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好久不到花坡来,朵朵鲜花遍坡开。"一曲《好花红》,唱出高歌猛进的黔南"好风景";"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升至第5位;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超过90%;2016年,经济发展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2.
我家住在惠水县好花红乡辉岩村,这里是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好花红来好花红呃,哪朵向阳哪朵红呃。”在我们好花红乡,是哪家种桔哪家红。我们种桔子的历史要从清朝咸丰年间说起,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好花红的桔子一直是名声在外。原先我家种的不多,3年前退耕还林,退了3亩9分地,到今年我家一共种了6亩桔子。每年三四月份桔树刚挂花,订金就送上门,大老板们远道上门来,就冲着咱好花红的金钱桔。在2001年第一届好花红艺术节以前,金钱桔到县城才卖四五角钱一斤。自从在我们这里举办了艺术节,金钱桔也涨了价,成倍成倍的往上翻哪!虽然今年…  相似文献   

3.
华正 《湘潮》2018,(10)
正民歌是从《诗经》的"坎坎伐檀"声里流淌出来的,是从"八百里秦川一声吼"里浸染出来的,每一个字里行间不仅有音律跳跃,更有哲思闪耀。"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生在刺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布依族的这首民歌,越听越值得玩味:越是刺梨蓬中之花,越有脱俗之美;越是坎坷崎岖之境,越能砥砺人生——年轻干部的成长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4.
<正>"好花红,好花生在刺藜蓬"。听一曲《好花红》的婉转,捧一杯都匀毛尖的氤氲,你便接触到了美丽妖娆、生机盎然的黔南。走进黔南,你能够感受到自然山水的灵性。无论是距离城市很近的大自然氧吧都匀斗篷山、四方滩,还是韵致天然、宛若盆景的平塘玉水金盆,集瀑布、溶洞、峡谷而立体生动的甲茶风景,油菜花和李花交相辉映的"金海雪山",还是福泉三  相似文献   

5.
陈稠彪 《当代贵州》2014,(21):38-39
正刺梨又名送春归,既可鲜食、作药,还能加工酿酒、榨汁、制酱及其它高档保健食品,在贵州民间利用迄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听到代表激动地唱起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时,回忆"点赞"了贵州群众自制的刺梨酒。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黔南州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路子,集中将刺梨、茶叶等打造为山地特色主导产业,在近三年时间一举拓展刺梨到20多万亩,使黔南成为贵  相似文献   

6.
正旅游热火朝天,是黔南旅游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所在。《大秦赋》《庆余年》《陈情令》等在黔南取景的热播剧,把黔南一次次推向全国视野,吸引了八方游客。从天文之域到影视热地,从绿博之城到生态之州,黔南的这五年,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目前,取景黔南的电视剧《大秦赋》正在热播,黔南的风景又一次成为热点。从天文之域到影视热地,从绿博之城到生态之州,黔南的这五年,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  相似文献   

7.
邱胜 《当代贵州》2017,(45):33-34
从惠水县城出发,驱车向西行驶18公里,便到好花红村。好花红村地处贵阳一小时城市经济生活圈内,是黔南布依族民族文化品牌"好花红"民歌的发源地,也是"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凭借好花红民族文化这张名片和显著的交通区位优势,好花红乡村旅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好花红村依山而建,以黑瓦、白墙、灰边、挑檐为特色的布依族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清澈的涟江从村中流过。  相似文献   

8.
贵州惠水,是民歌《好花红》的故乡,亦是中国金钱桔之乡、中国黑糯米之乡。近几年来,惠水县以民歌《好花红》搭台,举办“好花红艺术节”。通过活动的举办,一方面加大自身宣传力度,展示各族人民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广泛联系外界,借外脑,引外资,谋发展。今年,“好花红”又添姊妹篇——首届“金钱桔节”活动的举办,以金钱桔、黑糯米为代表的资源展示,使人们对惠水的认识又进入一个新的层次。11月28日,惠水县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贵州·惠水好花红艺术节暨首届金钱桔节”可谓好戏连台。当天,围绕“好山好水好…  相似文献   

