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继同 《学习与实践》2008,(12):122-127
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国际健康与全球医疗卫生议题,人口结构变化与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尤其是医学生活化与生活医学化运动,导致医学社会学研究议题再度"浮出水面",医学与社会的关系议题成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议程的优先议题。本文首次全面、系统、综合介绍和评价中国医学社会学的发展阶段与基本特征、研究议题与研究重点、研究成果与研究队伍,简要分析中国医学社会学发展缓慢和面临诸多结构性困境的基本成因,最后在参考借鉴欧美国家医学社会学学科建设经验和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中国医学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并提出若干促进中国医学社会学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学社会学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同 《学习与实践》2008,(11):130-138
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国际健康与全球医疗卫生议题,人口结构变化与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尤其是医学生活化与生活医学化运动,导致医学社会学研究议题再度"浮出水面",医学与社会的关系议题成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议程的优先议题。本文首次全面、系统、综合介绍和评价中国医学社会学的发展阶段与基本特征、研究议题与研究重点、研究成果与研究队伍,简要分析中国医学社会学发展缓慢和面临诸多结构性困境的基本成因,最后在参考借鉴欧美国家医学社会学学科建设经验和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中国医学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并提出若干促进中国医学社会学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200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首次设立妇女/性别社会学独立分论坛以来,依托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社会学子网络以及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点分别围绕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性别研究方法论、世妇会20年性别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扩大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的社会影响力。201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设立了"新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性别平等观念与实践""性别与生活:小康社会建设新视角"两个分论坛,反映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研究议题的不断细化和研究队伍的持续壮大。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首次设立妇女/性别社会学独立分论坛以来,依托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社会学子网络以及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点分别围绕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性别研究方法论、世妇会20年性别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扩大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的社会影响力。201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设立了"新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性别平等观念与实践""性别与生活:小康社会建设新视角"两个分论坛,反映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研究议题的不断细化和研究队伍的持续壮大。  相似文献   

5.
监狱作为一个微型而又充满张力的社会,有着丰富的社会学意涵和想象力。西方社会学界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将监狱作为社会学的重要议题进行了大量富有洞见的开创性研究,开启监狱研究的黄金时代。国外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范式、研究视角,还是研究主题、研究方法都已经相当成熟和系统化,围绕监狱秩序的构建从犯人社会和监狱管理两个维度进行诸多研究。反观国内,自从20世纪20年代末严景耀先生开创监狱社会学传统以来,因种种原因这一传统被悬置起来,直到本世纪初一些学者开始重拾监狱社会学的重要传统开展相关研究。总体而言,国内学术界对监狱这一重要的社会学议题仍缺乏足够关注,已有研究也较为碎片化。对当代国内监狱社会学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监狱秩序的合法性;二是恢复性监禁哲学与收容式监禁哲学;三是研究方法的多元性。未来监狱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从监狱秩序、服刑人员适应性、监狱比较研究、监狱历史社会学研究这四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6.
田湖北省社会学学会、武汉地区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年会”最近召开。围绕“改革开放与社会学”这一主题,与会代表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同时又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时代。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转变,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给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我国的社会现实也给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今天的社会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最主要的专业学术团体,中国社会学社及其前身东南社会学社一直由留美生主持大局,其自身的发展也因此呈现出典型的美国社会学风格。其特点在于,成立以来即不断强调作为“纯粹学术团体”的社团性质以及实证主义的研究风格,从而体现了美国经验社会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而尤其注重与实际问题相关的社会调查的特色。这一特征,影响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学的走向。另一方面,留美生通过中国社会学社定期召开年会进行学术讨论、编辑学术刊物等活动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给予了有力的支持,规范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社会学作为专业学科的面貌也由此更加清晰和明确。  相似文献   

