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欧美诸国的法律体系里,多有类似"藐视法庭"制度的规则来惩治不法行为与倡导诉讼诚信,其中美国的藐视法庭制度为个中翘楚,使得司法权威肃穆、审判秩序井然、法院号令畅通。因此,美国的"藐视法庭"制度确有值得我们认真了解剖析的价值,以为将来的引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公安行政诉讼案件,公安机关需派员出庭参加诉讼.法庭辩论是法庭审理的重要环节,优质的辩论,是充分论证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合法,以及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重要工具.本文对行政诉讼法庭辩论的含义、公安机关参加行政诉讼案件法庭辩论的目的及其要点进行探讨,并结合实践,提出公安机关代理人参加法庭辩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十五周年之际,反思行政诉讼中被告消极应诉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法》,推进行政法治的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行政消极应诉是被告对原告诉权的否定,对法院审判权的藐视,对人大立法权的对抗和对社会公共意志的抵触。行政消极应诉在审前、审中、审后三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缺失法律信仰,法律工具主义观念至上和行政权独尊致使司法审判权边沿化是行政消极应诉行为的两大起因。要有效防治行政消极应诉行为,必须倡导行政诉讼法治化的观念,完善行政诉讼立法,健全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高职法律专业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是高职实训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为真正实现其实训功能,我们需要加快行政诉讼模拟法庭的制度化建设,加大对模拟法庭及相关教学设施的建设及投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同时,还要对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的各环节进行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5.
法官握有诉讼指挥权和法庭警察权,在维护庭审秩序、推进审判流程、监督诉讼行为等方面拥有绝对权威,但须遵循谦抑原则、目的原则、比例原则、平等原则。我国法官因为驱逐律师过于频繁而饱受非议,其中既有法官和律师自身的原因,法律的不完善和法治的不成熟亦责无旁贷。在强调司法权威的同时,还应努力创建法官与律师之间相互尊重、彼此认同、密切合作的工作关系,合理重构法官驱逐律师制度。  相似文献   

6.
赋予法官对发生在法庭上的藐视法庭案件直接判决的权力,是维护法庭尊严和权威的需要.法庭上法官直判案件实际上是审判权对公诉权的分割,过多适用必然会侵害公诉权,违背现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为保证法官直判应用适当,防止或最大限度降低不良效应,对直判案件的范围必须设置适当的界限.同时,在法官直判案件中,应遵循一系列原则,使其受到法律的合理规制.在我国,由于历史上没有法官至上的传统,法庭尊严和权威未得到维护,导致司法实践中扰乱法庭秩序、证人拒绝出庭、判决拒绝执行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庭审的顺利进行和对判决的认同感与尊重.因此,我国应确立藐视法庭罪,同时赋予法官时发生在法庭上的部分藐视法庭案件直接判决的权力,以树立法庭应有的尊严和权威.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中的撤诉权,是行政相对人处分其诉讼权利的一项表现形式。我国《行政诉讼法》自颁布实施以来,撤诉率总体居高不下的问题愈发凸显,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非正常撤诉的大量存在。究其根源,撤诉审查制度不完善、诉讼成本高、法院独立性差等都是造成非正常撤诉的相关因素。需通过完善撤诉审查制度、建立行政诉讼有限调解制度、合理转嫁诉讼成本、加大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惩罚力度等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8.
