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1,(12):64-64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读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信息高频率更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一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关于"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这一问题的所思、所感、所悟,当我们品味文化大师的美妙文笔之时,可摸索其读书历程作为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指导我们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2.
一益读书是“药”。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人,只有读书,才能开茅塞、除陋见、获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性,展现“开卷有益”之光、展示“读书有益”之力、开创“学习有益”之局。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党政干部是人民群众的统领者、决策者、指挥者,要克服愚、俗、庸,增强才、知、智,就要刻苦读书,坚持读书,终生读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抛弃卑琐走向崇高,提高生命的质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尚志发 《奋斗》2008,(1):59-59
皇帝读书,大体两种,一种是自己读,另一种是听别人读。这是由于他们个人性格、文化能力之差异决定的。不论是读来的还是听来的,书中的内容对他们总会发生影响。因为他们是皇帝.所以有些影响会关系到国策的制定与改变。秦始皇是读书的皇帝.而汉高祖是听书的皇帝。他们分别以读和听的读书方式改变了国策。  相似文献   

4.
读书也许是一种极致。宋代诗人尤袤说过一句流传千古的读书名言:饥而读之以当肉,寒而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应该是一种极致。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  相似文献   

5.
"耕"体现了我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读"说明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崇尚知识的人文精神。读书,贵在立志立德,贵在志之所趋所向。对于读书,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要做到"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善读"有字"与"无字"之书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6.
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全面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不仅是读书,但读书是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秦立斌 《学习月刊》2009,(20):57-57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要求全党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从而强调了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读书学习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  相似文献   

8.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2,(17):10-10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对于官员来说,读书还可以养气、静心、励志、节欲,保护自己全身而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书中自有护身符”。当然,关键是要读好书、善读书,每遇精彩隽永之语,须赏之记之,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3,(10):36-36
今年,湖南省郴州市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天天读·月月谈"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在全市兴起读书学习之风。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倡导全市党员每天读一小时书,各单位每月组织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或集中学习,党员每月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调研文章。  相似文献   

10.
张龙 《共产党人》2009,(14):31-31
近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2,(14):51-51
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积极行动,自觉做到。但现实中,总是有一些党员干部读不进、学不深、用不精,存在一种“狭隘化”的读书现象,需要不断加以改变。特别是,注意改进“功利化”的读书,读书的目的仅仅定在自己拿文凭、获证书、评职称、谋职位、求提升上,只为“我”而读书;  相似文献   

12.
我于读书,不得章法,闲适自然,随意而取,随心而读,真可谓书海遨游,行者无疆。读的书多了,就会无端生出很多感慨,精神为之丰富,思想为之张扬,意气为之挥洒。  相似文献   

13.
刘熙武 《党课》2010,(16):83-86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载体。读书益处多多。小而言之,读书可以益智增见、砥砺品行;可以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大而言之,读书关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领导干部要真正把书读好,就得先弄清以下“三问”。  相似文献   

14.
我于读书,不得章法,闲适自然,随意而取,随心而读,真可谓书海遨游,行者无疆。读的书多了,就会无端生出很多感慨,精神为之丰富,思想为之张扬,意气为之挥洒。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福     
友人得一幅贾平凹的墨宝,展示读之,只有精短四字:“读书是福。”细思作家之意,不禁感叹,把读书与福相联,真是说尽了读书妙境、人生福祉。 人之福事美事千万种。感官之乐、口腹之享是福事,升官发财、荣誉加身亦是美  相似文献   

16.
大度读人     
人生在世,离不开读书,更离不开读人。读人,有时比读书更难,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结果。因此,读人的态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酷爱读书,一生以书为伴。其读书之多,是近现代世界政治家、军事家等伟人中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博览群书,学贯中西。他对中国历史书籍尤其怀有浓厚的兴趣,生命不息。读史不止,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究大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可以说,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他对中国历史的持之以恒的深入研究和科学借鉴。毛泽东8岁至13岁在家乡读私塾时。就开始读《春秋》、《左传》、《汉书》、《纲鉴易知录》等史籍,并背诵了许多篇章。1910年,他读了《世界英杰传》.对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深为赞赏,并对借书给…  相似文献   

18.
冰天雪地无去处,静下心来好读书。就读书问题,我曾专门谈过一次,主要讲了读书的原动力问题,谈到了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难,但读书也是快乐、也是幸福,根本原因是主动读书还是被动读书,即要解决好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做到为求知而读书,读有所得;为修身而读书,读有所循;为工作而读书,读有所用;为生活而读书,读有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谈如何读书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就我所见,以西汉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语最概括、最到位。说读书的方法也好,讲读书的艺术也罢,千言万语,  相似文献   

20.
常叹读书之三惑:一曰学不完,知识就象大海,而个人就象一个茶壶,茶壶是不可能盛大海的;二曰学不动,有些书半天读不进去;三曰学不了,终日事务缠身,感觉精力有限。面对读书之惑,能找到读书的捷径吗?很多人不同意读书有捷径之说,但肯定读书有方法,因循其法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