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接触性新型犯罪也随之不断增多,并出现类型多、手法隐蔽、现代化、金额大、危害大等特点,而高校大学生已成为不法分子主要的攻击对象之一.文章通过介绍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及特点,分析高校频发电信诈骗的原因,提出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对策,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元临 《法制博览》2022,(7):136-138
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各网络平台成为大学生信息查询、沟通交流、购物等的主要平台,在网络给大学生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群体防骗意识薄弱、认知度不高等特点,开展一系列诈骗活动,导致高校电信网络诈骗事件的不断发生.本文从高校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出发,分析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3.
马军 《法制博览》2022,(2):35-38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综合治理和刑事犯罪打击的一块顽疾.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高发、频发,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本文从网络诈骗犯罪发展脉络、实证分析梳理、刑法规制研究等方面进行检视、反思,探求困境突围的应然模式.  相似文献   

4.
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犯罪,近年来此类案件持续高发,作为互联网主要用户群体的高校大学生,正逐步成为这一新型犯罪主要侵害的群体之一。为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切实保护学生的财产安全,通过对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现状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协同治理对策,从而筑牢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防火墙,对全面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高校校园内的发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顺  滕宝毅 《法制博览》2024,(9):130-132
由于深度合成技术是开放源代码,一些以“AI换脸”“AI换声”为主要手段的合成类产品和服务也开始出现,而依托此类产品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屡见不鲜。目前“AI换脸”冒充身份诈骗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的涉案比重和涉案金额快速上升,其具有诈骗速度快、涉案金额高、事后反应慢等特点,社会危害性尤为凸显。本文通过介绍“AI换脸”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现状,并对近期“AI换脸”冒充身份诈骗案件频发的原因着重进行分析,最后对“AI换脸”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屡禁不止,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是社会治安的毒瘤.犯罪预防是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重要一环,社区预防作为社会预防体系的基础,把犯罪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对当前突出的电信诈骗犯罪具有极大的遏制作用.公安派出所作为各级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结合社区警务长期坚持社区预防工作,不仅是遏制当前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  相似文献   

7.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诈骗受害人钱财的目的.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与威胁,缺乏对校园电信诈骗的深刻认知,导致了近年来校园电信诈骗案件...  相似文献   

8.
薛灿 《法制博览》2022,(11):108-11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九条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来,该罪名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洗钱等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犯罪分子的手段日益专业化、精密化、隐蔽化、金融化和科技化,"卡商""卡农"的出现为打击此类犯罪制造了较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鲁鹏 《法制博览》2024,(1):11-14
5G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化时代得以飞速发展,而诈骗分子也意识到传统的诈骗手段早已不再适应当下社会,他们开始将诈骗对象由老年人转移到大学生身上,进行新型网络诈骗活动,这为高校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例,深度剖析大学生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安全教育问题及其防范策略,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陈智  周利平  肖宁 《法制博览》2024,(12):15-17
当前,网络诈骗事件频发,诈骗手段更新加速迭代升级,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生活中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群体,这不仅对大学生的财产、生命安全、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对学校的校园安全稳定形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围绕云南省高职院校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管理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校网络电信诈骗的形式、特点和原因,梳理防诈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构建保障制度化、教育法治化、课程前置化、队伍专业化、宣传全员化的“五化一体”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呈现高发多发态势,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此,北京警方选取了兼职刷单诈骗、贷款诈骗和虚假投资平台诈骗等三个典型骗局案例进行风险提示,旨在帮助广大群众了解骗局套路,提高防骗意识。案列一兼职刷单诈骗市民C女士,在一QQ群看见一条招聘网络兼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18起法院判决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为研究对象,根据法院的判决书采集犯罪数据,对涉及诈骗的犯罪行为人属性、诈骗组织结构、作案手段、犯罪产业链条进行案例剖析,对犯罪能力、犯罪收益、刑事处罚等维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有组织犯罪;同时,这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低风险、高收益的犯罪类型,对于不同级别的罪犯来说,具有不同的犯罪收益和犯罪风险。应当采取"重典治乱"的刑罚策略,推进全球犯罪治理模式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实施地域性职业犯罪预防和受害精准预防、系统性源头性全链条打击、统筹境内境外两个战场的"打防结合、预防为先"侦防策略。  相似文献   

13.
章艳虎  王莹  张晓玲 《法制博览》2022,(12):105-107
电信诈骗罪社会危害性巨大,本文从司法实务中办理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疑难问题入手,对电信诈骗的行为定性以及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司法实务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对如何破解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4.
张威 《法制博览》2022,(12):157-159
电信诈骗严重影响校园安全环境的建设和稳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00"后大学生在电信诈骗的受害群体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笔者总结分析了其易被电信诈骗的现实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国家—社会—高校等协同合作的应对策略,提高其面对电信诈骗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营造安全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为减少"00"大学生的电信诈...  相似文献   

15.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已经成了高校安全教育中的非常重要的课题.但由于大学生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得典型诈骗大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同样,国家立法不足,高校法制教育短缺,也是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教育的角度来对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困境、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应对当代大学生如...  相似文献   

16.
"断卡"行动开展以来,严厉打击了"两卡"的违法犯罪活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现象予以震慑,但在司法实务中关于涉卡人员的构罪标准、罪名认定、一罪数罪认定等问题五花八门,最终导致同案不同判、打击力度不够、扩大解释司法解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南风窗》2016,(19)
正"电信诈骗得以实施的真正元凶,似乎已撇清关系躲在幕后装无辜。"—山东准大学生学费被骗光离世后,媒体在追问酿成悲剧的源头时,矛头直指"个人信息泄露"与"电信虚拟号段"等幕后黑手。而山东政协委员王夕源近日发出文章,称银行"假账户"才是电信诈骗得以实施的隐匿元凶。未来,只有把住"银行账户实名"的关口,就能扼住电信诈骗猖獗的咽喉。  相似文献   

18.
电信诈骗案频发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而语言是电信诈骗者用来建构虚假身份的主要工具。文章以电信诈骗话语为研究语料,运用语用身份建构的话语实践框架分析诈骗者如何通过话语建构虚假身份,揭示诈骗话术与虚假身份类型,并结合顺应论探究其虚假身份建构的语境顺应性和话语选择,提出识别与防范对策。研究发现,诈骗者通过话语实践策略性建构虚假身份,其建构的虚假身份主要为个人身份和关系身份两大类,主要顺应了空间距离、社会规则及心理因素。文章旨在帮助人们加深对诈骗者惯用话术的认知和理解,为防范电信诈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楚涛 《法制博览》2022,(5):139-141
高校校园是衔接学生和社会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不法网络分子进行网络诈骗有了可乘之机.大学生作为接受高校高等教育的群体,由于社会经验较为匮乏,因而很容易成为各种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的对象.同时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因而导致各种网络诈骗、传销更加肆无忌惮地逐渐蔓延.即使...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诈骗犯罪日益猖獗,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损失。我国针对网络诈骗的刑事立法虽然已有初步规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网络诈骗刑事立法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健全建议。文章将分析目前我国网络诈骗刑事立法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建议,包括提升立法层级,完善刑法规制;调整入刑标准,增加评价要素;提高刑罚幅度,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平台监管,提升惩治力度等,希望能有效地应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威胁,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