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盛轩 《新长征》2015,(5):42-43
走进公主岭市环岭街道火炬村,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如今村庄美了、百姓富了、人更文明了。展现在大家面前的火炬村足以证明,这个村的“领头雁”——村党支部书记张龙没有辜负各级党组织赋予他的历史使命,没有辜负火炬村百姓对他寄予的厚望。2010年前的火炬村是一个相对落后的村,村路尘土飞扬,村部陈旧破烂,农院残墙断壁,村民上访不断,干部工作难上加难。张龙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围绕村民所想、所盼、所需、所急展开调研,  相似文献   

2.
金秋时节,走进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金刺梨产业基地,绿色的果园里金灿灿的刺梨飘香,交织出一幅秋日丰年图。5年来,正是依靠发展金刺梨产业,村民年收入从2008年的1982元提高到现在的7590元,过上了红火的日子。带领村民将小小刺梨果打造成"致富金果"的,是"白头翁支书"  相似文献   

3.
<正>让阿王讲述二普鲁村的历史,他的眉头皱成了一团。这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的高半山农牧村,全村300多人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生活,路不通、电不通,人畜混居极为落后。可是现在到这片黑土地看看,幢幢藏族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民们在成片的土地上欢快地劳作,种养基地生机盎然;平整的水泥路进村入户,医疗点、服务站、健身区等配套一应俱全……"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与任劳任怨的阿王书记密不可分。"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阿王,这个年过半百、两鬓斑白的嘉绒汉子,从1995年开始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全力打造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实行刺梨鲜果应收尽收,力争2020年刺梨鲜果保底收购率达80%以上,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举目皆山,遍地恶石"的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以前村民靠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生,但土地越垦越瘦,农作物产量低、销售难,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年轻人外出务工以求生存,年老的村民只能继续守着薄地听天由命。  相似文献   

5.
正龙里县人工种植刺梨为贵州石漠化治理提供了有效范本,成为山区老百姓"点绿成金"的经典案例。图为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村民采收刺梨果。(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龙里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之一。10多年前,地处黔中腹地、苗岭山脉中段的龙里县石多土少、生态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发展基础差。生态环境最恶劣时,大面积的土地呈现石漠化状态。提起那时的生活环境,当地百姓纷纷感慨:"有些高山上都见不到  相似文献   

6.
正盘州市把刺梨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致力于建设全国最大的刺梨加工基地。54.41万亩刺梨基地已惠及52万人口,每年为每个贫困人口增收11050元。"这位是我们村的大学生,在外省工作8年以后回来支持我们的刺梨产业。"4月19日,在六盘水市盘州市盘关镇宏财盘江天富刺梨产业园,宏财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聂德友向记者介绍了返乡就业的封舟宇。封舟宇的家乡盘关镇贾西村几年前是一个深度贫  相似文献   

7.
正"这几年,村里不仅环境变好了,还有了产业增加收入,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这都离不开张书记的帮助。"边界村村民谢小村说。5月18日,记者来到望谟县石屯镇边界村,只见谢小村口中的张书记——边界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奇能正顶着烈日,忙着给蜂糖李剪枝。"从2018年起,我们村里陆续种了10万多株、2000亩蜂糖李,长势还不错,今年有些也开始挂果了。"心系村民的收入,张奇能时常会跑到村民家的李子林,帮助他们打理果树。说到驻村故事,张奇能与边界村结缘是在2016年。当时的边界村偏  相似文献   

8.
3550米,这是俄达门巴村的海拔高度,也是俄达门巴村175户830名村民过去发展的"痛点".康定市俄达门巴村地处素有"康巴第一关"之称的折多山垭口,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靠放牧为生,收入来源单一.高寒气候、资源匮乏、人才紧缺,一直是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俄达门巴村党支部创新"村企联姻",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采取"企业+资源""新建+保护""股份+资产"的发展方式,带领全村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村民变市民"的脱贫奔康新路子.2021年俄达门巴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9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2000元.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六盘水市地税局与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盘州市旧营乡新寨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落地,农业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迈上新台阶。"道路不通,别说地里种的农作物卖不成钱,连出门都不方便。"盘州市旧营乡新寨村的村民盼着通路盼了好些年。"我也想脱贫,但既没资金,又没产业,收入一直上不去。"新寨村  相似文献   