9.
正黔南州将坚定不移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央精神、契合全省重大战略,又能发挥黔南优势、彰显黔南特色的绿色健康发展新路,最终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黔南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绿色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以建成"生态之州·幸福黔南"为目标,认真落实《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权若青 《当代贵州》2020,(11):42-42
打扫院子、整理店面、通过村里农产品的供应为自己的农家乐采购物资,这是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村民王玉福已经习惯了多年的生活。曾经的好花红村,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和2014年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此举办的契机,在全国打开了知名度。近年来,好花红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旅游业,借助"互联网+"将村落打造成贵州电子商务示范村文化商业综合体,先后获得民族团结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正打扫院子、整理店面、通过村里农产品的供应为自己的农家乐采购物资,这是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村民王玉福已经习惯了多年的生活。曾经的好花红村,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和2 0 1 4年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此举办的契机,在全国打开了知名度。近年来,好花红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旅游业,借助"互联网+"将村落打造成贵州电子商务示范村文化商业综合体,先后获得民族团结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黔南审时度势、深化改革的根本之策;这是黔南重振旗鼓、后发赶超的得意之作。今年2月21日,黔南州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黔南州"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称其为黔南建州以来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决策和黔南实现经济社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灵丹妙药"。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州58年的历史长河中,黔南曾经辉煌  相似文献   

13.
正搭乘文体旅融合发展快车,黔南通过实施旅游"九大工程"、文化"五大工程",厚实文体旅内涵,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一。"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自古黔南山水之美,令人向往。当前,黔南州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以举办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以全域旅游为路子,按照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推动黔南文化旅游产业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14.
<正>过去五年,黔南不断激活内生动力,成就了诸多独具黔南特色的大事要事;未来五年,黔南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努力走好新的长征路。创新发展成就新实力当代贵州:从黔南州第十次党代会到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之间的五年,是"黔南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种"极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龙长春:州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黔南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奋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夺取脱贫攻坚总攻全胜、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新时代黔南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不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抓机关党建的具体工作中,黔南致力于让党建和业务同步发展,打破常规创新机关党建,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各部门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方位激活机关党建一池春水。按照《黔南州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州机关基层党组织开展了"晋级升星·好花  相似文献   

16.
正"好花红,好花长在刺梨蓬……"这是流传于黔南州的好花红民歌。"好花红"根植惠水县民族文化,吸收新中国腾飞带来的雨露阳光,开得日渐繁茂艳丽。自1959年以来,从一首简单古老的布依歌谣,演变为集非遗传承、特色旅游、演出、文创等于一身的庞大产业,成为黔南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以特色布依文化为依托,惠水  相似文献   

17.
正瓮安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形成亮化工作品牌、进化文化建设、优化诉讼环境、深化司法改革、强化审判管理的"五化"模式,全面推进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近年来,瓮安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黔南州委关于打造全国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黔南中院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地区创新发展示范法院的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亮化工  相似文献   

18.
吕跃 《当代贵州》2017,(50):32-33
古韵承千年,山水秀黔南.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黔南青山绿水间,一座座独具特色的小城镇宁静温馨,彰显着“幸福黔南”的独特魅力. 一镇—特色,一村一风情. 猴场古镇,日渐繁荣;悠悠涟江河,河畔好花红,一首“好花红”唱响幸福生活;盘江镇的布依族村寨群落间,“金海雪山”风光无限;广顺镇依偎苗岭山脉,千年银杏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9.
耿文福  蒙畅 《当代贵州》2013,(14):48-49
《桂花开放幸福来》的发源地在哪里?《好花红》为何成为一个民族标志性的音乐?《桂花开放幸福来》的发源地《桂花开放幸福来》是流行全国并且久唱不衰的经典民歌之一。这首民歌从孕育、诞生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首著名的经典民歌源于贵定县马场河乡的布依族村寨呢?原《贵州日报》编辑罗马主编的《黔山杜鹃红》(1999年3月第一版,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书在"附录"  相似文献   

20.
正五载春秋,无数美丽蝶变在黔南大地涌现,黔南人民在追赶中跨越、在跨越中奋进。五年前,黔南州发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努力建设生态之州幸福黔南"的改革发展强音。五载春秋,无数美丽蝶变在黔南大地涌现,黔南州在追赶中跨越、在跨越中奋进,无数看得见的日新月异在发生。站在新的起点上,黔南高度汇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