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凯凯  张雪梅 《前沿》2013,(20):128-12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因素也逐渐变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人口规模的发展趋势也将影响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10年新疆人口第六次普查资料,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以及Gm(1,1)模型对新疆2013年至2030年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分析新疆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及社会影响,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新星 《群众》2020,(17):66-67
2006年,苏州市高新区枫桥街道24个行政村合并为7个城市社区居委会,辖区内的56个居住小区(含26个动迁小区、30个商住小区)划归7个社区管理。基层小区在发展历史、住宅性质、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多样性,管理复杂、矛盾交织,社区治理面临诸多难题。近年来,枫桥街道直面基层小区治理中存在的基层党建薄弱、管理幅度过大、基层民主"空转"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空间与民主的关系是一个富有价值且有待挖掘的政治课题和分析中国式民主的新角度。空间规模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有理论和实践突破的西式课题。巨型空间与大国民主的关系,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极为复杂的中式难题。我们既要看到走大国民主的中国道路所存在的困难,更要发掘大国民主的优势资源,探寻中国式民主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区警务要求警察以"服务于民"的姿态出现,深入社区,熟悉辖区情况,依靠群众,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治安管理.社区矫正则是让罪犯有条件地与社会保持接触,接受民间帮教,促使罪犯尽早转化为社会人的一种行刑方式.社区警务和社区矫正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起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预防违法犯罪、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感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近几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执法机关也开始重视并引进社区警务和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中美社区警务和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警务和社区矫正模式,促进中国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11,(7):59-59
"人均GDP"是在上世纪60年代根据对世界各国经济规模和人口估算基础上发明的一个概念。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近日撰文指出,由于各大国际金融组织以这个概念衡量国家的经济水平,于是误导了许多人以此来理解或解释国家实力、社会状况、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钟金霞 《求索》2010,(8):79-81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权力逐渐从经济、社会领域收缩,国家与个人、家庭之间出现真空地带,市民社区开始孕育。文章在分析我国市民社区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中国历史和现实条件下我国以社区建设为主要标志的市民社区构建过程中的对策,从而有效促进社区的规范化发展,让社区市民安居乐业、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相似文献   

7.
不良的民主不仅会加剧社会分化、激化矛盾,而且会导致"民主僵化",出现民主的合法性危机和对民主的不信任;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使经济恶化,从而加剧民主的风险.处理好民主选择、经济增长和国家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后发国家的国家建设与民主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民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团结全体人民,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存在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文化存在的多样性是由现实的社会条件决定的,文化存在的多样性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原理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反映,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存在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0.
村委会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随着实践的发展正在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村民资格认定的困难和复杂化使其在选举中的基础性地位更为突出;候选人之间通过"君子协议"劝退竞争对手,弱化了选举的竞争程度,表明主体影响选举的方式和选举中的违规形式趋于复杂多样;司法公证进入投票选举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选举过程的监督,但其法律地位及合理性问题尚未解决;村组撤并使村组人口规模扩大,需要管理的事务增加,人口规模与自治开展的相关性问题将因此而凸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华民族关系和云南民族关系格局为对象,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作者认为,民族关系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民族分布格局基础上,不同民族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而形成的.由中华大地辽阔的疆域和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中华民族的多元起源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格局,是中华民族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地理环境的区域多样性和整体统一性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既表现为多元、多区域、多中心不平衡发展,又呈现出多元、多区域、多中心文化向中原文化内向汇聚和中原文化向四周辐射的特点.时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统一与分裂交替出现,统一长于分裂并日益巩固这一历史大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西两大块、南北三带的地理特点,使汉族的农耕文化和众多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形成分野清楚而又天然地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关系.独特的地理区位特点使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西南门户和连接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通道.加强了云南各民族与祖国内地、云南各民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民族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云南各民族在多样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多种经济文化类型,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优长互补的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由云南地理环境所自然形成的"边内结构"和"山坝结构",对云南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主题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民主政治制度,培养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增强国家认同感,加强社会凝聚力和多样性教育,促进对政治系统与经济体系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其理论与实践中突出政治教育价值,体现了适应性和主导性的统一,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缓解战争破坏和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短缺,众多西方国家都进行了以大型居住社区为主要形式的大规模社会住房建设。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大型居住社区走过"繁荣——衰败——复兴"的发展历程。参考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上海建设和管理大型居住社区提供有益的启发与镜鉴。整合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新加坡的居住区是以新镇模式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串联式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已开发了23个高密度新镇,约九成的人口都居住在新镇中。一般,单个新镇规模为15-30万人口,占地  相似文献   

14.
李本全 《中国民政》2007,(12):44-45
基层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社区在这个系统中处于最前沿最基础的地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建设,就是要变革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坚持城乡统筹原则,推进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城乡统筹.建设新型社区,是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改善党和政府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基层民主、实现群众利益的有  相似文献   

15.
杨江涛 《创造》2010,(7):92-93
潜力来自何方优美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大理发展低碳经济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地貌复杂多样,水能蕴藏量丰富,风能资源独特,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富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任何大学都处于一定的社区环境之中,周边社区环境对大学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中国的大多数大学都位于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是一种特殊的社区,物质设施、社区管理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城市中心区均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社会环境复杂,存在较多不安定因素。周边社区居民、有关单位和管理机构与大学各有关部门以及广大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条件下,周  相似文献   

17.
刘涛 《八桂侨刊》2023,(3):50-58
华人移居加拿大始于19世纪60年代,但在加拿大的各种移民政策的影响下,华人社会的人口和社区有着复杂的变化过程,华人社会也随之不断地变迁,并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代加拿大华人社会呈现出教育背景、社会经济背景、语言文化背景多元化的特点以及与加拿大国家多元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欧盟社区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娥 《思想战线》2011,37(4):52-57
在国际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社区发展作为社会融入的重要行动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欧盟社会发展联会(CEBSD)通过倡导社区发展实践,探讨社会融入的基本策略与共享原则,形成以社区教育为手段、社区经济为基础、社区服务为核心、民主参与为条件的现代社区发展模式。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积极借鉴欧盟国家社区发展实践的成功经验,大力加强社区管理服务体系,灵活发展社区组织,积极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持社区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依托社区发展实现社会融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张萍 《传承》2011,(8):36-37
注重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的维护,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保障和必要条件。"中国模式"具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表现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考价值。"中国模式"又具有特殊性,因为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意识,中国将经济与政治强强联合,并建立了以责任为本位的政府,走出了自己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中国模式"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分析得出启示:不照搬任何一种模式,选择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通过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显著影响,向世界宣示了两个亚洲大国的崛起。然而,各自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社会结构以及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现代化将是一个异常艰巨复杂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道路也决定了双方在文化价值、公民道德以及国家政治理念等方面展现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