10.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1,(13):32-33
<正>"利民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我要带领村民把家园建设成为宁夏一流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村民富裕、家庭和谐、文明进步的新村庄。"这是青铜峡市大坝镇利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学梅对村民、对党组织的承诺。46岁的邹学梅担任村干部14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使昔日一个全乡落后村,变成了"小康村"。村党支部先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打破传统种植模式进行产业调整,将原来传统种植土地整合,扩大精品果蔬种植。"眼瞅着村里近千亩的刺梨苗长势喜人,为村里产业结构调整开了一个好头。此情此景,让摆罗村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蒙晖心情舒畅。不过,回想刚刚到摆罗村那会儿,蒙晖思绪万千。2016年,时任黔南州国税局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的蒙晖主动提出申请,要求到扶贫点独山县百泉镇摆罗村驻村扶贫。"摆罗村人口数量较少,村集体经济弱小,村民增收致富成效不明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这为基层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江阴市山泉村"民主促民生"的村民自治形式就是在这一方向上的有益探索。一、山泉村"民主促民生"的缘起被称为"流淌着幸福"的山泉村,位于江阴市周庄镇东部,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现有村民1250户、3200人,外来人口近5000人。2009年以前,在农村经济发达的江阴市,山泉村名不见  相似文献   

13.
我是巴中市南江县流坝乡林河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来的农村工作着实让我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的苦与乐.林河村是流坝乡最偏僻、自然环境最恶劣的村,这里不通公路,村民运东西全靠肩挑背磨.……  相似文献   

14.
王柱 《当代贵州》2014,(9):52-52
沙淤村地处盘县西部大山深处,山路崎岖、地势陡峭,过去唯一的通村公路,黄土漫天,晴通雨不通。再加上严重缺水,村民生活艰苦,“贫穷落后”一度是我们村的标签。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盘州市保基乡雨那洼村村民。迫于生计,我曾外出打工多年,在外学到了一些种植养殖技术。5年前,我决定回老家发展农业产业,带领群众一起致富。要想富,先修路。雨那洼村地处深山区,交通闭塞,耕地零星分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无法实现,但我想,只要路通了,发展的机会就会有。现在的雨那洼村家家户户都通了硬化路,通村道路也通畅了,让这个上万村民的小村庄越来越充满生机,越变越美。村民自发地发展起中药材、刺梨、核桃等产业,雨  相似文献   

16.
正"大年初一哪里去,杜家寺村看大戏。"这是邯郸市邯山区河沙镇杜家寺村用手机在网上发出的邀请。今年春节,一台精彩热闹的春节联欢会在杜家寺村学校举办,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歌舞、民乐、剪纸、曲艺等节目轮番上演,汇聚了全村村民的欢  相似文献   

17.
<正>2004年我当选黔西县中建乡红板村村主任,2013年成为村支书。在村里平时大家都叫我老瞿,"有事就找老瞿"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红板村是全省一类贫困村,"天点灯,风扫地,喂个猪儿会唱戏。"这是红板村以前的真实写照。前些年,红板村居住条件差,道路通行能力差,村民出行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带领村民们,修建水窖、水池,争取农网改造,全村438户1996人告别了饮水困难的日子;村里还实施了危房改造,250多户村民受益,全村基本消灭了茅草房;同时,通过我的协调,乡政府到红板村  相似文献   

18.
正"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成。"这是李大钊的一句格言,也是我的座右铭。多年来,我秉持这一信念,带领村民凿石铺路、引水接电,发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90年代末的坪所村,山高、坡陡、地少,老百姓依靠传统农耕作物维持生计,而且水、电、路均不通,老百姓生活十分窘迫,村人均收入不足400元,  相似文献   

19.
正谁说女子不如男?尽心尽力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的范碧琼,早已成为五会村的发展"领路人",村民拥戴的"当家人"。蒲江县寿安镇五会村村主任范碧琼,担任村组干部18年,始终坚持以优秀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尽力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赢得村民一致好评。谁说女子不如男?她是五会村的"当家人",是村民啧啧称赞的一朵"铿锵玫瑰"。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站在长营村集体农场的大田里,一定会为长营人十一年填泡造田的奇迹而惊叹.早年的洼地水泡变成了平整的千亩良田,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以当年"红旗渠"的精神再造了一个同等面积的长营村.与此同时,村里还拥有了运输队、植物油厂、冰点厂、机修厂等企业.长营村农民常说:"支部班子领头创业,百姓才能兴旺家业."这是村民对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实实在在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