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榆婷 《传承》2009,(14):164-165
壮族山歌是一种民族性、大众化的艺术,是千百年来壮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积淀,是一代又一代民间艺术人才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大众文化。它决不是少数人自己创作的带有个体风格的歌种。当它处于濒临失传的时期,能够拯救它的也应该是广大壮族群众。拯救、传承、创新、弘扬壮族山歌应采取"普及与提高、业余与专业、政府与民间"这样一种相互促进、上下配合、左右联袂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1)
壮族山歌反映了壮族群众自然至上、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关系的自然生态意识,它在客观上致力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与发展民族经济有相通之处。我们应吸取壮族山歌的自然生态意识,发扬生态保护实质,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自然生态意识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从生产劳动到婚丧嫁娶都充满着优美的山歌,壮族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壮族山歌反映了壮族自然至上和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关系的自然生态意识,它在客观上致力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与发展民族经济有相通之处。吸取壮族山歌的自然生态意识,发扬生态保护实质,对壮民族地区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山歌享誉全球,具有强大的传承力。壮族山歌传承的基本动因,包括山歌融入几乎所有的壮族节庆活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山歌良好的全民参与性等民族艺术传承的社会基础;以及深厚的山歌文化积淀、婚恋情歌的催化作用、多种社会功能的集中体现、特色鲜明的民歌韵律、独特的壮语特点为山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等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4月18日至21日,贵港市覃塘区在六个乡镇举行盛大的"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现场欢歌载舞,广大群众享受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樟木乡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顶竹竿""大象"拔河、射弩等让群众亲身体验了壮族特色体育活动的魅力,对山歌、跳壮舞、看演出、尝五色饭等活动让人流连忘返;覃塘镇的"结草立界""客沐甘露""球入福来""绕花求偶"等壮族风俗吸引了众多游客,热情好客的壮族同胞备下美酒盛装迎宾;东龙镇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6.
壮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实践中一代又一代地创造了很多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积累了诸多的民族风俗,体现了壮族民情特点。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需对壮族的民俗改革与发展进行探讨。一壮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它以某种方式世代承袭,长期因循,对人们的思想、生活、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是人们自愿遵守的无形的民间“法律”,它具有精神的制约力。同时,又是壮族的一面镜子,是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壮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反映,是中华文化及世界文化共同宝库的组成部份。斯大林说:…  相似文献   

7.
他从小在山歌的环境中耳濡目染,13岁学会唱壮族山歌;20岁开始创作壮族山歌,已有数百首民歌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60岁后全身心投入到搜集整理和谱写壮族民歌的工作中,搜集和整理壮族民歌千余首,并用汉语翻译了10多万字。  相似文献   

8.
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题材编写了大量的山歌传唱,把抽象的政治理论、生硬的理论说教具体化、形象化,使党员群众喜闻乐唱的山歌成为推动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现辑录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陈欣德 《传承》2009,(7):30-31
"东兰山高千万重,革命红旗满山红。带头扛枪打白匪,要数拔哥最英雄。"这是当年流传在右江地区赞颂壮族人民优秀儿女、优秀共产党员、早年杰出红军将领韦拔群的一首山歌。  相似文献   

10.
壮族山歌历史悠久,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四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云南文山坡芽歌书山歌队惊艳出场,一鸣惊人。而歌队所唱曲调主要来源于富宁县壮族的山歌小调。富宁地处中越边境、滇桂交界的“两国三省十县”接合部,有壮、汉、苗、瑶、彝、仡佬等民族杂居。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少数民族、古朴的民风民俗、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富宁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尤其壮族传统文化保留较完整,被有关专家称为壮族文化的活化石。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往往不善说,而善唱。用山歌来表现生活,以唱歌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正"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湾又多……"4月4日上午,在悠扬动听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歌声中,2019"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活动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盛大开幕。今年"壮族三月三·桂风壮韵浓"系列文化活动,弘扬"歌海"文化,打造"歌圩"品牌,传递八桂情韵,赞颂和谐家园,全面展  相似文献   

