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源于1930年代特殊政治文化语境的作家的政治激情,导致了人们对文学审美的特殊的偏颇性的理解,导致了广大读者对文学的特殊接受和偏颇性的审美预期,也导致了作家对文学审美的特殊的偏颇性的选择。在一个“非常态”的政治语境下,要在文学中追求“常态”的表达,不仅难以做到,即使做到了,这样的作品也许很难获得最广大的读者。从政治文化心理支配下的文学表达这一独特的角度,可以使我们对30年代中国文学的审美风貌的形成根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1984年,巴金先生在第47届国际笔会大会上发表‘哦们为什么写作”的演讲,倡议世界各国的作家们回答“为什么我们写作”。巴金说,“每个作家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通过创作实践,追求真理,认识生活。为什么写作?每一本书,每一篇作品就是一次的答案。……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改革开放及中国法制重建,随着民主与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律师业恢复重建,并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蓬勃发展。短短二十年间,律师制度就完成了与国际接轨,广大律师活跃在国家政治、市场经…  相似文献   

3.
中国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构成了特殊的文学氛围,由此形成了文学发展在总体上的政治化趋向。无论是文学群体还是作家个人,不管其主观上打出怎样的超脱政治的旗号,提出文学远离政治的主张,但在事实上这种旗号和主张都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种政治的表态,即使是向来被人们称之为“远离政治”的“京派”等作家群体也未能成为例外。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 WTO之后,管理部门如何构筑法律服务市场的有效监管制度 ?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我想取决于人们怎么看待加入 WTO这一事件。  时常听到的说法是“狼来了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听过民间流传的“狼来了”的故事。按照最常见的故事版本,它说的是一个爱撒谎的小孩的事。由于他或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谎报“狼来了”,失信于人,最后到了狼真来了的时候,已经没有人相信他或她的话,落了个葬身狼腹的下场。用这样一个故事来比喻中国政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加入世贸这件事,那不等于说,有 133个成员国、…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以来,文学研究正在经历一个事件转向,它与哲学、艺术和文化研究中事件和操演性理论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德勒兹和齐泽克的事件哲学分别强调事件的生成性和断裂性转变,成为文学事件的重要思想资源。从事件的角度看待文学,核心问题是解释文学不同于其它写作的独特性,对作家创作、文本、阅读等进行系统的重新认识和分析。需要讨论的重点议题包括: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文本的意向性,文本的生成性和阅读的操演。与作为表征或者再现的文学观念不同,文学事件强调作家创作的过程性、文学语言的建构性、文学的媒介性、阅读的作用力以及文学对于现实的影响,它将文学的发生和效果视为文学性的关键特征。  相似文献   

6.
用足法律     
日前,笔者参加了一次厂长、经理“以法治厂”工作经验座谈会。会上,一位厂长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他说:“过去,我们一直说要用足政策,在政策这座富‘金矿’中掘金。近年来,我们厂在继续做好用足政策工作的同时,注重开展用足法律的探索,企业专门设立了法律工作室,并聘请一位退休老法律工作者担任顾问。一年下来,他们为企业打赢了三个官司,防范了一起商业欺诈,共减少经济损失近80万元。事实表明,就企业来说,法律也是一个富‘金矿’,而且它的含量比之政策这个‘金矿’还要高。用足法律能使企业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7.
余华的<兄弟>在2005、2006年的分期出版是当代文学的一次重要事件,它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典型地显示了消费市场和商品文化主导与影响下的文学生产机制对文学的宰制作用.从文学叙事的角度看,消费文化及其文学生产机制影响了<兄弟>的审美品格和叙事特征,"文革"历史与改革时代的现实在小说中呈现出夸饰化、漫画化、荒诞化的倾向.这种文学症候标识出余华由先锋作家到畅销写手的某种隐形蜕变,同时,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来说,文学与市场、消费文化保持适度联姻时,要规避其对文学自主性和文学审美品质的潜在伤害,要对消费文化保持适当的警觉.  相似文献   

8.
陈椿 《江淮法治》2011,(16):24-24
最近一个时期,“达芬奇”家具事件引起全社会关注,人们惊呼别让“天价假货”屡屡出现。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我们认为,“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从本质来讲在于企业的诚信缺失,而政府的监管无力也起了推波助澜之力。透过“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要思考的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9.
立法与立信     
立法的目的在于法律的有效实施,而法令推行的根本前提是立信于民,是言而有信。说到这个话题,首先让我们熟悉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强秦时期和盛唐时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则是商鞅“南门立木”.一则是戴胄“依法断流”。  相似文献   

