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苏共亡党,究其根本原因是党在自身建设上存在不足: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盛行导致苏共失去执政的群众基础、党内改革变相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导致苏共丧失执政的正确方向、党内干部任免机制僵化导致苏共缺乏竞争活力、党内特权阶层利益合法化导致腐败加快苏共亡党步伐、党内高度集权和缺乏有效监督更是扼杀了苏共的生命。以苏为鉴,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从严治党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东欧演变和苏共丧权亡党无不昭示着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如何吸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个人需要信仰,政党也需要信仰。政党信仰建设对于个人信仰的选择、确立和保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为了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避免苏共亡党的历史悲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党的信仰建设、坚定全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践行马克思主义,把"四个能否"客观标准落到实处;抓住"关键少数",使党的领导权真正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是加强党的信仰建设的五个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坚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和精神实质,是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标准。苏共和东欧一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为我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苏共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党外缺乏制约,党内监督乏力;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而且其地位偏低;监督机构权限狭窄,监督对象部分错位。综观苏共权力监督制约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引出以下几点教训和启示:第一,必须充分认识执政党党内权力监督的重要性,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建设。第二,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第三,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的外在表现,是政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保障。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苏共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其执政地位的丧失令人触目惊心。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作风建设的软弱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方面。汲取苏共亡党的教训,切实加强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凭借,也是中国共产党承担使命,满足人民期待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曾经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毛泽东同志则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回顾和思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的挫折和教训,对于深刻理解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苏联和东欧共产党遇到的挫折与教训,是我们不能忘记的。1991年8月2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禁共令。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解散,苏共中…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标志着我们党经过50多年执政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在进入新世纪之初确立了新世纪党的建设新战略。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关键在于探索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特别是党的建设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先后丧失了政权,尤其是执政74年的苏共垮台,使得探讨共产党执政规律和执政的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9.
国共两党的党军机制源起于黄埔建军。国民党党军机制发育不全,1927年清党后分崩离析,陷入以军制党、以军干政的误区。中国共产党扬弃并发展了黄埔军校的党军传统,坚持党指挥枪,把红军建设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两党党军机制的不同走向,与国情、政治目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大损失,使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本文从经济、政治以及苏共本身的因素分析了其解体的原因,从中得出经验教训,从而为加强党的执行能力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按照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建党思想对苏联共产党进行改革,使苏共在突如其来的转型中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改变了性质,最终失去了执政地位。在苏共亡党二十年之际,反思戈尔巴乔夫的建党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的明确作出,是党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现实,总结了前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而作出来,是有其重大的国际国内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历史针对性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苏联演变和解体的根本性原因是苏共"砍倒"了马克思主义旗帜,没有从政治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一些重大问题,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并在解决自身问题上步入了岐途.党中央吸取东欧剧变、尤其是苏联演变和解体的深刻教训,倡导并开展"三讲"教育,是新形势下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强化政治意识和提高讲政治的具体能力,坚持党的宗旨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依靠自身力量和科学方法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创造性探索.  相似文献   

14.
苏联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怎样被破坏殆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制度是在列宁领导下建立起来的 ,但苏共在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演变成为个人集权制政党。苏共的消亡 ,其主要根源在于过度集权的体制积重难返 ,难以寻求、开拓一条从发展党内民主着手 ,取得体制内改革成功之路。可以说 ,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即是因为缺失党内民主而消亡的。  相似文献   

15.
苏联共产党惨遭解散的教训表明,保持先进性是共产党生死攸关的大事。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应该吸取苏共的教训,进行一次党的性质、理想、指导思想和宗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领导人逐步抛出错误的改革路线,引发信仰虚无主义危机。指导思想的人道主义化瓦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合法性,经济建设的私有化浪潮摧毁社会主义信仰基石,政治改革"新思维"引发自由主义信仰泛滥,自由化舆论宣传滋生多元理想信念。信仰虚无主义的催化剂效应,形成一股又一股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最终促成苏联解体。苏共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上教训深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建设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前苏联共产党如何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科学理解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内涵,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理论界对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主要涵盖了党的纯洁性的内涵界定、重要性、实现机制与路径、苏东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教训与保持纯洁性等几个方面。但是对这一新领域新变化的把握仍不够全面准确,一些研究缺乏针对性,许多研究难点问题至今没有突破。继续深化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研究,必须立足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从更具综合性的视野审视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重点对党的纯洁性的内涵、构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长效机制、党的纯洁性与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性、西方政党纯洁性问题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党政关系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几十年来历尽艰难曲折,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党政关系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对此,邓小平留给了我们非常宝贵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被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典文本之一。该文本的编撰,彰显了联共(布)"为政治而党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期待,其鲜明的话语艺术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俄国革命和建设经验大众化的重要前提,而该文本独具时代特点的话语风格与话语"陷阱",则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话语构建提供了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