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2.
父爱如杉     
胡双庆 《新青年》2005,(12):5-6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常常可以从邻居们口中听到我记事以前父亲的艰辛养育:我饿了,没有奶水,就哭。父亲先是熬米汤,一口一口吹冷后喂我。偶尔我会刁嘴不喝,父亲就抱着我穿乡走户,去找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讨奶。我两三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想起父亲     
我没向父母提及过我写作的事,有一天母亲在电话中说,父亲在一本杂志上看见一篇我写的东西,父亲很是惊喜,很仔细地看,然后把它搁在床头,每晚都要看一遍才能入眠。母亲的话让我沉浸在往事的海洋里,想起父亲,我不敢怠慢,手中的笔,纸上的字。  相似文献   

4.
母亲爱牙     
安欣 《新青年》2007,(1):9-10
饭后,我刚坐下来写一篇文章,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是母亲打来的,她告诉我,她的病牙治好了,要我放心。听着电话里母亲爽朗的笑声,我就知道,又能看见母亲露出满口洁白牙齿的笑了。母亲年轻时是个美到牙齿的美人。古人说的回头一笑百媚生,多是笑不露齿的,而父亲说他  相似文献   

5.
真爱无言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农民,地地道道的五六十年代的农民。他们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度过蜜月,就是那么劳劳碌碌地为了生活打拼,甚至彼此连一句柔情蜜意的话都没有说过。可是我知道,我的父亲母亲之间有爱,而且是刻骨铭心的深爱。母亲嫁给父亲的程式极简单。没有嫁妆,没有彩礼,一身新衣,四个包袱,母亲就成了新人。母亲嫁到父亲家的第七天,就背起包袱,跟着挑着担子的父亲背井离乡,来到举目无亲的大关东,开始了一步三口苦水的闯关东生涯。就在父亲和母亲来到关东的第三年,奶奶来到了我家。那一年的冬天,正当父亲和母亲发愁怎么能让奶奶在我家的第一个年…  相似文献   

6.
母亲     
娄澜 《新青年》2005,(6):11-12
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我和母亲之间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自从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和母亲的交流日趋变得稀少。也许,是我独立了。这种亲情的淡漠有时候令我自己也感到吃惊。母亲没有文化,眼睛也不是很好,和父亲是在媒妁之言下结合的。嫁给父亲后便和父亲外出闯荡。去过很多地方,打过工,也办过厂。父亲不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因此许多时候母亲必须独当一面,雷厉风行。我们3个孩子也是他们在外地生养的。父亲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因此我知道母亲教育我们吃过很多苦,这种苦我想像得到。虽然她没有读过书,可是关心时局大事,明白风土人情,会讲普通话…  相似文献   

7.
淡淡的深情     
母亲赋予我生命。她只有我一个儿子,不可谓不疼,也不可谓不娇。然而好多年,母亲对我是淡淡的。起初我不甚了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地对慈母之心有一些理解。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且还是个中文本科。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这是开天辟地第一个。左邻右舍的道贺声中。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  相似文献   

8.
雪子 《新青年》2006,(10):14-15
我出生在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境里,母亲在城里一家针织厂做工,父亲则在乡下务农.我不知道父母当初怎么走在了一起,只是感觉母亲对她的婚姻选择很懊悔,常在夜里啜泣.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张望     
王宪中 《新青年》2005,(10):7-7
离家3年的朋友要从外地回来,朋友的父亲从早晨开始就趴在窗口向外张望,一直张望到傍晚朋友进家门。朋友无意间说起此事,却勾起了我对父亲的回忆。父亲养育了我们6个儿女,在艰辛的生活中,却把我们一个个像风筝一样从偏僻的村里放飞,每个子女回家的时候,他都要像朋友的父亲一样一直站在村口长时间地张望。记得我考上师范的时候,报到的时候是个雨天,父亲打着赤脚,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送我到十几里以外的县城坐车,到车站后饭没吃,歇没歇,就在我迷蒙的泪雨中又走进了雨中。第一年寒假,在一个飘雪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中,母亲说:“你父亲听说你要回来,…  相似文献   

10.
怀念母亲     
我的母亲上了两天学,认识3个字(她自己的名字),然后就被在当坊管账的外公拿着竹棍咆哮着赶出了学校。她生于1917年,死于2002年。在大半个世纪里,她经历了民族危亡、朝代更换、时局动荡、国家兴衰的历史变革。在那特殊年代和特定环境中,我的母亲能随遇而安,不卑不亢做人。而且在她身上显示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善良的道德品质。她是个高明的舵手,使得我的家庭像一叶小舟,飘摇在狂风巨浪之中始终不至于沉没,也使得这叶小舟没有被时代的旋涡卷入深渊。17岁时,她庆幸要走出她葛朗台父亲的统治,带着少女的纯真梦想和憧憬嫁给了我的父亲。当时我父亲在…  相似文献   