10.
千古洲 《中国律师》2005,(11):12-15
作为“国际访问者”,我第一次来到了被称为“住在这里的100个理由”的纽约。对于纽约,有人说是天堂,也有人说是地狱;有人非常迷恋它,也有人非常厌烦它;有人说“我有100个要住在纽约的理由”,也有人说“我有100个搬离纽约的理由”。爱也好,恨也好,全在于每个人的心态。其实纽约还是纽约,纽约还是没变,纽约还是在与时俱进地变。对于我这个短期访问者来说,来到纽约还无法谈到对这个城市是爱还是恨。主人告诉我们,希望我们看到“真实的美国”。这个“真实的美国”,当然也包括真实的纽约,一个真实得有人爱有人恨的纽约。同时“,真实的美国”当然也包括美国人天天挖苦、揶揄又天天离不开的美国律师。我们知道,在百万美国律师中也有不少华人律师、不少被人赞誉有加的华人律师。此次在纽约,我就见到了一位老朋友、一位华人律师。这位华人律师就是远近闻名、内外皆夸的胡知宇律师。去年冬天,在北京建元律师事务所,我见到了这位由鲁哈达律师介绍相识的华人律师,这位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之邀回国访问的法律界知名人士。此次纽约再见,自然高兴万分,兴奋异常。胡知宇律师给我留下印像最深的并非他高超的办案能力、精深的研究能力、周到的活动能力、长远的判断能力……而是他对“命运”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是公证员的必须到场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各位也已经提到过了,现在有很多群体性事件.小商户采用各种偏激的方式,大面积上访.围攻律所和律师等。这个事件出来为对公证员和法院的工作都敲响警钟,就像之前公证员提到的.几个人去市场取证目标太大.可是站的太远又会引起质疑.所以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我们建议公证书取证的时间详细一些.尽量细化到年月El时分.何时到场何时离开,即便没有录像也要记载详细:如果是外地取证,交通票据等越详细、越扎实.法院判案就越方便。  相似文献   

12.
人物     
铁凝:作协女掌门11月12日,49岁的女作家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协新一任主席。这个消息让很多作家圈外的人大跌眼镜。不错,相对于她的两位前任——茅盾、巴金,这位作协第三位“掌门人”的影响力显然同两位文学巨匠无法相提并论,很多80后的年轻人甚至会发出“铁凝是谁”的疑问。但尴尬不仅仅属于铁凝,一个更为让人尴尬的现实是,这已经是一个没有文化巨人的年代,力能扛鼎的“大师”与我们已经渐行渐远,传统作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一落千丈,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已经被迅速边缘化。按理本不应如此。处在疾速转型期的中国,为作家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社会标…  相似文献   

13.
快乐驿站     
妮子 《政府法制》2012,(17):38-39
捷径 妻子要去俄罗斯旅游,说:“就算不买东西,呼吸一下那里的空气也好!”丈夫说:“不用去也能呼吸到那里的新鲜空气——天气预报说.一股西伯利亚寒流明天就要入境了!”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坛上出现的“百花文学”,深受原苏联“解冻文学”的影响,触及到官僚主义、情爱等建国初期创作题材的禁区,并呈现出“非英雄化”的倾向。但由于中国作家精神资源的相对贫乏、与西方文化的隔绝,尤其是他们尚未能摆脱中国的政治语境来全面理解人道主义,他们的作品缺乏对人的异化的深入揭示,因而“百花文学”作家们尚无力担负起使文学突出重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何雪松 《检察风云》2010,(17):13-14
富士康员工的连续自杀在传媒连续跟踪报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之后,似乎又很快如以往的众多社会议题一样退隐到幕后.而问题本身则远远超越纷扰的喧闹,直指我们这个社会的内核。我更愿意将这些事件视为我们这个社会撕裂的一个伤口,这个伤口是与社会内在“伤痛”与“病变”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然而它还是把帷幕稍稍揭开,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因言获罪”事件时有发生。从“彭水诗案”、五河县“短信案”、高唐“侮辱县委书记案”,到作家谢朝平出书被拘和王鹏被“跨省刑拘”案件.我们分明看到,一本书、一首诗、乃至一条短信一个帖子,都有可能成为公权力打击的理由,甚至有评论称这种现象为“文字狱”式的沉渣泛起。如此众多的案例,同质异构,  相似文献   

17.
虚构与想象文学的本质是虚构。已有太多的批评家和作家谈到了这个问题 ,更有甚者 ,作家将作品干脆冠上了“虚构”的名字(如马原的《虚构》)。林白的长篇小说《玻璃虫 :我的电影生涯 :一部虚构的回忆录》也是如此 ,它不是一部真实的个人回忆录 ,大量真实的人物和事件被镶嵌在虚构的故事里 ,形成了一个新鲜的文本。创作主体在元小说的的操作上向文本接受者极力消解文本的真实性和创作的神秘性 ,借以表达另一种被掩盖的真实 :文学的本质是虚构。虚构带给文本以生动的品质 ,使阅读更加愉快。虚构本身是真实的 ,这应该成为一种常识 ,因为相对于外…  相似文献   

18.
晓今 《检察风云》2006,(11):4-5
上海襄阳路市场关闭已进入倒计时,一个月后,这个曾经是沪上重要的商业场所,每年营业收入四五亿、税收近两千万的市场;这个国内外出了名的仿名牌产品的集散地,不少人心目中的“平民时尚地标”,将不复存在了。可以说,没有一个市场的去留,会像“襄阳路”这样备受关注,甚至能够成为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在谈到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有一句话颇为令人深思,“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发展自然是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事件”。作为一位有着现实主义倾向的现代派作家,贝娄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西方文学界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新认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在当代西方文坛,尽管现代派风靡一时,但斯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等文坛大师所开创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依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20.
杨荣坚:中国信誉论坛是一个以信誉理论为核心的研究平台,主要研究的目标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信誉、品牌信誉、市场信誉以及信誉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探讨市场的运作、企业管理以及品牌成长方面的基本方法,这在国际上叫作信誉管理。最近,我们发现在我国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事件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企业信誉问题,比如今天的事件达能与娃哈哈的争端。这个纠纷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它的案例价值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点,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别是WTO框架下,市场规则的刚性与中国非市场化因素的一种碰撞,我们认为这是案例的价值(可以研究的)。第二点,中西方商业文化在公司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