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杨秀珍是二师二十九团小有名气的养猪大户,近年来,她依靠工会自营经济贴息贷款政策,加上自己敢闯敢干的性格和勤劳肯干的不懈努力,依靠养猪走上了致富路。然而,谁能想到,10多年前的杨秀珍还只是一个贫困户。那时杨秀珍在单位承包了50多亩棉花地,由于不懂管理,连年亏损,为了生活,她空余时间到别人养殖场打工挣  相似文献   

2.
商海弄潮女     
夏珍兰是农四师七十七团一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1990年,看着周围的人一天天富裕起来,生性勤劳又不愿服输的夏珍兰决定利用家中现有临街的两间土坯房开个小商店。靠着手头仅有的3000元本钱,她的小商店于当年元月份开张了。但一个月下来连当月的税款都没有挣回来。面对这意想不到的结果,她静心思考,慢慢发现了失败的原因:一是没有选准经营项目,二是经营商品的品种太单一。于是,夏珍兰着手经营日用百货。半年后,她的生意开始好转。1991年,她投资1.5万元,扩大营业面积,增加货物品种。2002年,她又投资16万元在街面建起了上下两层的商住楼,营业面积扩大到300平方米,经营品种从百货发展到服装、鞋帽、五金和文化用品,还建起了一座榨油坊,从业人员发展到6人。如今,夏珍兰“盈盈商场”成为团场最大的个体经营商店。  相似文献   

3.
姜鸿雁  张小美 《新长征》2010,(12):34-35
"耕地山间挂,吃水山沟爬,行路山桥险,有女山外嫁"。这是以前生活在集安市榆林镇复兴村人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如今的复兴村由原来一个集体经济欠债2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村、落后村,  相似文献   

4.
阿牙孜·卡尔拜是十三师红山农场六连哈萨克族职工,中共党员。10多年前阿牙孜·卡尔拜是连队的贫困户,10年中在农场优惠政策的鼓励和连队领导的带动帮助下,阿牙孜·卡尔拜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由贫困户步入了富裕户的行列,被当地职工群众传为佳话。阿牙孜·卡尔拜刚开始种地时,由于自己种地没有经验,虽然辛辛苦苦拼命地干,还是挣不上多少钱,反而倒挂账,到2000年阿牙孜·卡尔拜已累计挂账1.6万元。"穷则思变",从那时起,他下定  相似文献   

5.
她叫禚锦容,现任农二师二十七团工会副主席。两年前我们一块工作,她任办公室主任,我是秘书。此前我就听说过她在原单位的一些“傻傻”的事迹,说是她很有些“穷大方”:那是1999年,七连有名的贫困户费林学一家两个娃上学,一个准备上技校,开学在即,却无法凑齐学赞。身为政指的禚锦容毫不犹豫借了700元,还带动别人借了300元。“拿着吧,孩子上学要紧,等你啥时有钱啥时再还。”  相似文献   

6.
正这些日子,一个街头卖花的老婆婆牵动着成都人的心。这个婆婆叫罗锦凤,今年94岁,在成都盐市口卖黄桷兰已经13年。每天清晨,她会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到盐市口摆摊卖花,摆一天摊她只挣几十元钱。10多年里,随着人们口口相传"有个太婆每天在新世界百货门口卖黄桷兰",越来越多人专程去买她的花,很多人放下10元20元,提走一串黄桷兰,不等找零就匆匆离开。  相似文献   

7.
<正>受益者变成了传播者2003年7月,在外闯荡6年的李海青回到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依托城郊地缘优势,建起了第一座日光温室大棚。聪颖的她先后6次购买科技书籍17册;还5次向中央台7套"农业致富经"栏目发函邮购大棚种植技术的光碟。次年2月,团工会和计生协会帮她贷款3万元,再建3座大棚,买回家10头猪,建1座沼气池。在她的精心管理下,当年就挣了近3万元,她被师工会评为"自营经济贴息贷款诚信户"和"自营经  相似文献   

8.
正夏日炎炎,走进纳雍县寨乐镇辣椒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辣椒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地里除草施肥。"以前靠种植玉米、洋芋,一年做到头只能糊口。现在好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有租金,每天在合作社务工还有100元工资,离家近收入也有保障。"说起现在生活的变化,49岁的寨乐镇葛花村村民罗梅笑开了花。葛花村现有766户3446人,其中贫困户120户539人。2019年6月,葛花村  相似文献   