8.
在百年中国社会学的历史里,费孝通先生和吴文藻先生所创立的社会人类学派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建构了一种新颖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二是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化”的研究目标;三是确立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社会学界的研究地位。费孝通先生还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应走一条以“草根工业”为特征的内发型发展之路。从费孝通和老一辈社会学者学术实践的历程可以看到百年中国社会学发展的3个明显特征:实践性、本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创造性提出差序格局来概括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新时期,国内许多学者纷纷围绕这一概念作进一步厘清和阐释,揭示了该概念工具的学术生命力。研究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理论贡献,即社会学本土化理论建构中理想类型的大胆尝试;类型比较与历史多样性方法的运用;对中国传统方法论精髓的巧妙融会。并由此说明,差序格局概念工具的理论贡献,无论是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实地调查抑或理论建构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人的死亡通常发生在医院或家中。什么人更可能在医院或在家中去世的问题,既属于流行病学研究范畴,同时也具有社会学研究价值。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和既往研究反映的情况,中国公民中成年人的死亡地点分布,十分明显地呈现出社会分层的烙印。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因素中,城乡户籍、教育程度以及职业分化的关联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将民主政治建设视为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2012年,在学界围绕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相关研究中,传统议题得到深化,新兴议题得到开发.本文试从5个方面作简要梳理.民主政治与治理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在2012年出版的新书《敬畏民意》中重点分析了当今中国社会治理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在俞可平看来,新中国第三个30年的改革重点应该从经济领域转为社会政治领域.这使得民主政治发展对社会治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 ,将传统中国的秘密结社置于中国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制度体系及群体意识中予以考察 ,就会发现其形成和发展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宗族、人口等层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探究中国秘密社会的结构、类型、特征、功能 ,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秘密社会与传统汉族社会结构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指南》的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在专业上涉及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在旨趣上都尝试探索法律与社会的关联与互动,因而都属于法律与社会研究领域的学者。这些作者在本《指南》的名下集结起来,以百科全书的体例,从不同视角对于法律与社会研究进行描述和总结。他们梳理了各个具体领域的核心议题、代表人物、主要方法以及重要文献,指出了在不同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并简要评价了各种研究进路和各家观点的得失。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资本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祥 《岭南学刊》2006,24(4):82-86
我国社会具有重视人际关系的传统,人际关系网络及其规范是社会资本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基本内容。目前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资本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我国社会关系的特征;二是社会关系网络与海外华人企业发展;三是社会网络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发展。诚然,学者们将我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作为“资本,”来分析社会关系网络与经济利益的关系过于单一。这一单一视角的研究在应用社会资本概念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理论社会学的理念导向更趋成熟,理论社会学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以及理论社会学的应用研究的兴起,是为中国理论社会学的重大进展标志.此外,理论社会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学理论主流题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支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精神的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持续发展、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介吸取与反思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创新性运用、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等,将成为下一个五年可以预见到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宗教社会学一改长期与社会学理论发展脱节的弊端,同时,伴随着帕森斯功能论的衰落和西方宗教运动的兴起,诸多社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当代宗教现象进行探讨。其中影响较大,且较成体系的有贝拉及卢曼在功能论视角下延续的研究,贝格尔和卢克曼倡导的现象学研究视角,以及斯塔克等人提出的宗教理性选择理论,他们在方法论、研究取向以及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刘师培在中国传统文论积累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社会学知识,向多个维度拓展现代意义的文学社会学研究,在文学与社会的交汇点上为文学寻求社会、时代、地理环境等参照物,推进了文艺社会学的近代发展,体现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良好的中西学知识结构,具有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意义。尽管由于特殊的思想环境和学术环境,刘氏在文艺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建构方面尚有缺憾,但却不能因此抹煞其在中国文论从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的可贵努力。深入探讨刘师培在文艺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彰显刘氏在中国近代文论史上的应有地位,恢复其因政治失节而湮没不显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学——历史·现状·未来”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17-1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五十多家社会学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社会学本土化、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建构、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学的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中国社会学当前的研究任务和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作为外来的且在中国中断过很长…  相似文献   

19.
卢景国 《前沿》2013,(4):8-11
医学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探讨社会医学化的理论渊源及其概念建构的基础上,综述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中国社会未来的研究进路与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以及环境保护是当代发展研究的两项关键议题,本文凸显现代化发展造成环境退化往往加剧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并且反映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层面。本文分析发展研究中的性别视角与环境议题脉络,包括从最初女性参与发展到性别与发展视角;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女性、环境与发展视角,到纳入社会性别意识而成为性别、环境与发展视角。性别、环境与发展视角又从学术社群的关怀,转变为国际共识,并逐渐在各种国际组织以及相关会议上受到更多的重视。历次联合国重要的国际会议以及宣言也都呼应了性别、环境与发展视角,彰显社会性别平等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