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那么也没有全面的小康。为此,作为一个拥有近3万农业人口的新胜镇,又如何来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呢?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1998,(12)
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做好“三...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村富余人口转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农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富余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一、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的必要性第一,加快农村富余人口转移是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需要。目前,我国人口已近13亿,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占到70%。在我国9.6亿公顷的总土地面积中,能够用于农业…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小康;他们的社会保障的缺失,也就背离了创建和谐社会的宗旨。那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便显得尤为重要。宁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起步于1  相似文献   

5.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的70%在农村。国情决定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不关心农业,不关注农村,不关怀农民。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会考虑到: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求是》1998,(2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会考虑到: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 ,我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 ,城乡距差很大。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 :“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现实迫切要求农村和农业有较快的发展和进步 ,以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向现代化一元经济转变。按照刘易斯—拉—费模式 ,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有一个农业部门过剩人口向现代化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然而 ,我国农村面积大、人口多、分布广 ,同时城市又大量存在因国企…  相似文献   

9.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三农"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黔东南州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州,农业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8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州的小康.农业是个弱势产业,特别是对增加财政收入作用不明显,看不出"政绩",因此有的干部不愿抓农业.  相似文献   

10.
要论摘编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会考虑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我国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并以磅殇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三农"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改革开放的成败.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十五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下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奋斗目标,为我国农业和农村走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三农”问题 ,简单说来 ,就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全国 1 3亿人口中 ,有 9亿多在农村 ,占全国总人口的 70 %以上。在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里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所处地位举足轻重。改革开放后的 2 0多年来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几千年温饱难保的中国农民终于走出了贫困 ,迈向了小康 ,为我国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 ,还存在着不少值得高度…  相似文献   

15.
自从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以后,小康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90年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目标是,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并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到本世纪末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是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重大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自治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关键就在占全疆人口70%的农村牧区能否实现小…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村级是农村最基本的社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中央反复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为了实现十六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但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却很低.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的7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1982—1984年连续5年、2004—2013年连续10年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19.
邓雪菲 《奋斗》2005,(9):26-27
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和农村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样,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那么,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目前正处于什么状况,尚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才能加快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步伐?对此,本文利用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对我省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加快我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步伐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80%的居民居住在农村,但农村的社会保障却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除在体系之外,使得农村居民在养老问题上主要是依靠家庭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家庭人口结构状况的变化,这种传统的家庭保障也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困难和挑战。为了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农村比较富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