9.
李女士曾经帮徐女士炒股挣了20万元,之后徐女士要求李女士继续帮她炒股,并给了李女士100万元投资款并约定合作分红。可此后股市一路下跌,投入股市的100万元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8月20日,通江县贾家梁村党支部书记贾茂森说,通过实施"股权量化",该村盘活土地1140亩,村民每年流转土地收入57万元,128名茶叶"土专家"因持有股份而热情高涨,6000多亩林地获得300万元抵押贷款,集体经济收入接近100万元。不仅仅是贾家梁村,8月21日上午,平昌县鹿鸣镇燕山村贫困户罗信益在茶园里除草,作为茶园的股东,他今年每股收益约70元,全年收入有望突破两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自从我们家在产业园发展枇杷、翠冠梨、春见橙等水果之后,钱袋子鼓起来了,今年光是卖枇杷已经挣了8000元。"游客刚提着枇杷离开,兰永书就捧着几个鲜嫩的枇杷来到了罗艺欣面前,兴奋地聊开了。四年前,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曹坝村的兰永书,因为丈夫过世早、两个女儿外嫁、家里缺乏劳动力,成为了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地里没有一株水果树,家庭收入主要靠打临工,收入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找到了,找到了!"3月23日,在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一组,贫困户马志芳边说边从屋里走到院中,小心翼翼地打开塑料袋给记者看两个红本子".她家有两位户籍人口,也有两份集体资产量化股份,去年集体财产分红情况为214×2 (两份建档贫困户集体收入)+200(残联扶贫资金股分红1股)+200(农机专合社贫困户保底分红)=828元……"观音井镇副镇长张刚明话音还未落,就听到马志芳纠正道:"不对,我是残疾贫困户,残联扶贫资金分了双股400元,总数应该是1028元."一席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这项政策真是做到我们的心坎上了."  相似文献   

13.
<正>2006年9月,我当上了黔西县永燊乡复兴村村党支部书记。我和支委成员立下誓言:要带领父老乡亲,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来,过上富足的好日子。复兴村是一个资源匮乏、人居环境恶劣、生产力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的村子。据2005年统计,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仅673.5元,全村306户,贫困  相似文献   

14.
正"以前在家闲着也没什么收入,现在村里有了木耳种植基地,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家,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呢!"红石镇长江村贫困户王淑珍说这番话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这只是宽甸满族自治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宽甸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最大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全县原有贫困村10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3万户、贫困人口3.1万人。县委始终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党建带  相似文献   

15.
从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到拥有自己的家政品牌,带动4000余人就业,公司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1996年,家住石家庄市的女工杨千惠下岗了。离开工作了十多年的单位,她就像丢了魂儿。为了生存,她在早市上卖10元1件的外贸衬衣、给商场推销化妆品……那时候就是为了生存,就想挣口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20,(2):12-13
2019年,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01.7万亩),已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40.1万吨、产值451.2亿元。茶产业辐射带动356.1万人,带动贫困户34.81万人,脱贫17.46万人,涉茶人员年人均收入10699.08元,其中涉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5722.79元。  相似文献   

17.
正武强县周家窝镇止方头村有126户、548人,驻村工作队入驻前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12人,贫困发生率2.2%。自2016年工作队入驻以来,全体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始终坚持下沉一线,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让贫困户认可,非贫困户满意。2017年止方头村脱贫出列,2019年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户人均年收入6791元、村集体年收入5.5万元;武强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被  相似文献   

18.
正阳春三月,春风送暖。在贵定县云雾镇茂云花椒基地里,一棵棵冒着嫩芽的花椒树苗,在阳光的照耀下迎风生长。移民新村村民雷文芳拿着镰刀,熟练地给花椒地除草。"村里介绍我来这里上班已经3年了,每天能赚80元左右,一个月也有2000多元。村里好多贫困户都靠在基地上班,脱了贫呢,大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相似文献   

19.
农八师一五○团工程连泥瓦工出身的王玉霞自成为“十六大宣讲团”成员后,真是对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响在外咧。她靠勤劳的双手,2002年挣了20.5万元钱,引得众人惊奇、羡慕,刮目相看。 王玉霞有一个拥有555亩耕地,机井、农机具配套齐全的家庭农场,有一个拥有20头马鹿、圈舍配备完善的养鹿场,还拥有一个100只生产母羊的羔羊繁育场,总资产达61万元。自1997年以来,5年累计创收52.5万元,她常年雇工5人,农忙时最多雇工68人,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老板。 1995年以前,她一直是工程连的泥瓦工,掂瓦刀、抹  相似文献   

20.
宋敏,是丹东东港市长山镇长山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这几年,她不仅自家承包的20多亩养鱼池年收入稳定在3万元左右,同村跟她养鱼的7户困难村民也都自立了门户。前些天,当记者问及这几年她在共同致富岗上的带富效益时,宋敏憨厚地笑笑:"具体他们都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