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尤树英 《法制与经济》2009,(22):109-111,115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显著加强,并购交易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重组、收购的谈判一浪高过一浪。本文将就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诱因等问题作初步探讨,具体分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类型,提出规避和减少并购财务风险的措施,以保证并购交易的成功及实现并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显著加强,并购交易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重组、收购的谈判一浪高过一浪。本文将就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诱因等问题作初步探讨,具体分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类型,提出规避和减少并购财务风险的措施,以保证并购交易的成功及实现并购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马勇 《科技与法律》2007,(2):I0008-I0009,I0006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第二轮互联网浪潮开始至今,中国IT界的并购(包括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愈演愈烈,其中外资并购更是如火如荼。权亚律师事务所IT团队在瞿哲律师的带领下,从1999年为搜狐纳斯达克上市提供法律服务,到2005年代表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再到2007年初连续代表美国CNET成功收购第八个垂直网站,已伴随第二轮互联网浪潮度过了八个春秋。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些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并购是拓展海外市场的一种强有力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近年来我国企业也纷纷走上了海外并购之路,也有很多企业已经成功地在完成了境外并购行为,比如联想成功收购IBM个人PC业务等等。但是另一方面,并购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投资行为,因而中国企业要想在海外的并购市场上大展宏图的话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孔志国 《法人》2006,(12):22-23
每天都有大量的企业在进行着规模不同的并购交易,但是,清楚地了解并购顾问在交易中作用的企业却微乎其微近几年来,随着大量的国内企业并购国外企业和国外企业并购国内企业风潮的兴起,并购成为人们最熟识的市场用语之一。根据汤姆森金融公司(Thomson Financial)的最新研究,2006年前三季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后 ,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善以及利用外资渠道的扩宽将为外商的跨国并购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跨国并购在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的同时 ,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如垄断。因此 ,尽快构建我国的并购反垄断规制法律制度 ,将跨国并购纳入该制度框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借鉴美、德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并结合已公开的《反垄断法》(征求意见稿 ) ,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建立起我国并购的反垄断规制法律制度的实体和程序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宋才发  李磊 《河北法学》2007,25(4):24-36
跨国公司着眼于中国广阔的潜在市场,通过并购国内企业抢先占领中国市场,以增加同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98并购协议"是柯达公司与中国政府反复较量和博弈的结果,不是一个纯市场的交易行为;而"2003柯达乐凯联姻"则是一个双赢的契约.柯达公司在中国的并购投资既是柯达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改革国有企业的需要,它是柯达跨国公司在华战略与中国国家战略较好结合的典范之作.目前跨国公司并购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我国必须十分重视对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制.要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健全竞争法律体系;完善产业政策法,健全资产评估法律制度;完善公司法、证券法,加强对外资并购的法律监管.  相似文献   

8.
石莹 《法制与社会》2010,(13):271-271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并购(M&A)交易呈明显增长趋势,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跨国之间的企业并购更是发展迅速。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在经济世界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与日本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两国间公司交往也很频繁,所以,对日本公司法相关规定的研究,实为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9.
李明 《法人》2004,(1):94-96
并购实践中有5个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务必考虑周全。如今,在全球所有的并购交易中,大约有20%与亚洲企业有关,而对亚洲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市场在中国。在2003年的前9个月,交易量就达到了240亿美元。在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中,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是热点。不久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并购重组国际高峰论坛上指出,要创造良  相似文献   

10.
康锐 《河北法学》2005,23(6):37-39
并购是当前解决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难题的最为实际有效的办法。然而好的制度设计才能使金融机构的并购真正富有成效,金融机构并购的相关立法必须体现谁受益谁承担成本的原则,只有真正减少行政干预,让金融机构立足市场,引入民营金融机构参与竞争,并尽早出台针对金融机构切实可行的并购实施细则,金融领域的市场退出机制方能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