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王是一名下岗女工。她没什么技术特长。几年来在找工作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在打工期间,她当过送水工、做过服务员、还帮过厨,可就是没有长期在一个地方打过工。都是干一两个月就会被用人单位解雇。而解雇的理由都是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她不明白。去找用人单位理论。想问问她哪点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没有一个用人单位明确告诉她录用的条件是什么。于是她来到律师事务所咨询。怎样才能知晓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怎样才不会被用人单位不明不白的辞退?  相似文献   

2.
正"今后,你有什么困难就直接找我,也可以打电话联系。"这是8月20日农一师八团五连工会主席与联系对象师美兰的对话。师美兰是八团五连的一名承包职工,家有4口人,今年孩子上高三,由于家庭缺乏生产经验和技术,2011年,她和丈夫承包的40亩棉花,总产只有10697公斤,年收入只有15973元。眼看学校就要开学了,孩子的学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师美兰一家。于是她找连工会主席帮她想办法。工  相似文献   

3.
<正>"妈妈、妈妈不要走,不要走。"5岁儿子哭闹着不让她上车。""你在那安心工作,孩子有我照顾,你不要牵挂。"体弱多病的婆婆抱住正在哭闹的孩子说。"你身体单薄得很,那里风沙大、气候干燥,你一定要保重身体。"丈夫一边递着行李一边说。这是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教师童君踏上援疆列车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自己的工作有一万件事情等着要做,还经常有部门或是同事来找你帮工寻求帮忙。常常是刚刚帮这个人处理完事情,那个人又来找你了。有时候还可能帮倒忙,弄得自己不开心,别人对你还有意见!  相似文献   

5.
《学习导报》2010,(24):53-54
如果没有你。我的孩子。也许这个命题,你从来也没有想过。那么现在,请你静下心来,细数一下孩子给你的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除了变得忙碌、变得成熟,你还得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告去吧     
《党员文摘》2007,(10):47-47
“是&#215;&#215;汽车出租公司吗?”话筒里传来急促的声音。朱科长一边在网上玩着斗地主一边回答:“是的,你有什么事?”  相似文献   

7.
陈兆祥 《党课》2009,(5):64-67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这是雷锋的一句名言,它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着爱心和生命。全国文明出租车驾驶员、天津惠生出租汽车公司的陈兆祥就是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8.
不要走捷径     
“您能帮我找个地方发篇稿吗?”打来电话的是一位老同事的儿子,在某中学做团队工作。  相似文献   

9.
两件人事殇门岭会、寻、安中心县委驻地,邓小平在主持三县部分区苏维埃负责人参加的“查田”会议。人们围着火堆,一边烤一边讨论。忽然,门被推开,有个人伸进脑袋,欲言又止。这个人是树1岭区苏维埃的一个干部,绰号叱朱胖子”,邓小平问:“你有事情?”h嗯,邓书记,有要紧的事找、找你。’来人回答。“你进来说吧。”邓小平说完,朱胖子闪身进来,对屋里的人迟疑着,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一旁的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廖醒中催促说:“说嘛。”朱胖子神情有些紧张:“朱秀歧暗中通致了/“哦!’人们都为之惊讶。求是$1‘1岭区苏维埃政府主…  相似文献   

10.
语丝     
足够强大的武力可以征服一切,但这种胜利是短暂的。 如果你不会控制自己,你就会被别人控制。 如果你想让孩子脚踏实地,就要先让他们肩负责任。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可以胜任一项工作,你就不要帮助他。 不要寻找幸福,要学会制造它。在一个地方找不到幸福的人,在别的地方也多半找不到幸福。  相似文献   