于晓娜 《工会论坛》2009,15(2):142-143
行政诉讼又称司法审查,对于行政主体而言,是一种法律监督制度,对于相对人而言,行政诉讼则是一种行政法律救济制度。在我国行政诉讼的功能,是指行政诉讼制度对社会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对行政诉讼功能的认识应当放在公民与国家、行政与司法、国家进步与法治协调发展的大框架下来考察。因为一个国家有无行政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该国行政管理和行政法治的水准。社会生活的复杂化趋势,导致公民与国家管理活动之间的冲突增多,使得政府有义务对许多社会和经济弊端提供补救。行政诉讼制度旨在使作为管理者的行政机关与作为被管理者的个人、组织之间的关系达到法律所期望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知识卡片     
编号{类别编号 一一口”类行政诉讼的概念我国的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行政诉讼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诉讼制度。行政诉讼的基本特征行政行为的组织,以及法律、法规授权实施某种具种具体行政行为组织。 (三)行政诉讼的审判要点,是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四)行政诉讼是行政救济的一种手段,以人民法院的裁判为解决行政纠纷的最终裁决。 又五)行政诉讼的宗旨,是通过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以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规定诟病多多,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体系实为必要。重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应考虑行政行为的多元化、诉讼成本、诉讼模式等因素。同时合理借鉴域外成熟经验,并将自由心证明纳入法律调控和监督之下,构建行政诉讼多元化证明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行政诉讼制度是一项改革创新和任重道远的工作。这一制度确立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主要是基于法治论、平衡论、权利相对论等理论 ;研究国家军事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 ,国防行为与军事行政行为的关系 ,军内行政法律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 ,直接关系到此项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环境的利用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法律的发展同样也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打下时代的烙印。司法手段的发展是在司法公正的指引下进行的,但同样要注重对司法效率的关注,电子法庭作为一种体现效率的新型审判模式是否存在法理基础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从效率成本、传统诉讼文化、审判原则和技术因素等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法庭在目前的法律体系环境下存在的可能性和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是行政管理的相对人。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管理关系,其对学生作出的惩戒行为,是一种内部管理行为,不同于行政机关对外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学生认为学校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将高等学校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不符合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因为高等学校不具有行政法律意义上的可诉性,故高等院校作为行政诉讼法之被告不适格。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要素具有复杂性。行政诉讼制度产生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我国确立较晚。行政诉讼立法、法院内部的结构与功能发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程度、法律文化、行政相对人的信任程度与救济途径的选择等是影响行政诉讼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军事行政诉讼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军事行政诉讼主要解决军人、军事单位与军事机关之间的行政争议。国防国家行为和具体军事行政行为外延的确定使军事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成为可能。军事行政行为属于实质意义上的行政,既包括内部行政行为,也包括外部行政行为。军事行政诉讼制度是实现军事行政法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立足社会管理创新视角,有助于认清法庭教育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中的核心地位和完善这一制度的紧迫性。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庭教育应当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矫正、危害行为认知教育、法律释明及心理矫正等内容,通过法庭教育内容及教育流程的科学配置,实现"全程法庭教育",方能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行政法中的合理原则的源流、应用范围的研究推知,行政法中的合理原则是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更好连接的必要保证,是加大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力度的需要.行政合理原则在推动行政机关行政裁量合理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行政合理原则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行政合理原则不单是简单的对行政行为方式、结果和程序裁量的行为控制规则,也是对行政法律适用的法律解释规则.  相似文献   

18.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该修订案是行政诉讼法制定二十五年来的首次大修,修改条文多、覆盖面广、修改力度大,从修订的草案看,为解决行政诉讼实践中广泛存在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完善公民权利救济制度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获得了学界的广泛好评。但也给行政诉讼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诸如设立公益行政诉讼,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完善行政审判管辖制度,解决执行问题等等,这关系到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亟待行政诉讼理论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传统行政诉讼作为私益救济的一种手段,它必须以个体的合法权益遭受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直接损害为前提。这样,当国家利益、社会公益遭受行政行为非法侵害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分析行政公益诉讼的缘起,借鉴国外类似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经验,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既是诉讼法对其自身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突破,也是对传统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法制背景下,环保法庭的设立缺乏明确的法律根据。无论是“回应型”法律理论,还是司法能动主义,均不能为环保法庭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提供充分论证。环境公益诉讼与我国现行三大诉讼法的具体规定存在矛盾。解决环境问题,管理机构健全、管理范围广泛、处理方式灵活高效的行政机关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将解决环境问题的重任寄托在环保法庭身上是不现实的。只有以合法性为基础,环保法庭才能真正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