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青少年网络犯罪不断增长的现实,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文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剂作用,探讨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点和原因,并从规范网吧管理,清理整顿社会环境;优化家庭成长环境;端正学校教育方向,明确学校教育宗旨;加强社区青少年工作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上海网吧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黎 《青年探索》2008,(3):33-36,46
网络时代给青少年的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对青少年网吧经验的探究是认识这一问题的路径之一。本文通过定量研究,分析网吧青少年的基本情况、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之间差异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吧经验做一描述性分析。最后,本文就网吧管理和青少年服务提出建议:规范网吧管理条例、实施统一执法,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增加青少年休闲场所,引入社会工作制度、强化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3.
网吧问题是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面对家长"管管网吧,救救孩子"的深情呼唤,教师"不要让网吧摧残祖国的花朵"的痛心呐喊,社会"网络是摧残未成年人的新型毒  相似文献   

4.
一、少年猝死网吧,父母悲愤发问 南昌一名17岁的高三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猝死网吧的事件,在南昌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失子的父母向社会发出了悲痛“三问”。一是学校对学生的监管为什么如此粗放?二是网吧店外“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告示为什么形同虚  相似文献   

5.
最近,各媒体报导了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完成的《全国网吧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国网吧每年至少为社会贡献150亿元。这个数字大大出乎人们意料。这份报告指出,一个拥有40台电脑的网吧每年各种费用支出超过10万元。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国大约有11万家正规网吧,网吧每年为社会至少贡献110亿元。如果考虑到黑网吧的因素,这个数字至少在150亿元以上。由此可以推算全国网吧的营业额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同为文化市场,全国电影市场每年的票房收入不过10亿,全国杂志广告营业额约15亿,报纸广告营业额180余亿,由此可见小小网…  相似文献   

6.
一个网瘾少年写给县委书记的一封信,直接推动并产生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开通了网络却没有网吧的县城——山西方山县城。在今年3月份发动的网吧整治风暴中,该县城的7家网吧已被全部取缔。在这个小县城,再也看不到人头攒动、坐满了学生的热闹网吧。“县城无网吧”引发了一场网络热议  相似文献   

7.
文摘     
全国网吧惨淡生存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从4月16日开始,经过两个月对全国网吧生存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网吧经营状况惨淡,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占54.81%,网吧业主认为政府部门对网吧的管理矫枉过正和较为严格的各占60.65%和29.21%。一位部委官员说,自两年前“蓝极速”网吧事件后,政府部门加强了对网吧的管理,特别是无证网吧。近两年网吧管理明显得到改善,同时,网吧的开放,对解决就业率的问题,显而易见。其次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一定的收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负责网吧管理方面的相关负责人说,但从近千份的生存调查表显示,目前网吧的管…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扩散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现象,是由与学生相关的社会群体共同建构的。这一建构过程遵循“技术产品——社会群体——问题——解决”的SCOT模型。影响学生对互联网采用的主要社会群体是家庭、学校和网吧。各种利益群体对学生采用互联网均提出了自身的关切,期待与困惑并存。趋利避害是家长和学校解决自身关切的基本原则,他们希望网络能够在学生中积极而健康地扩散。而网吧寄希望于既稳定学生这一忠诚的用户,又缓和政府和舆论的严厉批评。这一建构过程可能对网络在学生中的扩散速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网吧业兴起于1998年。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网络化彻底更新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网络所带来的超级震撼。但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还没有能力购买上网所需要的电脑及相关设备,于是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群上网的需求,网吧应运而生。我国的网吧最先产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些网吧一般仿效西方、港台等地的网吧模式,规模较大、设备先进、装修豪华,而且管理比较规范,服务质量较高,收费一般每小时在20~40元之间,消费群体以收入较高的白领阶层为主。而对于学生和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来说却无法承受如此高的消费,于是一些精明的投资者瞄准这一消费群体开设了档次和收费均比较低的小型网吧。由于生意火爆,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蓬勃发展。时至今日,网吧大有泛滥之势,一座城市拥有几百家甚至上千家网吧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日益壮大,网吧也以雨后春笋之势,汇成网络文化主流,渗透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构筑了一条通往信息时代的文明之路。然而,揭开浮华面纱,透视网吧背后,却发现一些未成年人因迷恋上网,最终荒废学业,走向歧途。于是,有人称网吧是当今社会的“电子海洛因”,毒害青少年一代。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小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大量的网瘾少年,众多的教师、家长一齐把矛头指向网络,纷纷呼吁加强对网络、游戏、网吧的监管,还孩子们一个纯洁的童年。网络,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网络成瘾症,虽然在国外也有所耳闻,但其风潮很小,远不如国内爆发得如此厉害。原因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沉重的学习负担。一个小学生告诉我,在他们学校,上网的人大部分是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六年级的人数最多。为啥呢,六年级的学习负担太重了,每到星期六、日,遭受了5天“炼狱”般艰苦学习的孩子们,一旦来到开放式、“玩所欲玩…  相似文献   