11.
张鸣 《党课》2011,(24):119-120
一次参与广东电视台《梦想成真》节目,一个20岁的男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打工周游世界。为此,他做了多年的准备,而且电视节目组为他找了合适的外国搭档,跟他一起成行。但是,他的妈妈却坚决不同意,无论我们怎么劝说,就是不同意。这位妈妈也有她的理想,这理想就是给孩子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她看着他找对象,成家养孩子,而她会一直帮着儿子,最后含饴弄孙,尽享天伦。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40岁的王某从贵州某厂下岗了,这样,一家人的生活来源没了。经人介绍,王某在车站找到一份搬运工作的活。一个月辛苦下来,也能挣500元钱。一天,王某帮一个云南的粉丝老板装车,老板一边指挥装车,一边埋怨道:“兴义粉丝好是好,可惜都卖散装货,装车太占空间,一车装不了多少,零售时也很麻烦,还要自个包装,要是有包装好的卖,要省多少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某心里一亮:到哪找门路挣钱,搞粉丝包装不是一条现成的路吗?王某问老板:“你说兴义的粉丝没有包装,不论运输还是零售都不方便,要是有人愿意给你包装,你出…  相似文献   

13.
1968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给我谈话。总理说:“罗元发同志,要你到国防科委工作。你去后主要是抓政治工作。有什么意见?”我感到很突然,便说:“总理,国防科委是搞科研的单位,技术性强,知识分子多,我是工农干部,文化程度低,是不是找比我更合适的同志去?”总理笑着说:“元发同志,你文化虽然较低,但也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过。你过去做过政治工作,在北空工作得很好嘛?协助处理昆明问题也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4.
开心乐园     
《北京支部生活》2012,(11):71+23
穿越迷宫听说农场里有宝物,下图两个小动物想去找一找。请你穿越迷宫,帮他们画出路线图,顺利找到宝物吧。小幽默不是我的某日,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个站着的孕妇想让身旁坐着的男子让座,说:"你不知道我怀孕了吗?"只见该男子非常紧张地解释说:"孩子不是我的!"  相似文献   

15.
崔文耀 《湘潮》2011,(6):35-37
1971年8月中旬的一天,时任湖南省文艺工作总团团长的我,刚上班就接到省委办公厅的电话,要我立即赶过去,参加重要会议。我迅即骑自行车来到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值班的秘书告诉我:“赶快去华国锋同志办公室,他正在等你。”我疑惑道:“华国锋找我?”他说:“是,赶快去吧!”我边走边想,  相似文献   

16.
梁衡 《学习导报》2011,(22):54-55
庐山一别,张与毛竞成永诀。1960年春,张大病初愈,便写信给毛,希望给一点工作,不理。他找邓小平,邓说可研究一点国际问题。又找刘少奇,刘说还是搞经济吧,最好不要去碰中苏关系。他就明白了,自己还不脱“里通外国”的嫌疑。他去找管经济的李富春,李说正缺你这样的人,三天后却又表示不敢使用。  相似文献   

17.
阿呆 《当代党员》2007,(1):65-65
三年前,初入职场。一天中午,刚吃完单位统一订送的盒饭,一抬头就撞到老板。老板笑容可掬地问:“Sunny,你帮我问问快餐店还有没有盒饭送?或者,你联系一下周主任,拜托他回来时给我带一份。”  相似文献   

18.
我的老师     
贾平凹 《党课》2010,(24):126-127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时我见他只逞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孩为师,是我疯了,  相似文献   

19.
花雨霏霏 《党课》2010,(22):80-82
每一个父母眼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一点地长大,个子甚至超过了自己,会满心洋溢幸福的喜悦,心甘情愿地为孩子的成长日夜操劳。但是,悲剧的因素却往往也隐藏其中,你的孩子成长了,作为家长的你成长了吗?  相似文献   

20.
认识邻居,这本来不成一个话题。 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不要说是邻居,就是同一个村子里的人,也都是朝夕相见,守望相助,大家在一口井里打水,在一条河里洗衣服,地挨着地,种同样的庄稼,干同样的农活,低头不见抬头见,谁还不认识谁呀! 即使在城市里,邻里关系也仍然是相当亲密的。上海的石库门房子,北京的四合院,厨房、厕所许多是共有的,孩子在一起玩,老人在一起晒太阳、乘凉、话家常,谁家来了客人,主人不在家,邻居也会帮着招呼,晚上下班回家,自有人通报:“黄家阿姨,乡下亲戚来看你了。”老人孩子头疼脑热、急病送医院,帮着打电话的、找板车的、筹住院费的、送饭的,都不用等你开口,志愿者自然各就各位,为你分忧解愁。所以,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