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5月30日下午,安顺市西秀区东关办事处彩虹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片欢腾,来自新太社区的文艺志愿者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为搬迁户带来精彩的文艺表演。72岁的李永生坐在板凳上观看表演,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搬到这里来,各方面都比以前好了,还有山歌听。""只要不下雨,这里每天下午都有文艺活动,主要为了丰富搬迁户的娱乐活动,让他们尽早适应安置点的生活。"西秀区移民局副局长沈辉告诉记者,这样的文艺表演从4月19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至2019年,罗甸县共建成安置点13个、安置房9796套,实施整组整寨搬迁9个乡镇89个行政村259个自然寨,完成易地扶贫搬迁9170户39852人,万人大军告别"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石山区。"搬到这里,我们不仅有饭吃,还有工作,娃娃在这里读书免费。"罗甸县斛兴街道移民安置点学府家园搬迁户、小区保洁班班长李小花向记者讲述着他们家的新生活。作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及全省"14+2"深度贫困县,面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罗甸县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业、有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是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随着搬迁户的全部入住,如何让搬迁户"稳得住、能脱贫"成为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关键。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搬迁户生计资本结构优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寻求解决搬迁户可持续生计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不算太累,比种地轻松多了。"7月1日下午,在贵州瓮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食堂,"食堂阿姨"杨友菊开始忙碌起来。50岁的杨友菊是居住在瓮安县江口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搬迁户,见记者到来,她稍稍放慢了手速。"上班一个多月了。"杨友菊说,她有三个孩子,"大的两个在读高中,小的在读初中。"因为丈夫腿脚患有疾病无劳动力,而自己又不懂  相似文献   

5.
正"我家水管怎么不出水呢?""我家怎么不通电呢?""我家门打不开了怎么办?"…………2017年11月底,龙里县冠山街道奋进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入住后,遇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向社区反馈。当时社区临时成立的社区党支部只要收到反馈,就第一时间上门解决问题。"搬迁过来的村民以前大都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大山里,突然搬进了现代化的小区,生活上难免不习惯,不会用电器、找不到水阀、找不到电开关的事情时有发生。"奋进社区主任秦世平告诉记者,为了方便搬迁户,社区的党员们经常上门为他们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走进黔西南州晴隆县幸福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搬进的居民正在打扫自家庭院,一个整洁干净的新社区映入记者眼帘。"我家原来住在坡荣村,出行不方便不说,房子也十分老旧,每逢下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日子过得苦巴巴的。现在搬进新房子,小区还有物管,街道干净整洁,太安逸了。"搬迁户肖永德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7.
正册亨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让搬迁户成为新市民,发展有了"新天地"。"以前到县城78公里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上的颠簸让人疲惫不堪。"今年春节前,岑保红夫妇住进了册亨百口新市民居住区,生活居住条件得到了大改善,"这里生活方便,很开心能住进这样的房子、过上这样的生活。"岑保红一家是百口整乡搬迁的1507户之一,搬  相似文献   

8.
<正>"平时在这边卖点小吃,一天下来也有几十块钱的收入。"盛夏时节,石阡县甘溪乡扶堰村大良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刘大珍正忙着打理自己开办的小吃摊。刘大珍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家住佛顶山深处的岩寨组,山高林密、地势陡峭。一年到头只能靠种植红薯、玉米维持生计。由于地处山区,每年雨季还会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住在老家一到下雨天心里面都是怕的,有一次大雨直接把家里面的房子冲坏  相似文献   

9.
在湘黔铁路干线经过的湖南省新化县境内,有一个叫西河的小镇. 2000年4月26日上午,当一列火车经过这里时,坐在车上的几家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听见一些激愤的群众高喊着口号:"苍天在上"、"还我饭碗"……敏感的记者隐约地觉察到这里可能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于是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江婷婷 《当代贵州》2020,(16):46-47
在高耗能产业全面复工复产后,全省发电、输电量已经出现明显增长,预计疫情结束后,随着服务业的有序复工,用电量将有阶跃式较大增幅。"多亏了思南供电局的大力支持,他们零距离、点对点服务,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提供了保障。"新丝南服饰总经理赵琳告诉记者,全厂120名员工,大多是思南县的贫困搬迁户,早复工才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4232户18379人的安置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0余名,如何管得过来?权欣媛是万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旺家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在社区,她既是来自思南县的搬迁群众,又是服务群众的管理者。她在这里安家,大学毕业后又回到这里工作。自2019年8月首批搬迁户入住以来,权欣媛曾3次带队帮助居民寻找走丢的孩子。"贴寻人启事,附近商家一家一家问,费时又费力,找到时,孩子往往都是在社区的某个角落里玩耍。"  相似文献   