12.
马山地处广西中部,红水河之滨,大明山南麓,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其中壮族三声部民歌堪称中国民歌一绝。壮族三声部民歌以它独特的演唱技巧和风格迥异的民族唱法,展示了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吴德群 《传承》2012,(2):72-73,95
壮族山歌交往的显著特征是包容。具体而言,就是熟人与陌生人共融的交往结构;竞争与合作相济的交往关系;理性与情感并重的交往基础。这种包容性的交往由壮族社会的文化价值所决定。  相似文献   

14.
“早上家家户户弄饭菜,白天轮番抢客来接待,刚出东家门又被西家拽,傍晚山歌唱出情和爱……”这是武鸣县农民过“村节”常见的一幕。在壮族人口占总人口86%的武鸣县,当地农村群众过“村节”的习俗流传已久。  相似文献   

15.
正桃红柳绿春风面,壮族"三月三"如约而至。在这个属于广西人的特殊节日里,赶圩对歌、抛绣球、抢花炮、红色歌曲大家唱……壮乡各民族群众载歌载舞,邀约八方游客共享民族团结盛会,共庆"三月三"传统佳节。阳春三月万物苏,唱支山歌给党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除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活动,今年的"壮族三月三"活动是广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广西推出"十大红色体育旅游"线路,开展"重走长征路·翻越老山界"登山赛、"千里边关党旗红"线上红色马拉松赛、红色歌曲大家唱等活动。同时,组织各中小学师生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三月三"活动,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向全世界传递广西好声音,讲好广西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绣球、瑶绣、山歌、京族独弦琴、壮族马骨胡……一个个鲜明的广西"文化符号"如同赶集般汇聚一堂,绽放亮丽异彩。2013年11月14日,为期5天的广西第二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在南宁市拉开帷幕。这是我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参演人数最多的汇演活动。2800多名基层群众参加表演,共推出12场汇演、213个节目,涵盖声乐类、器乐类、舞蹈类和戏剧类等多种文艺形式,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在现场享受了这份免费的"文艺大餐"。"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成了本届汇演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大家来唱普法歌,阿哥唱来阿妹和;山歌普法做得好,和谐靖西万家乐……"一首首普法山歌不时从靖西县的社区、村屯、边防哨所、口岸传来。在靖西县,一支支由公证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普法轻骑队"活跃在街头巷尾,他们用民族语言、民族山歌的形式将法律知识普及给边境群众。普法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  相似文献   

18.
正年年山歌歌不同,今年山歌特别红。4月1日-11日,贵港市覃塘区"三月三"文化活动精彩上演,11个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连番上演,精彩纷呈的节目引来各地20万余游客。位于樟木镇文化广场的主会场,顶竹竿、"大象"拔河等传统民族体育表演和"三月三"歌圩对唱让广大观众感受壮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荷美覃塘的龙凤江畔,山  相似文献   

19.
<正>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这首流传广泛的壮族山歌,是歌海广西以歌传情、以歌迎客的真实写照。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歌节,给山清水秀人好客的广西带来了一个旅游高峰。自治区旅发委透露,2017年“三月三”小长假期间,广西旅游收获颇丰,6天时间广西重点旅游目的地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均大幅增加,全区共接待游客约129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83.63亿元。如何以“壮族三月三”歌节为抓手,提升广西旅游业的文化品位,是一个值得我区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一、“壮族三月三”歌节提高广西旅游  相似文献   

20.
谢多勇 《桂海论丛》2005,(Z1):91-92
一、关于布洛陀 1.布洛陀与壮族社会. 布洛陀[pu5lo4to2]一词壮语含义的主流解释是:"布"即祖公,"洛"即通晓,"陀"即全部,字面意思是"无所不知的祖公".实际情况是布洛陀在壮族社会中至少承担着三个重要角色:壮民族的创世始祖、壮族麽教崇奉的男性智慧祖神、壮族神话传说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创世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