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刑事诉讼法引入了对抗制庭审模式,基本上承认了检察机关的证据展示,这对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律师阅卷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法律对辩护方应向控方展示的证据未作任何规定,这与世界各国刑事证据展示的双向性原则极不相符.建议设立我国刑事辩方证据展示制度,从辩方证据展示的范围、时间和地点、程序及辩方不展示相关证据的后果等方面加以规定,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按照非法证据种类和多元利益衡量法的双重标准对非法证据进行排除;应当依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原理分配非法证据排除的举证责任,但是要降低证明标准并建立相关的辅助制度;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应当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庭前审查和法庭审理四个阶段中建立起检察机关、法院依职权主动排除非法证据和依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  相似文献   

3.
证据展示制度是控辩制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是审判公正兼顾效率的基本保证,有利于诉讼的有序和公正。但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与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模式相配套的证据展示制度,这样就加大了控方指控犯罪的难度,也使辩护方取证变得困难,既妨碍有效的打击犯罪,又妨碍辩护方正确充分的履行辩护职责。本文就证据展示范围、证据展示程序两个方面对我国的证据展示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公诉人对非法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的权力。司法实践中,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存在诸多问题,应注重提升司法人员证据意识,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以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各方当事人权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相遇时间提前到审查起诉阶段,引进证据开示制度势在必行。证据开示指庭审前控辩双方相互交换、知悉所涉案件的证据及相关信息的制度。证据开示的目的是追求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建立应对证据开示主体,证据开示的范围,证据开示的程序,法官在证据开示中的作用以及单方开示还是双方开示等问题进行确定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是抗辩式审判方式的重要标志。修改后的律师法赋予了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完全的阅卷权,表明我国刑事诉讼中建立证据开示制度已势在必行。在借鉴英美意日等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建设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7.
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是在对抗制刑事诉讼制度下,为使控辩双方庭前作好充分的控辩准备,保证庭审的公平运行而设计的一项证据交换制度.本文在考察了部分国家有关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规定,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据展示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论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诉讼行为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诉讼行为的实体功能和程序功能是建立证据展示制度的理论基础。刑事诉讼行为的可期待性和互动性要求证据必须是控辩双向式展示的 ,并且在展示范围上 ,控方全面展开 ;而辩方不需展示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欧盟主要国家在确保基本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下,为解决犯罪现象增多与司法资源有限的矛盾,针对如何提高司法效率设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诉讼程序和制度。提高我国刑事诉讼效率,应从扩大轻罪不起诉的范围、建立证据展示制度、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和建构合理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证据和行政证据制度在行政程序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即将颁布的行政程序法典应该对行政证据制度作出规定。借鉴美国的经验 ,作者对我国行政程序法典证据制度的设计作出构思 :1.建立独立的行政证据规则体系 :2 .行政证据制度的适用范围———听证程序 :3.行政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举证责任 ,证据的接受和收集 ,证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