12.
电脑、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网吧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需要电脑却又不具备条件拥有电脑的问题。但是,由于对网吧的监控手段不完备,利用互联网从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也日渐增多。2002年4月以来,武穴市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网吧问题,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督促市政府大力开展网吧整顿活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与消费文化:关于网吧的观念冲突与利益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吧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追述了网吧行业的发展及转型过程,分析了网吧用户的群体特征及其在网吧空间的消费特征,并透视了网吧这一事物背后所缠绕的观念冲突及不同现实力量间的博弈,可以说,网吧在中国的发展是一场市场逻辑和消费文化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网吧人大监督"头号选题""很多网吧业主为了招徕生意,对上网学生采取‘一条龙’服务。一到周末,就派出专车到学校门口接学生,网吧老板包吃包住,害得学生根本没心思读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网吧和道德本是各自独立的三个词,但是,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以及网吧的无序繁衍、网络屏蔽技术的相对落后,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问题开始凸显出来:上黄网、迷网聊、试网恋、约网友、当黑客……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向虚幻飘渺的无底深渊  相似文献   

16.
加强“网吧”治安管理 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超 《公安研究》2001,(7):35-37
“网吧”是为社会提供上网服务的场所。“网吧”的兴起,带来了一系列治安问题。文章提出从五个方面加强对“网吧”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7.
北京网吧大火引发社会对网吧的关注,管理部门情况不明使网吧管理成为人大监督热点 2002年6月16日,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恶性火灾,震惊全国,并引起各地对网吧消防安全和其他诸多事项的关注。“网吧不管好,比某种电子游戏室的危害更大。因为网上的内容繁杂、形象更直观、范围更广泛、涉猎更快捷。”市文化局负责人这样评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一些网吧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下违规经营,使得对网吧的监管成为各地政府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对网吧治理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长期不懈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成都一些家长为“害人的网吧”所恼,自发成立了“抗网协会”。对此,人们议论纷纷、多数人表示支持。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此举是为了“避麻烦而省事”,如果一律封杀了网吧,国家的发展也将全“停滞”了。 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谈一谈网吧。首先,家长为什么要反对网吧。反对的是什么网吧?前不久发生在北京的“6·16”蓝极速网吧特大火灾事故,用25条青春生命的代价,从一个侧面为我们作了沉重的回答。据事后调查,北京2400多家网吧,多半是无证经营的黑吧,普遍存在着环境恶劣、通道不畅或被封堵,空气污染、孩子游戏过度等毛病。为了“网络”孩子,  相似文献   

20.
日前,新乡市一些隐藏在学校附近和居民家中的"黑网吧"被相继取缔,合法经营的网吧也纷纷在醒目位置悬挂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请出示居民身份证"等警示牌,网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全市上下共同筑起了一道防御"黑网吧"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