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行政法学及行政法学基本理论飞跃发展的一个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和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与发展、民主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形成与巩固,中国行政法已经发生且正在继续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和进步:行政法治观念日益增强,保障公民权利的行政法规不断增多,行政法基本理论不断变迁和发展。近30年来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出现的发展趋势,体现和适应了中国改革开放政治战略给中国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发展和要求,引领着中国行政法教学和研究的新方向,指引着中国法治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从恢复发展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今天的全面推进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回顾和总结我国行政法治30年的经验与成就,展望未来行政法治发展的前景与趋势,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3.
中国行政法治建设3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行政法治建设,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们今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2008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则标志着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30年既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质变的30年,也是社会主义法治从无到有、迈出了第一步的30年,而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诸多层面所取得的进步,与中国经济法及经济法治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三十而立",于此历史性时刻,回顾中国经济法和经济法治的历程,其意义不言而喻。本刊特在2008年末期刊登中国当代经济法学家史际春教授的一篇访谈录,以纪念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治政府建设应遵从法治主义的基本要求,体现法治政府的主要面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法治政府建设的中国进路,实现了从被动回应型向主动改良型的理念转型,展示了法治后发国家在现代化模式之中的务实选择。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行政权力构造体制、行政权力运行体制、行政权力监督体制、行政权力的规范体系,在取得较为辉煌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亟待完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验表明,我国现行的法治政府建设路径符合我国的基本状况,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法治建设的中国探索,从传统现代化模式中开辟出一个具有中国主体性的法治之道,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现代转型,并为世界的多元现代性方案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目标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行政法治建设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而行政法治建设目标定位准确与否,无疑要对我们所从事的行政法治建设事业产生深刻影响。作为行政法治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法治政府,既是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又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任务非常艰巨,应进一步从观念、体制、立法、执行和监督等方面系统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政府法治建设走过了从恢复重建到全面展开,从注重实体到注重程序,从控制行政权到控制行政权与保护公民权并重的发展历程。中国政府法治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也正朝着法治政府的理想状态迈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法律体系,加强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仍然是我国政府法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经历了从追求社会平等到强调政治参与的渐进过程;中国的法治建设,走过了一条从人治到法制,从法制到政策之治,再到法治之治的转型之路。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经历了从追求社会平等到强调政治参与的渐进过程;中国的法治建设,走过了一条从人治到法制,从法制到政策之治,再到法治之治的转型之路.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  相似文献   

10.
吕云凤:中国改革开放30年法治建设有感--法律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我还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如今从事法学教育工作已经20余载,亲身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30年间法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不仅表现在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体现在法律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为西部招商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政策、市场环境是西部政府的职能责任;制约西部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因素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进展不大,硬环境没有得到较快发展,软环境明显滞后;要营造西部招商引资良好的法治环境,西部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全方位推行执法责任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建立一个法制统一、公开透明、行为规范的政府机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行政司法监督的困局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行政权的行使实行全方面的密切监督,这既是传统法学的要义之一,又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大的法治成果之一,就是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并相应地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但中国目前的行政诉讼以及通过司法审查实现的行政司法监督,由于观念的滞后和体制的欠缺正处于欲罢不忍、欲进不能的困局之中。分析这种困局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走出困局的出路,正是当下中国法学界面临的紧迫课题。本文尝试对此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步形成了以《行政诉讼法》等11部基本行政法律为主要架构的行政法律体系。本文以11部基本行政法律立法的先后次序为线索,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立法的发展成就进行了回顾,以期我们能对其中的立法经验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4.
依法行政主体无论是在观念意义还是在法律规定上,在我国行政法制度建设中都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厘清和清晰的概念。依法行政主体不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整体的权利义务主体,而仅仅指公共行政事务的承担者,从行政法治角度而言,凡承担公共行政事务的主体,都必须依法行政,都是依法行政主体。法律学上的主体无非有组织和个人两类,依法行政的主体也限于组织和个人两种。但是,那些组织和个人能够承担公共行政事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情况,就是相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情况也是不同的。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30年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远没完成,其中对公共行政概念、范围的理解,公共行政组织社会形态的定型,传统上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管制行政向治理行政转变等等的改革成功,都是确立依法行政主体理论定型化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作为后发展国家,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其具体举措表现为转变观念与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调适中央与地方关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行政运行机制、加强行政法治建设、整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行政公共信息公开的理论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公民知情权的满足和公共信息的自由流动是支撑行政公开的法理基础。内部协调一致的立法架构、先地方后中央的立法进路、非政府组织的大力推动和司法审查机制的有力保障是国外行政公开实践的宝贵经验。为了使我国政务公开改革尽快走上法治化的轨道,必须大力健全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构建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并充分发挥法院的司法审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行政法治化进程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现在仍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本文以中国特色为视角,具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法治化进程在缘起、理念、制度、执行以及进一步推进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特征,通过这些特征折射出的成功与不足,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从而为推进行政法治化不断走向深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上最宝贵的经验。这一宝贵经验,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其中既有矫人的成绩,也有一些的失误,我们必须对此认真地加以检讨。文章力图客观地从整体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激荡的法治进程作一宏观的梳理与把握,为同行,也为后人留下一点记忆,总结其成绩,暴露其问题,分析其成因,并从中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的依法行政,虽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与行政法治文化的不成熟不无关系。深刻认识成熟的行政法治文化之于依法行政的功能,不仅利于拓展行政的类型、丰富依法行政的内容,完善依法行政的具体方式,而且是整合行政过程中各方主体行政观念的宏观方法论。成熟的行政法治文化的社会化,决定着和谐行政秩序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