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失声明     
《求贤》2006,(12):48-4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观点、新提法。第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才能和谐,两极分化不可能和谐;社会和谐则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第三,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决定》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必须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高度,深刻认识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基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要求而作出的科学抉择。和谐社会的内核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陈青松 《探索》2005,(6):15-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体现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也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实现的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互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集中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车义 《奋斗》2007,(3):11-12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共产党崇高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不开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实现、共产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改革完善,离不开对社会内部的管理。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探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规律、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规律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规律。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动力。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理论经验。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的迫切需要。只有实现改革开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性五动,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逻辑。科学社会主义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科学,一个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认识传统的社会主义基础上科学回答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这为我们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1992年初“南方谈话”后,邓小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注和思考着当代中国在市场化改革基础上的和谐发展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探索。邓小平指出。必须要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本:要用发展的眼光防止和解决两极分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纲;要通过集约化和集体化解决当代中国的农村农民问题。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为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砚忠 《探索》2007,(2):21-2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理论界围绕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重大战略思想既有不同的内涵,又有紧密的联系。相比较而言,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回答的是“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个领域的目标和任务,回答的是“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的局部性和具体性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6,(11):24-24
树立科学发展潮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蜘咯指导思想,实际上也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二者的关系来说,既可以说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可以说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解放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发展生产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又是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解放生产力本质是解放人;发展生产力,目的是为了人;消灭剥削,实质是消除奴役人;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苗慧凯  赵兴罗 《求实》2007,1(8):76-7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我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属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是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治生活巾的必然体现。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必须提高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工作的本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建没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六个本领:一是要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场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在江苏宜兴召开的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5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研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主要有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与意义、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概念与特征、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问题。会议明确提出,要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省科社学会理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构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特定阶段的历史任务,是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密切关注和谐社会构建这一现实,从根本原则上创新,贯穿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从内容上创新,充实“和谐”内容;从方法手段上创新,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因而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学术理论界围绕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发展中国为主题和现实目标的历史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想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初步实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化和具体化。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本质是“人学”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人学”的现实形态。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应该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定位,要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黄中平 《党课》2007,(3):10-16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干部,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员全面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保证; 教学提示: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