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政治生态最好的时期之一.延安时期的成功经验表明,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人率先垂范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前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的风向标,健全的监督体系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的重要保障,严厉执纪执法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文丰安 《求实》2020,(2):13-25,M0003
政治生态具有系统性、开放性、脆弱性、分化性和竞争性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四梁八柱"理论研究政治生态,有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梳理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逻辑导向,从制度、行为、意识层面梳理了政治生态的内在标识,从重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监督问责、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明党的纪律、推进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党政“一把手”在建构党内政治文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大量事实证明,凡是“一把手”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作风正派的地区或部门、单位,  相似文献   

4.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意义、困惑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生态,是指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全面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善政问题,根本目的是营造风清气正、吏治清明、公平正义的政治环境。政治生态对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稳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意义、困惑、路径三个层面,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这个命题做了系统阐述。期待这种研究能够给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社会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知新     
《当代贵州》2011,(1):43-43
“政治生态” 最近,省领导多次提出,贵州“要通过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抓好班子、带好队伍,集中精力、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6.
邹天才 《廉政瞭望》2018,(24):68-68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只有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才能形成行动统一、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要真正改善目前的党内政治生态,就必须强化党建主业,落实党建责任。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20):18-18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地一部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直接决定着从政环境的好坏。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干净。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要将“为民务实清廉”内化为从政信念。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需要拿出治理生态环境的恒心和决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9.
李军 《当代贵州》2011,(15):16-16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果战书明确提出,贵州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使全省的政治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各项工作呈现新气象。本刊围绕“如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这一主题,邀请九个市(州、地)党政主要领导,部分省直部门、省属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主要领导人,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栗战书同志讲话精神,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顾海凇 《当代贵州》2011,(15):12-13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指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既是贵州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的重要前提,也是广大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通过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相似文献   

11.
陈坚 《当代贵州》2011,(15):22-22
政治生态环境是一个地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好,就可以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反之,则会涣散人心,败坏风气,滋生腐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说到底,就是要把我们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领导班子,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支持干事、鼓励创业、褒奖改革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面对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受到了污染,需要对症下药,及时治理,构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3.
张晓林 《前线》2015,(3):22-25
去年,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学习专门研究讨论了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着重强调了政治生态问题,指出要"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我们的政治生态有哪些问题值得忧虑?如何修复并建设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条鱼还是一条河的问题"政治生态"是由自然生态延转引申而来的,是一种借喻,大致指的是从政环境、政治风气和选人用人通行的规则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成为社会关注和议论的话题。政治生活领域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案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党的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和治理政治生态问题。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系统状态的集中体现,是引领社会风气的关键,优化政治生态是管党治党建党的治本之策。当前政治生态建设领域面临八大突出问题,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从理想信念、党内民主、党规党纪、干部任用、基层治理、社会风气、示范引领等领域多措并举、协调联动、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孙淋 《世纪桥》2023,(7):30-32
文化是根植于人内心的一种修养,具有深沉持久的力量。党内政治生态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量和蓬勃的发展前景。想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通过分析主体要素,坚持内在的文化引领和外在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共同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精神土壤,助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走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6.
正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凝心聚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然要求。学习贯彻好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就是要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积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凝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我们党是一支用严格纪律武装起来的队伍,党的纪律是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政治生活之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从而始终保持了自身的先进性与战斗力。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19):9-9
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是我们党实现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实现自我净化的应有之义、引领社会风尚的客观需要。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三严三实”要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做良好从政环境的营造者,推动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淳的政治生态。要把自己摆进去,增强问题意识,明白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改进什么。  相似文献   

19.
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和活力迸发的高校创新生态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高校政治生态与创新生态之间是相互涵育、协同共促的。推进高校政治生态和创新生态互育共促要以“三风”建设为出发点,以“三创”赋能为关键点,以“三力”并进为落脚点。新时代要着力健全完善高校政治生态和创新生态互育共促的协同发展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分析研判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风的综合反映,政治生态良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恶劣,人心就散、戾气就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新形势下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