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西方意识形态向中国渗透,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多种思潮交锋时期,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探索从多层面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西方意识形态向中国渗透,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多种思潮交锋时期,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探索从多层面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6)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领导确立国家意识形态目的是要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一段时期,毛泽东领导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缺憾。回顾这段历史,对当今我们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邓小平从实践层面对意识形态功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更为深层的解读。邓小平不仅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澄清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为经济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发挥了意识形态的思想导向功能,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治保证和经济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5.
黄世虎 《党史文苑》2008,2(1):60-61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邓小平从实践层面对意识形态功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更为深层的解读.邓小平不仅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澄清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为经济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发挥了意识形态的思想导向功能,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治保证和经济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凝聚力是一种内聚力,泛指使人或物聚集到一起的力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各阶级、阶层、集团、群体及个体所具有的力量。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现实社会利益关系之上、与社会现实相契合的观念体系,它的凝聚力呈现出多种力量的集合形态。在社会转型时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必须立足于现实利益关系,融利益实现、舆论引导、理论发展、队伍建设等为一体方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1997年9月10日,全省党史专题工作会议在东山县召开。会议交流近年来全省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征研工作经验,讨论、审议各地(市)《农业合作化》、《拨乱反正》两个专题初稿,研究社会主义时期《中共福建党史人物辞典》编撰的有关问题。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育兴、副主任林强,漳州市委常委、秘书长杨建平,老同  相似文献   

8.
叶政 《唯实》2012,(6):9-1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变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中苏论战干扰了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判断,在意识形态建设方法上强化了对"革命思维"和"斗争哲学"的路径依赖,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加速其呈现出正误交替并行的发展趋向。这场论战既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主流意识形态建构逻辑的认知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意识形态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逻辑递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破与立、继承与发展的辨证统一。其逻辑起点是对"文革"时期"泛意识形态化"、苏联模式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和开放环境中意识形态取向的深度反思;其逻辑中介是对"两个凡是"、淡化意识形态的思潮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现实批判;其逻辑终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系统架构。把握这一内在逻辑,对于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党的十二大 ,是我们党实现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转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问题的探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 ,发展了我们党的实践成果 ,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集权主义倾向及封建主义残余思想 ,针对党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方面的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的论断和主张 ,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方向和现实条件的关系 ,为改革开放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党的十二大,是我们党实现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转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问题的探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发展了我们党的实践成果,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集权主义倾向及封建主义残余思想,针对党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方面的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的论断和主张,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方向和现实条件的关系,为改革开放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时期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时期 ,实现宗教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 ,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确立了跨世纪宗教工作基本纲领。这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陈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功绩是多方面的,但在新中国刚成立时的经济恢复时期,纠正以“大跃进”为标志的经济发展中“左“倾错误的时期,在完成拨乱反正和实现党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的重要时期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以深刻系统的真知灼见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4.
张树新  费迅 《党史博采》2006,2(7):13-15
陈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功绩是多方面的,但在新中国刚成立时的经济恢复时期,纠正以"大跃进"为标志的经济发展中"左"倾错误的时期,在完成拨乱反正和实现党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的重要时期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以深刻系统的真知灼见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倾向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反映。人们的社会意识总要反映社会存在。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不可能处于空白状态,总是要被一定的思想所占领,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就必然去占领。一段时期以来,高校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搞“西化”、“分化”的前沿阵地,大学生一直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对象。当今大学生中出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倾向,不能不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16.
拨乱反正时期的刘少奇研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从政治批判转向学术研究、从持续解构到逐步重构的进程,突出地表现了党史研究拨乱反正的进程和特点,是重新审视拨乱反正时期党史研究形态的标本。广大党史研究者在其间发挥了基础性的文化作用,这为深入反思和探讨知识分子在历史变迁大潮中的角色、地位与价值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角度。  相似文献   

17.
1976年10月 ,党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结束了十年内乱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始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斗争也进入了拨乱反正 ,重视法制与民主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廉政建设的新局面 ,廉政建设纲领的提出1976年10月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 ,党的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拨乱反正 ,将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党的组织、制度和优良传统恢复起来 ,使之走上正轨 ;同时 ,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党的反腐倡廉的工作 ,使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这些工作…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建萍 《学习论坛》2008,3(3):22-24
经济全球化既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机遇,也给我们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自觉是密不可分的 ,每一次党在文化上的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党的发展和国家进步。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 ,再到“三个代表” ,无不是党根据客观实际进行文化自觉的结果。毛泽东思想是党早期文化自觉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集中表现 ;邓小平理论是党经过拨乱反正 ,对中国文化转型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突破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党的文化自觉与意识形态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诸多挑战,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核心,以完善教育内容和改进教育方法为抓手,以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为目的,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以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