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生力军。对正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的贵州而言,乡村旅游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以及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举措,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得到较大发展,富了一方百姓,助力脱贫攻坚效果明显。2015年,贵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593亿人次,旅游收入705.9亿元,年均增长31.7%。贵州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代的贵州大地,正铺展开这样一幅乡村振兴的时代卷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贵州的春季百花绽放,春色无边。"3月9日,2019贵州春季赏花旅游启动仪式上,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玉广从贵州春季旅游资源、文化活动等方面推介了贵州春季旅游。从单纯的赏花游向生态、产品、度假等多维度延伸拓展,贵州"花海经济"通过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贵州乡村旅游是全国起步最早、产品和市场成长较快的地区,也是世界旅游组织认定的乡村旅游发展重点观测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乡村旅游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步提升,乡村旅游业对休闲农业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已成为贵州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乡村旅游业正成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奇特,民族风情浓郁,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高铁"大十字"贯通、县县通高速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贵州旅游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全域旅游建设成效凸显,旅游业发展实现"井喷式"增长。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强大拉动力,让旅游扶贫成为贵州各地脱贫攻坚的新抓手。近年来,贵州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贵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545个中国传统村落,213个中国民族特色村寨,蕴藏着最有特色的民族建筑、最多彩的民族歌舞、最绚丽的民族服饰以及宁静的乡土生活,成为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坚实基础。随着贵州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乡村旅游被推进大众的视野,并在旅游复苏、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曰益增长,彰显出独特地位。可以说,乡村旅游的一头是传统生活,一头是现代文明,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将两者兼容并蓄,本刊特邀请嘉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发展乡村旅游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贵州乡村旅游通过20多年的发 展实践证明,它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 积极的推动作用,已成为贫困地区农 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手段。据不 完全统计,到2003年,我省农村已有 53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而脱贫致 富。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和反贫困的实施,去年我省编制了 《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则》,提出了 要把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 点,要让乡村旅游成为我省广大农村 脱贫致富,解决"三农"问题、最终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笔 者认为,为了最大化地发挥乡村旅游 在反贫困中的积极作用,应遵循以下 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用凉爽的独特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暑旅游经济,在繁华的都市、美丽的乡村、热闹的景区,为全国游客带来一场场旅游盛宴。5月16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2019多彩贵州避暑度假游主题推广季启动仪式在重庆市举办。今年,贵州针对全国所有省(市、区)的居民推出旅游优惠政策,与往年相比,优惠范围更广、优惠时间更长。近年来,贵州充分用好凉爽的独特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暑旅游经济,在繁华的都市、美丽的乡村、热闹的景区,为全国游客带来一场场旅游盛宴。  相似文献   

8.
李森 《当代贵州》2011,(31):61-61
10月31日上午,2011“宏立城”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总决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总决赛、旅游商品展销大会暨2011中国(贵州)民族服装服饰能工巧匠大赛、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大展,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已成为贵州创业带动就业、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贵州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推手,是传承一方文化、拉动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环境、造就一方人才、致富一方群众,不断丰富贵州经济发展内涵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正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贵州乡村旅游如何在已有基础上再发力,在乡村资源旅游化开发,农旅融合机制创新,生态农旅一体化、循环化、科教化探索等方面,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贵姓"的乡村旅游特色之路?贵州民宿或许迎来了大显身手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2,(15):9
旅游业成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奇兵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坚持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与扶贫攻坚、农村就业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取得了突出成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在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贫困山区、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在这方面,"贵州模式"得到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高度认可,贵州乡村旅游成为世界旅游  相似文献   

11.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2,(17):42-43
在贵州,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小镇"模式来规划开发50个旅游综合体,可以将贵州248个景区景点连线成面,改变以往贵州旅游资源"散、乱、杂、小"的状态,从而使贵州旅游升级换代,进入"区域旅游"的大旅游时代,并深度打造贵州休闲经济。促进"镇"与"景"协调发展《当代贵州》: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在贵州大力建设旅游强省、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之  相似文献   

12.
正以花为媒,贵州做好"花"文章,让"春赏花"成为贵州春季旅游最鲜明和最有吸引力的旅游拳头产品之一,赏花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春暖花开是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最近天气晴朗,和家人朋友一起出来走走,感受下春天的气息,特别惬意。"这个春天,家住贵阳的张卓已经自驾游看过了不少"春花"。  相似文献   

13.
坚定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步骤。贵州紊有公园省之美誉,风景名胜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风光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这是贵州的资源优势。因此,贵州要充分发挥这一势,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要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周边市场游客,通过给游客提供服务,并逐步通过种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商业等的发展,实现农业人口的就地城镇化,特别是随着贵州高速交通条件的改善,乡村旅游将进一步助推贵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蓝梦谷"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是黔东南州麻江县打造的一个乡村旅游品牌。为探寻"蓝梦谷"乡村旅游创新升级发展路径,调研组对"蓝梦谷"进行了考察调研,分析总结"蓝梦谷"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麻江县旅游资源现状提出对策建议。一、"蓝梦谷"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做法(一)政府主导,发挥企业带动作用麻江县政府先后与贵州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贵州科学院麻江蓝莓产业工程技术中心"、与江中制药达成蓝莓产品研发合作协议等,负责蓝莓产业发展技术保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着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产业、承载核心文化价值的主载体、拉动山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10月10日,由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兴义开幕,贵州吹响了山地旅游的集结号。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民族牌、乡村牌,把山地旅游作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定位,着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16.
正应当以创新为抓手,创新旅游刺激政策、市场推广方式、服务就业增收渠道,让乡村旅游成为疫情背景下高效服务贵州脱贫攻坚的助推器,实现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旅游业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贵州通过2017年以来实施的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景区带动、乡村旅游等9项旅游扶贫工程。截至目前,已实现旅游业带动就业98.64万人,帮助89.7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贵州通过优先推动贫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今后一段时期贵州旅游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就贵州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将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分为三大类型,即体现田园风光的旅游产品、参与型的农家乐旅游产品、体验乡风民俗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8.
正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近年来,贵州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乡村旅游项目发展抢眼,品牌化、规模化成效显著。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得到大发展。许多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风光秀美如画的乡村田园、古寨村落,以发展精品民宿、农家乐、乡愁体验等形式助推旅游大发展,极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相似文献   

19.
覃淋 《当代贵州》2022,(13):4-7
贵州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大力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以"美丽资源"换来"美丽经济",以"美丽经济"反哺"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持久、循环、低碳、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赤水市围绕"全景赤水·全域旅游",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演绎"美丽乡村成为美丽风景"的生动实践,加快推进赤水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正值寒冬,赤水大瀑布景区却是游人如织。新年伊始,国家旅游局传来喜讯:经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贵州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赤水是一座红色文化深厚的城市,丹霞地貌十分典型,是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