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甘洋和 《中国保安》2002,(12):32-35
欲想教训教训她!将鼠药撒入了他人饭盒内,造成一死一伤的投毒杀人案,毁了他人的幸福之家,也将自己“教训”进了地狱之门,毁了自己的家。全案解谜,给人以警示。  相似文献   

2.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路线──苏联演变及其教训的思考之四马坚导致苏联演变的原因,有国际的,国内的;国内的又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民族的等等因素。而其中主要的因素是苏联共产党本身出了问题。我们同意下述这样的论断:“苏联东欧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苏联演变及其教训的思考之一马坚苏联演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世纪性的悲剧。它留下的深刻教训,值得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作为自己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鉴戒。否则就可能像一位诗人仿《阿房宫赋》所说的:“苏共之亡,...  相似文献   

4.
金明艳 《求索》2013,(5):158-160
“手+N”构式是“N1+N2”构式的下位构式之一。它可以分为“手(外)+N(外)”构式和“手(内)+N(外)”构式两种类型。“手”在这两种构式中的意义构建与识解有一定的区别。从意义构建上看,“手(外)+N(外)”构式的意义类型具有关系型和合成型;“手(内)+N(外)”构式的意义类型有关系型、特征映射型和合成型。从识解方式上看,“手(外)+N(外)”构式中“手”的识解,可以是表征识解,可以是隐喻识解,也可以是转喻识解;“手(内)+N(外)”构式中“手”的识解都是表征型识解。  相似文献   

5.
<正> 时下盛行人才交流之风,求贤若渴者广招贤才,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然而在人才流动中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有些单位和部门不惜重金引进人才,但对已经拥有的人才则漠不关心,出现了“引进”与“外流”并存的怪现象。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应予纠正。现在有些领导或是对内部人才不关心,不了解,低估了他们的能力,或是重看了这些人才的缺点和不足,不敢大胆使用,以致造成在人才的使用上喜“新”厌“旧”、重“外”轻“内”。殊不知,内才和外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外才”一经引进便成了  相似文献   

6.
许多贪官在落网后总结堕落的教训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因为自己和那些大款比,感到“心理很不平衡”,所以贪欲和侥幸使自己“伸出了手”。可见,“心理不平衡”是清官变贪官的“思想铺垫”,是公仆变蛀虫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7.
古语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贪官刘青山、张子善知道自己要被执行枪决时,放声大哭,张子善呜咽着说:“照个相吧,最后一张了,给人留有教训”。人称“当代刘青山”的贪官阎健宏,其“遗言”颇有点哲理:“我失去了一切,人生价值等于零”。  相似文献   

8.
4月1日至3日,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湖北省党建学会在汉口联合举行“苏东演变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会议入选论文72篇。与会同志共同探讨苏东演变的原因、教训及其对世界格局和社会主义的影响,交流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体会,进一步加深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了对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信心。现将会上提出的若干理论观点整理综述如下:一、苏东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苏东国家的党本  相似文献   

9.
项国兰 《北京观察》1999,(11):42-44
今年是十月革命82周年,不论是她的辉煌篇章还是曲折教训对我们都弥足珍贵。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理论入手谈谈苏维埃政权的教训。公仆理论的提出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1891年单行本导言中描述了以往各种类型的国家政权由公仆变成主人的经过:社会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最初通过简单的分工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关——为首是国家政权——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这样的例子不但在世袭君主国内可以看到,而且在  相似文献   

10.
小事糊涂点     
邹积隆 《现代领导》2006,(10):47-47
从近几年发生的腐败案件来看.往往发生问题的多数是领导干部.从中可以看出.领导干部在抓好部属的管理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自己的管理.遇到挫折、困难.就怨天尤人.心理失衡.甚至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把握不住自己.被“糖衣炮弹”所击倒.这些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11.
据报载,某市运输总公司在今年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交流了几份特殊的“教训”材料,全面地剖析了该市几个典型交通伤亡事故的前因后果,提出了吸取教训的补救措施,使与会者获益匪浅。读罢报导,不禁要为之鼓掌叫好。以往,开会交流工作情况,总是把先进的、成功的经验向人们交流,鲜闻把失败的、过错的教训也拿来交流的。用巨额代价,甚至是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同样也应该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把这些“教训”拿来交流,更可以警钟常鸣,催人警醒。吸取别人的教训,绕过别人摔倒的险区,把坏事转化为好事,它所起到的作用也不亚于“经验…  相似文献   

