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意义时曾说,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重要根据之上的(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页)。当前,有些著作据此认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都是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还有些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虽然没有明确地这样说,但是,在内容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准安市南闸乡中南村党支部书记张月芹,在特大的洪捞灾害面前,同支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抗御了特大水患,为保卫家乡作出了重要贡献。 里下河地区是江苏省有名的“锅底洼”,位于这一区域内的白马湖边的中南村,更是“洼中之洼”,全村平均海拔不到5米。今年六、七月间,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3.
全面地分析了工业革命诞生于英国的各种史学观点:单一因素决定学说、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学说、马克思的世纪历史条件学说以及当前流行的混沌理论学说.通过对各种学说的深入研究,发现从单个因素来看英国并不是各方面都是最优的,而是具有综合优势,但是这种综合优势只有在市场经济思想指导下最终才爆发了工业革命,因此认为,工业革命诞生于英国的原因是英国的综合优势和市场经济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提出和形成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社会主义实践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正确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规律和特点,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人民内部矛盾学说要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进程,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完成社会主义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中国化。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得到极大巩固和发展,与时俱进地以新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机器理论问题的研究上,阿尔都塞独创性地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马克思并没有系统地探讨过国家理论问题,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国家学说理论,但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却详尽地论述了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机器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东半岛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我国的原始先民们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原始文化艺术。笔者目睹了6000年前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后洼遗址出土的原始图腾石雕和人形陶像后,为祖国史前文化之丰富惊叹不止。 重大的考古发现 后洼遗址位于辽宁省东沟县后洼屯以东低矮而平坦的台地上,南北长约170米,东西宽约100米,距离黄海海岸仅15公里。据测定,这里是一处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迄今为止,这处遗址揭露面积为1800平方米,发现43座房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学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早期马克思关于民族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完整、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学说,就需要了解和掌握早期马克思关于民族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运动是党产生和建设的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则是党产生和建设的灵魂。无产阶级政党,从一个半世纪之前徘徊在欧州的“一个幽灵”,到今天形成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近亿人的布尔什维克大军,并且在一部分国家成为执政党,成功地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形成一股足以使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发抖的正义力量。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结果。去年以来,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陆续  相似文献   

10.
谈起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人们自然会提到较早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梁启超。国内外的一些学者都曾指出:“梁启超作为一个比较了解欧美思潮的知识分子,本来是最早在文章中提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人”;“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的那篇文章,是中国第一篇论述社会主义的文章”。但是,以往的一些文章大都偏重于介绍,而对梁启超为什么会较早地注意并介绍社会主义学说,他是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学说的,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态度到底如何等问题,则很少探讨。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学说从本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就是对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小平同志具有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观,而这种新的社会主义观又是从经济分析开始、以经济思想为基础的。邓小平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阐述主要集中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上,因而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构成其社会主义观的主体部分。恩格斯曾十分明确地强调,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斯大林对列宁主义曾作出以下概括: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之所以如此,与以上导师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俞良早同志的新著《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2001年5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前段作者将该著送我,近日抽空阅读,写下这篇稿子,以表示对中青年同志理论研究工作的支持。该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新的视角即东方的视角研究列宁学说。列宁学说产生的土壤,主要的是俄国的社会条件。俄国属于东方国家,它的社会条件同中国以及东方其他国家的社会条件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以认为,列宁学说扎根于东方社会条件的土壤里。从东方社会条件的实际出发,则可以更清楚地揭示列宁学说的科学性、正确性和现实价值。《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从对人的科学理解开始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2011年6月11日,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出版暨以人为本理论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召  相似文献   

15.
工会参政议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的重大课题,是马本思主义政党学说,国家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组成部分。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并指明了工人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历史使命的同时,要求工会把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伟大任务,提出要“使社会每一个成员……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2页)从而科学地预见和间接论证了工会参政议政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明确提出工会参政议政,是实现工人阶级群众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重要手段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一三年三月一日,革命导师列宁在《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即《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在这篇不长的论文中,列宁扼要地概述了马克思主义自一八四八年诞生到一九一三年这六十五年间所走过的坎坷历程,用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事实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的学说是科学的真理,是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旧社会、创造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今天,当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这个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刘少奇同志对这一学说的思考和探索,是特别值得研究的。他阐发关于两类矛盾思想的谈话、报告、文章、笔记很多,《刘少奇选集》下卷中收入的就有三篇,最早的一篇写于一九五一年。他不仅循着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客观逻辑,较早地思考了区分两类矛盾的问题,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很多独创之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发展的科学蔡昌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逐步地提出了如何建设一个领导中国革命的党的理论,形成了毛泽东建党思想;接着又在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和新时期党的建...  相似文献   

19.
书讯     
张蔚萍、张列军合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发展为基本线索,详尽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帮助欧美各国建党和第二国际初期四个阶段的建党实践和建党理论;介绍了列宁、斯大林在十月革命以前及以后两大历史时期的建党实践和建党理论。该书还扼要地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建党学说的要点,以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毛泽东同志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该书既是一部科研专著,又是一本通俗读物,可供党建专业工作者教学、研究时参考,亦适合广大党员干部阅读。中央党校顾问宋振庭同志为该书写了序言。该书共九章,二十九万字。  相似文献   

20.
郑恩才  李俊 《理论探讨》2003,(1):102-103
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研究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只有准确地把握执政党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的客观规律,才能更自觉更自如地领导和参与党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