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冬是寒冷的——自然规律;现实是严酷的——必须正视;然而,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有爱。 当我得知医院诊断结果是恶性肿瘤时,顿时陷入天昏地暗的境地,大脑一片空白,双腿似乎不是自己的,心脏也不知移到哪里,眼泪始终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路五局五公司的总工程师雷志祥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人到中年,命运还会演绎一场大悲大喜、荡气回肠的戏剧故事:在独子病逝后,他接力献爱心,资助一群贫寒学子学习和生活,使他们改变了命运,而他们回报他的是敬爱和亲情。  相似文献   

3.
刘明 《当代世界》2021,(7):48-49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一百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初心使命:百年奋斗为何能改变世界 三个"深刻改变",其原动力和"源代码"在哪里?最根本的答案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澜湄区域作为世界政治经济的热点地区不可避免地受到"大变局"的影响和冲击,中国首倡的澜湄合作也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澜湄合作"愈发成为中国推进周边外交和塑造良好周边环境的着力点;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行先试的意义愈加凸显;澜湄区域内大国博弈日益加剧,区域内国际制度竞争愈加激烈。与此同时,澜湄区域始终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没有改变;澜湄区域内的主要矛盾依然没有改变,发展仍是澜湄区域的当务之急;中国作为澜湄合作首倡国,不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继续提高澜湄合作制度化水平,推动澜湄合作与中国—东盟合作协调、对接,加强与印度、日本等域外大国在澜湄次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合作,是进一步深化澜湄合作,推动周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疫情和政情的互动,本来没有必然关联,却因为风云际会,构成了各自精彩的画面,这种前所未见的政治冲击波,为观察家们提供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窗口,也提供了对中国命运更为深层思考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乡官难当     
或许他们经历得太多,已经习以为常;或许他们认为说了也不起作用;或许他们在默默等待——等待农民命运的变革,也等待他们自己命运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强化"命运与共"意识,可以推动双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反映显示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中存在着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资金匮乏、合作意识不强、互信不足等问题。但共克时艰的信念强化了双方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共同抗疫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培育区域公共产品、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8.
陈统奎 《南风窗》2008,(22):26-27
经济发展到今天,城乡一体化已经有了现实动力,而且政府有能力有义务来解决城乡一体化。10月12日落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执政党中央全会,距改变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整整30年。中国再次把注意力放在农民身上。紧接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常委会在北京召开,聚焦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年里,中国企业经历了沧桑般的变迁,出现了两极发展的趋势:一些企业率先完成了转轨变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如海尔、三九、科龙等;同时也有大量的企业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成了失败的另一极。尤其是曾为国家财税收入作出较大贡献的民营企业,纷纷呈现“盛极而衰”的征象——“各领风骚两三年”。那么,中国企业的早衰、高夭折率的原因何在?这一问题值得所有关心中国企业命运和中国经济前途的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正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的关键词、高频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擘画"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提出了一系列外交创新理念,"命运共同体"是个中精髓。石云霞: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立平等相待、互  相似文献   

11.
阳敏 《南风窗》2007,(2):37-39
我现在不太关心知识分子的命运,我比较关心工人农民的命运,知识分子的命运已经很好了,跟中国其它阶层比起来,他们是最好的了。  相似文献   

12.
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是共生理论与系统理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全新框架体系,可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分析范式和理论依据。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个大系统中的共生体,必须从全球的角度来构建命运共同体。国际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即对立的统一。全球体系内部与中国周边体系内部的互相依赖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相互依存是指相互依存的双方都从关系中受益,而消极的相互依存是指任何一方对相互依存关系的破坏都可能给另一方甚至双方带来损失。构建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共生体系高级阶段的目标。全球和合共生系统理论的相互依存论决定了优化中国周边体系以实现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应成为构建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三个关键要素。我们应以此来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而建立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全球地缘政治博弈更趋复杂激烈,导致"逆全球化"思维日益显现、"去全球化"声音日渐高涨,人类社会需要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对此,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提出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应对全球治理顽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优化外部发展环境的基础前提,也为世界各国指明了全球治理改革的方向。中国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起步延展,为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4.
顾忌被迅速抛弃,政策在比拼中更新,北京、上海和深圳对中国金融中心的争夺正处于进行时态。上海能否借助尚方宝剑的利刃快剑屠龙?北京能否借助首都优势重拾旧山河?深圳会否借助香港的一臂之力反戈一击,改变有可能最终败北后偏安华南一隅的命运?未来充满了变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90岁生日。我们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以崇高的敬礼,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数千万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祝贺!从1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90年。90年前,在中国人民为改变民族命运而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  相似文献   

17.
<正>一、齐聚博鳌共襄盛举,迈向命运共同体3月26—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中国海南省博鳌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的演讲紧扣"命运共同体",首度对其内涵进行了阐释,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各国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故事     
策划人语15年前,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给自己提出设问:历史上,同样是西方向东方渗透的桥头堡——加尔各答和孟买改变了印度,上海改变了中国吗?我们的看法是,上海改变了中国。27年前,深圳起缘于市场经济的草莽试验;16年前,上海的使命是承担于中国国运。上海必须迅速切入角色,担当象征作用。历史总是在制造戏剧性。上海崛起的这16年,克林顿治下的美国完成了信息革命而走出经济困境:中国人看美国——“人傻、钱多,速去!”美国人看中国,“人多,钱少,速去。”世界经济史进入21世纪之后,新兴国家经济增长势头汹涌澎湃,当教育、技术、传播共同发…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回答了中国的发展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和当今世界将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措施,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发展与世界不同国家的伙伴关系,谋求各国的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为了更好地指导周边外交以及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应以"命运共同体"为视角,对周边外交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本文在梳理"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分析"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周边外交理论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进而对构建"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个理论应以"利益—责任—规范"为维度,构成一个三位一体和稳定的理论框架。其中"利益"是前提条件,"责任"是应履行的义务,"规范"是应遵守的价值观及制度,三者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共同指导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