地长年浇不上“引...  相似文献   

11.
西尧 《奋斗》2005,(10):55-55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有个知县死后对阎王爷表白:自己任期内虽然没什么功劳,但一身清廉,到百姓家连口热水都不喝,只喝凉水。他满以为阎王爷会对他一番夸奖,没想到阎王爷拍案而起:“你为官一任,本该兴利除弊,为百姓办事,如果不贪就是好官,还不如雕个木头知县放在那里,连凉水也不喝,岂不更好!”看罢这则虚拟的故事,再想想你身边的人和事,或许会觉得这样的“凉水官”还是有的。  相似文献   

12.
这一位“老板”熊可,廖提双黄尊福,男性,共产党员,经济师。1952年生,1971年入党。1982年开始担任大竹县石油公司经理,现在书记、经理“一肩挑”。借用时下流行的说法,他够得上一位“老板”。话就从“老板”说起。来了几位职工代表。搓着手,不笑,气宇...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07,(3):1-1
正当市委启动今年“作风建设年”活动之际,我们市委机关刊物郑重推出公仆楷模——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的“特别报道”。邓平寿堪称干部作风的典范,他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杰出代表,值得重庆的广大干部学习。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支部生活》2005,(11):13-13
楚雄市中山镇实行“民情代理制”,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繁的问题。中山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把全镇266个村民小组划分为88个民情责任区,镇上每个干部职工作为民情代理人联系一个责任区,当好政策宣传员、学习辅导员、科技推广员和信息联络员:今年大春农作物严重干旱缺水,六街村的村民心急如焚,罗家村民小组长拨通了该村民情代理人李朝达的电话,向他反映了情况,希望农技推广中心能及时供应籽种。李朝达当天就与籽种经营组取得了联系,第二天就将籽种送到六街村。蚂蚁村太平掌是丁忠才的民情责任区,  相似文献   

15.
一心为民的“草帽书记”黄成模,以自己多年来身体力行的“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为群众办事就要一竿子插到底”等朴素信念;创造了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如今,一位和黄成模一样一心为民、绿叶无悔扑向大地的“草鞋书记”邓平寿硬是用脚踏平了办公室与田间地头之间那道坎。但这位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已经累倒在那道田坎上,永久地离开了他日夜牵肠挂肚的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2,(3):60-61
白彦民说“自己是个好官”,但在乡镇领导心中他是个不按规矩办事的村千部.在不少村民和媒体眼里,白彦民则是个倔强但偏执的小村长。他曾轰轰烈烈地给村里修路,欠下几十万的债务,走投无路,跪在郑州街头写血书,向路人讨借钱款以继续为村里修路,就此叫响了他这个全国最牛的“乞讨”村长。  相似文献   

17.
碧浪 《廉政瞭望》2005,(3):20-20
春节前后,在四川出现了一件颇为新鲜的事儿。全川的老百姓在茶余饭后对“84444444”这个电话号码津津乐道。这是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正式启用的新举报电话。笔者在老家过年时,听到镇上一饭馆老板讲,春节前,有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来吃饭后又说“拿单来签”。因长期只签单不给钱,该老板已不堪重负。他说:“年头岁尾了,你们再不给点现钱,我就拨打一个8七个4”。结果,不仅该顿饭钱结了,一年来的欠账也收回来了。老板喜笑颜开:“一个电话号码,还真管用。”这个电话号码为什么管用?关键在于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在设计制作新  相似文献   

18.
种子法则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个穷人到富人家乞讨。“走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扰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仆人以为这样不会失去什么,就答应了他的请求。穷人烤干衣服后,又请求仆人给他一个小锅,因为他想“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仆人心存疑惑,“我倒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汤。”穷人到外边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进锅里。这时仆人主动提出:“你总得放点盐吧。”于是他给了穷人一点盐,接着又给了豌豆、香菜。最后,又给了一些肉末。穷人把石头捞出,美美地喝了一锅汤。这个穷人很聪明,他知道直接向人家要汤喝,定会…  相似文献   

19.
彭司进 《新湘评论》2014,(13):41-41
5月31日,保靖县碗米坡镇昂洞村民翁周荣家里,昂洞卫生院院长田蕊正在给他测量血压。测量后,田蕊递过去一杯热水,叫翁周荣喝下。“现在感觉怎么样?还想咳吗?”田蕊偏过头问。“你开的药吃了几天,感觉好多了。”翁周荣感激地说。  相似文献   

20.
“在家门口办事,腿一抬就到了,手一伸就办了,方便又快捷!”不久前,席君彰拿着办好的准生证,一边往家走,一边对路上遇见的朋友说,高兴得打出一串“哈哈”来。席君彰是利州区南河街道体育场社区居民,他的好心情,源于广元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五大体系”建设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