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十分巨大。最早把《史记》与某部小说联系起来的是明代的李开先。他拿来与《史记》相提并论的第一部小说,就是《水浒》。李氏在《词谑》一书中说:“崔后渠、熊南沙、唐荆川、王遵岩、陈后岗谓:《水浒传》委屈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此后,明人袁宏道、天都外臣、李贽、叶昼,清人金圣叹、樵余等又相继发表了相同的意见,对我们研究《水浒》与《史记》之间的继承关系,颇多启发。本文拟就《史记》对《水浒》在艺术方面的影响,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李贽是我国明代一个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直言,同虚伪、反动的道学进行了不屈不挠斗争的进步思想家。但长时间以来,李贽却是以“非孔反儒”的形象出现的。一九五○年中国历史研究会编写的《中国通史简编》指出,李贽“公开斥责孔孟以下诸儒”。一九六三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哲学系编的《中国历代哲学文选》认为,李贽“对六经、语、孟予以攻击”。一九七四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藏书》、《续藏书》“再  相似文献   

3.
欧阳健同志《鲁迅是怎样评论〈水浒〉的?》一文(以下未注明出处的,均引自此文),主要论点是:“鲁迅关于《水浒》所写的是‘侠之流’的‘强盗’,《水浒》供市井细民‘娱心’,‘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论述,是鲁迅论述《水浒》的精粹所在,又是被掩盖、被歪曲得最严重的部分。”笔者认为,所谓《水浒》“强盗”说、“娱心”说、“写心”说(作者还说鲁迅认为后两说是《水浒》的创作动机)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一针见血地指明了这部反面教材的要害,深刻揭露了它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水浒》百般美化宋江,十分憎恨方腊。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方腊不投降,不仅反贪官,更要  相似文献   

5.
一《小雅·采薇》是《诗经》中的名篇,其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为人们所赞赏,推为千古名句。然而,两千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竟是颇不相同的。总的看来,可归为两大派:一派以《诗序》为代表,认为是“遣戍役”之作,是诗人为了欢送战士出征而创作的乐歌。朱熹在《诗集传》里赞同这种观点并加以诠释。另一派以清康熙年间的姚际恒为代表,他在《诗经通论》里认定是“戍役还归”之诗,是戍卒自己创作的。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支持姚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人与人的交往,向来是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而救人于危难之中、不怕危及自己的身家性命,用《水浒》里的话说,“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更是难得一见。唯其如此,每当我阅读马经纶救援李贽的史实,总不禁感慨系之。去年秋,我去通州寻找马经纶的遗迹,一无所获,深感失望。所幸因建设需要迁至公园的李贽墓,安然无恙,让人们在凭吊李贽的同时,对马经纶也临风怀想,一掬心香。马经纶字主一。又安诚所,顺天通州(今通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担任过肥城知  相似文献   

7.
黄南山同志《鲁迅是这样评论〈水浒〉的吗?》对拙作《鲁迅是怎样评论〈水浒〉的?》提出商榷,我热忱欢迎并再谈一下己见。 第一,关于“鲁迅对‘强盗’有特定的理解,肯定了《水浒》有革命精神”的问题。黄文引鲁迅“有官之所谓‘匪’和民之所谓匪,有官之所谓‘民’和民之所谓民;有官以为‘匪’而其实是真的国民,有官以为‘民’而其实是衙役和马弁”的话,说明鲁迅并未否定“匪魂”,甚至还要“把‘匪魂’看作‘我辈的魂’。”但这番话的用意主要是提醒人们注意:“貌似‘民魂’  相似文献   

8.
郑振铎在一九五四年版的《水浒全传》序中,说施耐庵原本中“宋江等受‘招安’以后,只有‘征方腊’一件事”,“他们并不曾去‘征辽’,更不曾去‘平田虎、王庆’。原本这样的情节,是和《宣和遗事》里面水浒故事的节要相符合的。”这一分析是很有道理的。现在我想补充一点,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中,加进征辽故事的作者与加进平田虎、王庆故事的作者,显然是两个人。前一作者对《水  相似文献   

9.
王尧 《两岸关系》2011,(9):45-47
最近,两部大陆电视剧《新还珠格格》和“新水浒》在台湾引发不少“口水”。其实,这两部剧中也不算严格意义的大陆剧,“新还珠”编剧是著名的琼瑶奶奶,《新水浒》中也有台湾演员,但在两岸娱乐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要找到一部纯粹的大陆剧也不太容易,  相似文献   