11.
1…… 他是我的同父异母弟弟. 母亲在我3岁时病逝,我5岁时父亲另娶,一年后的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他出生了.是剖腹产,所以,他在医院里呆了5天.第六天早上,父亲送我上学时告诉我,今天下午他会去接他回家,可能会迟一些来接我放学,我说好的.但是,那天下午,直到夜色降临,父亲一直没有来接我,是老师把我送回家的,然后,我才知道,父亲出事了.  相似文献   

12.
优雅到老     
安宁 《新青年》2007,(1):22-23
最喜欢和母亲去逛街,她对衣服独特的眼光,简直可以与服装设计师相媲美.这让我这个活在上海繁华里的女儿,常常会觉得惭愧.我似乎是个永远落在时尚后面的人,不论怎么努力,都会被别人拿来做反面的例子.只这一点,我就佩服母亲,她不像我,最美丽的时候可以有大把的钱尽情地打扮自己.她50岁之前的时光,都是在父亲的郁郁不得志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3.
瘸腿的父亲     
黄斌 《新青年》2004,(6):11
那时候家里的生活是很窘迫的,父亲是瘸子,生活的重担全落在母亲柔弱的肩上,我拼命学习,终于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一时,这喜讯在我们村子里沸腾了,因为我是村里惟一出去读书的。我看到父亲写满沧桑的脸上洋溢着自豪,被岁月风霜刻下道道深沟的额角流淌着不尽的喜悦。他笑呵呵地拍着  相似文献   

14.
风为裳 《新青年》2007,(1):12-14
1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把炒好的黄豆芽儿端上桌,就捂着肚子躺在了炕的一边。我叫母亲吃饭,母亲说:你们吃吧,我心跳得厉害。那是母亲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全家吃完饭,父亲抽了一支烟,问母亲要5元钱,矿上有人结婚,要随个礼份子。叫了两声,炕上没人答应,父亲有些火了,往起  相似文献   

15.
1964年,我出生在天津市和平区的一个妇产医院里,当时母亲身边只有她的三妹,父亲在北京的空军部队里工作,由于工作繁畦,没能在她身旁陪护。后来,父亲给我取名燕津,“燕”代表北京,“津”代表天津,以此作为纪念。童年的记忆是朦朦胧胧的,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太姥姥逝世。  相似文献   

16.
弟弟,不哭     
我上高三的那年,有一次学校一定要我们买一种高考复习资料,我只好回家问母亲要钱,恰巧碰到弟弟从工厂里回来.弟弟回来后笑嘻嘻地说:妈,我被工厂开除了.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被工厂开除了还没心没肺笑嘻嘻的?这是弟弟第二次被开除,他第一次被开除是在学校,那时弟弟上高一年级,因为在学校和几个地痞打架,被学校开除了.被学校开除后的弟弟成了父亲和母亲的一块心病,后来父亲用提前退休的代价,让弟弟顶他的班进了工厂.可进工厂上班不到一年,他就与车间主任又干上了,弟弟说那个车间主任又好色又坏,他看不惯.  相似文献   

17.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卖,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顾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许多,我们吃的时候已经没有父亲形容的那种美味。可是我吃肉羹…  相似文献   

18.
安居之梦     
李广宇 《新青年》2004,(11):12-13
过 了劳动节就盼着国庆节!过了国庆 节就又开始商议春节如何过!退休之后! 我的父母在家的日子清淡得很!盼 望的就是儿女能够常常回家!团聚 但我 们仍然极少回家!忙也许只是借口!更多的是因为父母住的房子太小!几乎容不下 一大家子人围桌而坐" 我的父母毕业于同一所大学!母亲是 大连人!父亲的老家却在长春!当年父亲 毕业后最终选择了与母亲一起到大连!在 工厂的子弟中学里做教师!这样的选择显 示了父亲作为男人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9.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心中充满恨意的女孩。我在母亲的体内只呆了7个月就来到了世上。出生后我就被外婆带走了,连母亲都没有见过我,也许父亲也不清楚我什么模样。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是不该活着的人,是多余的女孩。  相似文献   

20.
对不起,母亲     
彦君 《新青年》2007,(3):13
自从弟弟出车祸后,母亲就疯了。我把母亲接到了城里。父亲早年去世了,我不能把母亲一个人丢在乡下。我在城里不停地求医问药,可母亲的病一点儿也不见好转。病中的母亲总是神志不清,时不时大叫几声听不懂的话。把开水从一个杯子倒到另一个杯子,又倒回来,反复不停;在各个房间里窜来窜去;翻箱倒柜的把家里能撕的东西都撕得粉碎;把家具挪得乱七八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