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会议十分重要,刚才大家都讲得很好,现在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第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确立我国文化身份的必然要求。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创造出的精神产品。保护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  相似文献   

2.
吴磊 《前沿》2011,(21):188-19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之间联系密切,这体现在两者主体、要素以及最终目标相同等三个方面。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构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有两个途径:一是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国家文化形象的自身建构;二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契机,加大我国文化形象的宣传力度,打造能够集中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全球性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最近,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精神,履行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有关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精神,履行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中,刑法是必要且重要的组成部分。现行刑法虽然在某些方面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保护,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刑法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刑法中关于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罪名及构成要件,二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此外,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流变,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也要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从地方民族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社会文化发展历史,包含着特有的民族精神。从文化意识的角度来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依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法律保护,常见的模式为公法模式和私法模式。鉴于两者都存在着利弊,采用公法为主、私法辅助的模式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0,(18):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托于人而存在,是一种"活态文化",保护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文化部分三批共认定了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但是,由于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年轻人对我国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造成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乏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文化部于2008年发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要能完整而生动地表述表现出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的核心形态和内涵,同时也要有不同于祖先又继承、发展了祖先所创造的文化延续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志鹏 《前沿》2008,(11):89-93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对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的浓缩与传承,它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是维护文化主体和文化主权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宋效奇 《前进》2013,(10):49-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展示的一项极具战略眼光的文化传承工程,也是一项世界性的重大课题。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谈几点认识和想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在对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黄栓成  史艳英 《前沿》2011,(5):173-176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其生存状况日趋恶化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尤其是如何用知识产权保护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本文通过对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和特点、保护现状和知识产权保护难点的分析,提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可能模式和一些具体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我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市非物质文化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严峻形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巴渝大地各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是建设有重庆地域特色文化的基础和源流,是我市各民族保持对祖先的记忆和历史延续性的独特展现,形象地体现了重庆各族人民的内在精神,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点,融民  相似文献   

12.
国办发〔2 0 0 5〕 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 ,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 ,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面临着严峻形势。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有关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精神 ,履行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国在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农村,保护力度还不够。通过对仙桃市剅河镇的调查,发现荆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着地方政府投入不足,保护意识薄弱,民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传承人青黄不接等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了以乡镇政府为主体实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十分严重,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须秉持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今日民族》2007,(6):17-18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5]145号)的精神,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云南省成立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是一个民族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它所承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无论是为自身发展,还是为了全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必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产业化运作,产业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成为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而言,现代产业化运作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是否原生态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终极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产业化运作并非洪水猛兽,只要运用得当,相信一定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符号价值探讨其进行产业化运作, 以开发促保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杨阳 《求索》2013,(11):181-18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整合性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了分属不同领域的民间文化事项。我国现行法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公法为主,公法对保护即将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精神财富,体现的是一种智力成果,这种精神财富的传承从根本上要依靠私权主体自发的行为来完成,很难纳入政府公法行为的强制行为中。所以,利用私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从知识产权法领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保护,并试图构建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宛政[2015]4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就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  相似文献   

19.
甬政发[2011]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精神和有关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利用,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审议,对第一、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20.
高轩  李建中 《求索》2013,(3):119-121,101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已形成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然而该法并未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范围,致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忽略"原生境人"等权利人的具体利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范围,并不在于揭示其具体的权利内容,应是关注其权利内容的独特界限及判定标准,即文化利益标准、人权标准和非物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