12.
正如今的黔南,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义务教育更加均衡,职业教育更有特色,高等教育更重内涵,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协调健康发展的态势。"这个学校很大,特别美,我非常喜欢在这里读书。"罗甸县边阳镇越秀实验小学学生罗明面是易地移民搬迁户的孩子,全新的校园生活让她格外兴奋。"每餐都有三菜一汤,荤素搭配,饭菜可口。"长顺县第四中学八年级学生管俊颖,因为营养跟得上,比去年长高了一大截。近日,贵定中学学生刘凯、徐海洋在"2019贵  相似文献   

13.
正"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自己当了老板,晚饭后就到小区散散步、跳跳舞。"杨美感慨地说,搬过来后孩子上学近了,出门就有公交坐,偶尔还会参加小区的文艺活动,现在的生活跟城里人没什么区别。2016年12月,杨美一家从凯里市凯棠镇凯哨村搬迁到上马石安置点。和其他搬迁户一样,来到新环境,杨美不知道如何是好。"搬到这里,总不能没有事做。"后来,杨美参加了  相似文献   

14.
<正>几年前,记者对兴城市的印象是这里有海、有岛、有温泉、有古城,绿树成荫,风景秀美,是休闲、疗养、旅游的胜地。几年后,当记者再次来到兴城,海河大桥、滨海经济区、国际比基尼会展中心、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网店……这些充满时尚和现代气息的城市元素和符号,让记者眼前一亮,也使这座被誉为"渤海明珠"的城市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8月6日,记者赴兴城采访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兴城市委书记于学利。采访之余,又"零距离"参观了这座"兴盛之  相似文献   

15.
正铜仁市总工会围绕"新市民·追梦桥"这一惠民利民工程,根据搬迁群众就业需求,积极与人社、扶贫、农业等部门对接,发布企业招工、用工信息,免费提供就业咨询指导,为搬迁群众搭建就业创业的好平台,拓宽增收渠道,着力解决搬迁户发展问题。7月7日,记者来到铜仁市万山区旺家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微工厂产业园,铜仁旺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松正在使用电脑指导员工曾新艳进行3D点云语义分割,这项工作就  相似文献   

16.
邓九冬 《新长征》2013,(2):46-4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吉林市丰满区司法局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服务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服务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积极实施"三二六工作模式",大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进社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记者在丰满区的几个社区走访时,感受到这里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体验到这里祥和安定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贞丰县易地扶贫搬迁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使之成为乐居新家园的新市民。走进贞丰县者相镇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黄永清一家正在吃中午饭。刚搬进新家4个多月的他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卖铺和小型矿泉水供水站,告别了曾  相似文献   

18.
华姝 《当代贵州》2020,(17):60-61
绿的是生态,红的是生活。在毕节试验区,一个个美丽乡村的绽放,奏响了一曲曲红与绿的交响。"长山脚下癞石坡,广种薄收几背箩。开荒种地来糊口,只为生存无奈何。"这首打油诗,曾经是大方县黄泥塘镇化理村的真实写照。而今,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4月15日,记者走进化理村五星组,在满山翠绿中,一株株玛瑙红樱桃随风摇曳,村民安兴义在自家的樱桃林里忙个不停。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退贫后,我家该享受的扶持政策样样没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4月中旬,在铜仁市万山区茶店街道垢溪村,去年摘掉"穷帽"的村民姚银花说,除产业分红、到村产业基地务工拿工资外,她家已列入地质灾害搬迁户,即将搬进城。截至2018年9月,万山区累计37个贫困村出列,7214户脱贫,贫困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宜宾翠屏区李庄古镇老场街66号,一块木牌挂在门前。外墙上粉刷的"抗战到底"四个大字,静静诉说着70多年前的事。这里,就是李庄战时新闻社的原址所在地。8月7日,记者走进李庄古镇战时新闻社陈列馆,探寻那段不寻常的岁月。大门打开,历史气息迎面扑来。暖色的灯光打在资料和人物图片上。在几个放置历史资料的展柜里,有"致同济大学请求将新闻社器材留借李庄"的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