10.
看《水浒》,谈《水浒》扈三娘的教训舒芜早自人说《水浒》里面,刻意写了潘金莲、潘巧云两个“淫妇”的“该杀”,淋漓尽致、津津有味地写了武松、杨雄两位“好汉”对“淫妇”的虐杀,书中杀人之事多的是,都没有这两件这样将虐杀细节写得笔歌墨舞,洋洋得意,于此可见其...  相似文献   

11.
“四人帮”在篡党夺权的过程中,借着“学习鲁迅对《水浒》的论述”的幌子,导演了一场“评《水浒》”的闹剧。他们先在《红旗》杂志上用大字刊印了从“《流氓的变迁》中撷取出来的一段鲁迅语录,接着,又连篇累牍地抛出大批呼叫鲁迅评《水浒》评得好”的文章,摆出一副唯独他们才悟得鲁迅论说精髓的架势,实际上把鲁迅糟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四人帮”垮台以后,林志浩同志发表了。《还鲁迅评〈水浒〉的本来面目》的文章,不仅揭露了“四人帮”的反动政治阴谋,而且还尖锐地批判了“四人帮”歪曲鲁迅、颠倒是非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一指示。深刻地揭示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反动实质。《水浒》成书于大规模农民起义余波未息的元末明初。作者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最近指示我们:“《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一指示,彻底揭露了《水浒》的反动本质,深刻教育了广大革命人民,同时也使我们清楚地看出了过去评价《水浒》的种种谬误论点。在那些谬误论点中,有一种以为宋江投降是由于“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4.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这一英明指示,给我们驱散了过去《水浒》评论中的层层迷雾,科学地揭示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反动实质和宋江一类投降派的丑恶面目。  相似文献   

15.
水浒故事因《水浒》的广泛流传而深深扎根于民众的心里 ,《水浒》一书也因妇孺皆知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成为读者案头珍玩的文本。风风雨雨几百年 ,以《水浒》为蓝本试图改编成其他文本者 ,大有人在。然而 ,大多因难传达原作神韵或随意曲解而多被人诟病。现在 ,郭太豪先生历时四年改编成长篇叙事诗的《水浒》(中国戏剧出版社2 0 0 1年 7月出版 )又与大家见面了 ,其结果又将如何呢 ?我想 ,这是喜欢《水浒》的人非常关注的一件事。一严格遵循原作的故事情节 ,这是叙事诗《水浒》最成功的一点。大凡改编者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和审美标准对原…  相似文献   

16.
《水浒》是一部歌颂农民革命的文学杰作,但对妇女问题描写却有失笔之处,这些思想观点是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相通的。《水浒》英雄绝大多数是不堪官府、豪强的压迫被逼上梁山,但有四个人却是因为杀掉了三个“坏女人”:武松(杀潘金莲),宋江(杀阎婆惜),杨雄、石秀(杀潘巧云)。 潘金莲是《水浒》中主要妇女形象之一,经过《金瓶梅》的演化,成为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晚期 ,各种社会学术思潮涌动 ,“三教合一”论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潮 ,尊重人的感性生命及个性的王阳明心学和李贽的“童心说”先后兴起。出生在这个时期的汤显祖博采各家之长 ,汲取驳杂的学术营养 ,建构起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大厦。学术界往往把汤显祖狂狷叛逆的个性、“为情作使”的创作理念和激情 ,与王阳明心学尤其是王学左派的泰州学派以“自然为宗”和李贽的“童心说”等中国早期启蒙文化精神联系起来 ,而把“临川四梦”中的《南柯记》和《邯郸记》作为其出世思想的代表作 ,受到佛教寂灭遁世和道教无为虚无思想的消极影响。本文旨…  相似文献   

18.
李贽在《初潭集》中记载了齐桓公“举火求贤”的事。说的是:齐桓公将要任用宁戚,大臣都争着进谗,劝阻。齐桓公用这样一句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话回答:“患其存小恶,以其小恶,而忘其大美,此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于是连夜举火召见宁戚并“爵之为卿”。这则故事说明了齐桓公善于识才,懂得用才。齐桓公的做法是有现实意义的,也是符合  相似文献   

19.
读白字     
一监生爱读白字,而最喜看书。一日,看《水浒》,适有友人来访,见而问之曰:“兄看何书?”答曰:“《木许》。”友人诧异,说:“书亦甚多,《木许》一书,实所未见。请教书中所载,均是何人?”答曰:“有一季达。”友人曰:“更奇了,古人名亦甚多,从未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李贽选评《坡仙集》的宗旨、评点的考察 ,并将其放在明代苏文选本的历史长河中进行比较研究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坡仙集》宗旨鲜明而不偏颇 ,评点风格独特而不拘泥于技法。李贽选本对以后各苏文选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明代文学思潮的复杂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