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飞速发展,人们的压力似乎也随着时代在发展增加,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他们作为国家未来,社会栋梁,他们的心理问题似乎并未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减少。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似乎对社会总有着众多的不满,可我们却忽略了我们为这个社会,为别人做了什么。记得古希腊的哲人曾将"认识你自己"作为箴言刻在德尔裴神庙上,时至今日,我们是否也应谨记这句箴言并反复品味?我们只有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智慧,才是以上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
把握你自己     
如果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识你自己吗?你一定会感到好笑。朋友,你先别笑,你还真的不一定认识自己。要说认识的话,那也是表象的你。 毛泽东同志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有自知之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问题的关键是你能否正确认识它。我们每一个公务员,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那就势必犯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在评价某一个人时,人们好说:“这个人没有一点自知之明!”这就是说,这个人不能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3.
卢梭曾经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卢梭的思想非常深刻,一句话昭然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的后天性和对象性。自古以来,当人们开始用哲学眼光来探询人的内涵和底蕴时,就一直努力建立起普遍的人类理性原则,以试图求解德尔斐智慧神庙中“认识你自己”的旷世格言,并铺  相似文献   

4.
佑晶 《政府法制》2009,(12):25-27
主持人:青梅 访客:彩色泡泡(大学生)、新起点(学者)、紫水晶(企业高管)、笑沧海(法律专业人士)、水立方(法官) 青梅:如果有人面对面地问你:“你怎么能证明你没死?”你十有八九会认为这人“有病”。我一个大活人就站在你面前,还需要证明吗?但是,现实中确实有这样一种制度,它规定说:你每年必须亲自跑到政府职能部门,向他们当面证明“你还活着”;或是将自己“右手摸着左耳朵”的照片交给他们验证你还没死;甚至要求他们到公证处公证自己还活着……  相似文献   

5.
无处可逃     
林奇 《公民与法治》2011,(12):50-50
咱中国人穷惯了,兜里还真就不能有钱。不是自己爱烧包,是总有人惦记。 你刚有点钱,大学收费了。家有一个大学生让你立马从小康变吃糠。于是你唱着“从头再来”,重新投入到火热的经济建设中。  相似文献   

6.
<正> 对于刑事诉讼证据是否具有主观性?当前我国法学界存在着重大的分岐。有的同志否认刑事诉讼证据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刑事诉讼证据理解为纯客观的东西。说什么“证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既不能凭空创造它,也不能任意废除它。”“你认识它,它是证据;你不认识它,它作为证据的本质也不变”等等。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常常出现“能人”腐败的现象,即搞经济、搞管理是能手,搞腐败是高手。慕绥新就是个例证。慕在沈阳任市长时,自称“党内个体户”,独断专行,骄横跋扈,常把“你他妈的”挂在嘴边。慕的堕落,与其摆不正“官”位,有着必然的联系。苏格拉底有句名言,叫“认识你自己”。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8.
据人民日报报道,“你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吗?”记者问。“是的,我属于。”农民工这样回答,大学生、小商贩这样回答,甚至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也这样回答。“大学教授也是弱势群体”,“医生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在各种论坛里,有关弱势群体的帖子常常应者云集。  相似文献   

9.
一个崭新的世纪正向我们渐渐走来,在世纪之钟即将敲响之时,你做好了迎接新世纪的准备吗?如果你已准备就绪,我恭喜你;如果没有,那么请与我一道,从“三讲”教育中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素养,完善自己的品格,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及新世纪带来的挑战。作为一名律师,我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深感自豪,我为自己所负的使命而深感自豪,我为同行所作出的杰出表现而深感自豪!作为一名律师,我为自己有负使命而深感惭愧,我为同行中不应有的表现而深感遗憾,我为律师界所出现的一些丑陋现象而深感耻辱!这么多年来,我耳闻目…  相似文献   