12.
风俗是构成民族独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虽风俗的具体形成和发展、演变,影响其因素无疑是多方面的。然而,一般地说,于风俗影响最为深刻且最广泛的,我以为莫过于万物有灵论的宗教观念,以及与之构成整套体系的宗教情绪和宗教活动。 马克思曾指出:“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恩格斯亦说:“宗教是在原始的时代人们关于自己身体的自然和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05,(3)
“后发优势”,长期以来,似乎是理论界和决策圈都喜欢讲的话题确实,“后发优势”不但在世界范畴内得到了印证,而且在一国范畴内,对于那些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人们在关注其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注重发现“后发者”可以走一条什么捷径又快又好地达到加快发展的目的。“后发优势”的提出,是完全能够成立的,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实践,亦一定可以有不小的收获。诸如可以站在先发展地区现成技术、产业的肩膀上使自己走得快些,可以充分利用自己资源察赋相对较丰富的条件,可以释放劳动力成本低廉的能量增强竞争实力,可以利用自己原先因为…  相似文献   

14.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使整个中华民族陷入极端闭塞无知的状态。反抗外“夷”侵略的战争失败了,创深痛巨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就不断有人到国外出使、游历、考察,相继撰写了些游记、札记,记述自己海外猎奇访异的经过和感想。有志之士,还细心地访查对照,为自己的祖国谋求振衰起敝的方略,“冀收利国利民之  相似文献   

15.
汪海波 《小康》2006,(1):31-33
按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这个视角分期,可将建国后实行的十个“五年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其教训有重大差别。“一五”计划: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大教训1955年3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一五”计划草案,并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批准、颁布实施。同年7月,一届人大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一五”计划。主要由于缺乏经验,“一五”计划编制和执行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教训诸如:在投资总规模方面偏大,形成紧张的平衡。在投资分配方面,重工业偏多,农业和轻工业偏少;制造业偏多,煤电运等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卜居》是写楚怀王末期“屈原既放年三,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时的景况。屈原遭遇不幸,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实是一个重要原因。故于《卜居》内,屈原愤然曰:“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口足)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此“妇人”当指郑袖无疑。郑袖者,怀王之宠姬,为时人目为“幸夫人”(《战国策·楚策二》)。她是个权变而又愚顽的女人,是屈原的政敌。屈原把她作为自己主要对立面而加以指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卜居》里另两问,“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历来注家多以为指贵人、诸侯。其实“大人”可指女性,此处即谓郑袖;故五臣注:“云‘大人’,谓君之贵幸者。”(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对郑袖,屈原一称“大人”,乃揶揄之;一称“妇人”,更轻贱之矣。  相似文献   

17.
人类到底饮用什么样的水更有利于健康呢 ?为此 ,世界卫生组织 (WHO)提出了“健康水”的理念。所谓“健康水” ,它除了符合各国自己制定的“饮用水标准”外 ,如清澈、无杂质、无色无味、无毒、无菌等 ,主要强调了三条 :一是“健康水”要有一定硬度。所谓硬度是指水中钙和镁的总量。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越多 ,水的硬度就越大。水的硬度也不是越大越好 ,“健康水”的标准是每升 170毫克上下。钙和镁对维持人体心肌内离子的平衡有重要作用 ,能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二是水中要含有除钙、镁之外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其他全部矿物质…  相似文献   

18.
论周公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孔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要略》说:有周公之遗风,而儒者之学兴。孔子开宗立派,首创儒家学说,寻根溯源,乃植本奠基于周公。因此,周公和孔子的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伦理思想方面,则更可以寻索出他们源流贯通的脉络来。 要探讨周公的伦理思想,应从“德”字入手。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德”字的解释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说:“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内得于已,谓身心所自得也”。周公是一个伟大的政  相似文献   

19.
美国很是乐于当别国的反面教员,这《十条诫令》就又是一部难得的反面教材。它告诉我们:在渗透与反渗透、演变与反演变、控制与反控制、颠覆与反颠覆上,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我们必须针锋相对,抓紧工作,让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给他们以有力回击。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事物的变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我们的党变不变,人民变不变,江山变不变,《十条诫令》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以至“弱化”的种种图谋,都是其中的外因,都是条件。而我们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是我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党所处的环境既恶劣且复杂,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和壮大组织。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建设为党的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一、将党建的重点转移到党支部建设大革命之前,我党组织发展一直十分缓慢,北洋政府把共产党视为“洪水猛兽”,对共产党百般摧残。党处于非法状态,组织发展十分困难。1923年“二七”大罢工,工人阶级第一次显示了自己的力量,但不久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在总结“二七”斗争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党急需壮大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