10.
刘诚龙 《政府法制》2009,(18):51-51
从目前为止的记录来看,和砷是中国第一贪,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和大人曾经主持过制定一则反贪“和一条”,这“和一条”叫做议罪银,也叫罚银,又称自行议罪银。其主要内容是:凡大员触了法律法规,犯了渎职、违例、包庇、侵贪等不法事情,那么,你自己看着办,你的事情有多大,你就出多大价。自己犯了错误,自己认识到位,自己处理到位,自行议罪银,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11.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0,(9):6-6
“大学生到农村实践不亚于读研究生。”——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勉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农村,服务农民,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为重庆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   唐 李林说:“你总不会疑心我在这茶里给你投毒了吧?唉,有时候这人呀,认识了还不如不认识呢!唐,你说,如果我们从不认识,你会把那案子跟我联系起来吗?”李林的话让我的脊梁骨感到阵阵发冷。李林这是要先发制人吗? 我沉住气,装作翻书的样子问李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唐,你看这四根茶叶,就好比四个人……” “哪四个?” “你、刘柳、我。我们是浮在上面的这三根。” “还有一个人呢?” “那个人我也不认识,可能就是沉在杯底的那一根吧?” “哦,这比喻实在是新鲜!我想听你给我解释。” “你看吧,这四根茶,…  相似文献   

13.
吕冰心 《法人》2006,(12):84-85
一个好的企业法律颐问即要有“工匠师”的专业,又要有“设计师”的谋略,二者缺一不可“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品德、智慧与努力才能够赢得在企业应有的信任与尊重,从而能够参与企业的决策;而赢得参与企业决策的资格与机会,才能够进一步为企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2006年11月10 -11日,在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主办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国际论坛暨  相似文献   

14.
于谨  康利 《法制与社会》2011,(1):237-238
贫困大学生是现代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有来自心理上的问题。学校有责任教育、帮助、引导这些贫困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同时作为贫困学生自己也应当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这样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记不清自己多长时间没有流过泪水了——法律的刚性打造了我们不被轻易打动的个性。但是你,王书田,一个我不认识的检察官,你的故事、你的追求,你的身体、你的窘迫,却让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为了30多万元的药费,你答应妻子卖掉了惟一的家产——90多平方米的房子。在点头的那一刹那,我相信你的内心非常痛苦,因为你知道自己的身体都“那个”样子了,总想给妻子孩子留下点什么,但是生活的窘迫,让你别无选择。因为你公私分明,因为你的爱人李玉琴也深明大…  相似文献   

16.
刘世宝 《中国律师》2010,(10):87-88
亲爱的青年律师朋友们,你是否对律师这一职业产生了困惑和烦恼而信心不足?你是否觉得自己处于“我是一只小小鸟想飞也飞不高”的困境之中?你是否对律师业勃兴和法治的春天感到渺茫?那么我作为青年律师群体中的普通一员.把朱树英老师对青年律师的教诲真实记录下来并作为见证者.呈献给青年律师以及有志于从事律师职业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0):9-9
眼下正是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而公务员作为就业的一个去向.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如同流行多年的“考研一族”、“考托一族”一样,考公务员一族甚至也有了自己独特的称谓——“考碗一族”在历史上,公务员也曾通过考试来选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华民同是如何任用、考核公务员的。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中的错误论是一个涉及面广、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又有相当难度的课题,本文拟就刑法中错误的定义、分类和若干具体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刑法先进。〔1〕一关于刑法中“错误”之定义关于刑法中“错误”的概念,学者们表述不一,概其要者,主要有如下两类:一类是苏联学者和我国刑法学者所主张的,笔者暂称之为“认识错误说”,主要代表观点有,“刑法上所说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自己对自己的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的事实情况不正确的认识。”〔2〕“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于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和事实情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辛昊 《政法学刊》2013,(6):115-117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论述谋略智慧的军事巨著,在孙子“全胜”思想的指导下,主张通过认识战争规律来控制战局,用计策谋略来赢得战果。当下,公安机关根据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按照“以柔克刚、依法行动、注重实效”的处置原则,通常采用《孙子兵法》的“攻心”、“择机”、“拖延”和“就势”谋略,科学妥善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快乐一站     
木子 《政府法制》2012,(35):33-33
选择 一只熊抓住了一条大鱼回家了,熊对鱼说:“你自己选个死法吧。” 鱼说:“请让我死得舒服点。” 熊说:“你是让我电死你再吃掉你还是让我淹死你,你自己选择吧。”鱼说:“那还是淹死我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