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湘潮》1991,(2)
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故事,常为他们那种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情操所感动。红军时期,生活艰苦到经常吃不上盐。一次,炊事员弄到指头大一块盐巴,专门为贺龙同志炒了碗有盐的辣子。贺老总尝了一口,发现有盐,立即把这碗辣子倒进了大锅。炊事员上前劝阻,贺龙笑着说:“红军嘛,官兵一样,有盐同咸嘛。”按这故事的情节来讲,既可以说是有盐同咸,更可以说是无盐同淡。“有”、“无”、“咸”、“淡”,均与民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搞特殊化。  相似文献   

2.
“有盐同咸”,这句话是出自贺龙之口。当年,贺龙带领部队转战湘鄂崇山峻岭之中,由于敌人的封锁,指战员经常吃不到盐。一次,炊事员想方设法搞到手指头大小的一块盐巴,特地给贺龙炒了一碗辣子。贺龙发现菜中有盐后,便将菜倒进了大锅里,并说:“有盐同咸!”  相似文献   

3.
千里送电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长征以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进入了极为困难时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给苏区带来了严重灾难。一九三五年一月,闺浙赣根据地创始人、红十军团主要领导人方志敏同志不幸被俘,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一月中旬,中央分局指示组织挺进师开往浙江等地,开辟新的根据地。为了取得同黄道领导的闽北苏区党和红军的联系,挺进师领导指示我率领一支由  相似文献   

4.
<正>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致力于根据地建设时解放思想、勇创新路,使各项建设事业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这样写道:“解决其他许多重要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  相似文献   

5.
烽火情深 “看,你又瘦了” 从红军时期开始,彭德怀与士卒“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美德就在全军共称。在经费和物资十分困难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彭德怀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了。浦安修到前方后,彭德怀越来越欣慰地看到,他的妻子同样具有艰苦朴素的美德,并感受到她对他这种严格的以身作则的默默支持。  相似文献   

6.
想从我身上发洋 财,你们想错了。 1953年4月,毛泽东在浙江登莫干山时,对汪东兴说过;“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创建的根据地由于方针路线正确,曾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而加以肯定。 1934年11月,方志敏执行中央指令,率抗日先遣队向浙江皖南进军。同年12月10日,蒋介石  相似文献   

7.
黄如松 《党史文苑》2009,(12):46-47
江西老表都知道,江西省弋阳县出了个方志敏。方志敏是赣东北苏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称赞“赣东北的同志有很好的创造”。在极其艰苦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创建苏区银行,发展金融事业,支援革命战争,便是“赣东北的同志”伟大创造之一。  相似文献   

8.
方志敏在创立赣东北苏维埃政权的艰苦斗争中,以前所未有的独特方式,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表现了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本文讲述的是方志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自力更生,活跃经济,打破国民党军严密经济封锁的三则小故事。 青青竹丝做军鞋 弋横暴动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得以形成和不断扩大.1929年10月1日,为加强根据地各县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领导,信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弋阳漆工湖塘村邵家祠堂召开,成立了信江苏维埃政府,方志敏当选为主席。赣东北红军发展迅速,仅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就有1000多人。国民党反动派对此恨得要死,气得要命,派出部队大举向根据地进攻,同时,实行残酷的经济封锁,形势十分严峻。先是粮食发生困难,根据地军民靠野菜、芋头充饥。接着冬天来临,凛冽的寒风侵袭着身单衣薄的红军战士。不少人冻得病倒了,大多数人的双脚长满冻疮。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土地革命时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十三块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同志评为“方志敏式”根据地,获得“苏维埃模范省”荣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群众和先进知识分子创作了大量红色歌谣。  相似文献   

10.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彭德怀常说:“大家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一九三○年夏,他身为军长,带领红五军转战鄂东南。由于战事频繁,加上生活艰苦,一天深夜,他伏案工作时,饥饿加之辛劳过度,竟晕倒在桌旁。警卫员小张看到这种情形,焦急万分,暗地里请炊事员下了一碗汤面,送到他面前。彭德怀看到面汤里有几片猪肝,就问:“哪里来的?”小张说:“部队买了老乡一头猪宰了。我看到军长近日身体消瘦,连日熬夜操劳,怕你身体拖垮了,特地请炊事员下碗面。”彭德怀听后,非常严肃地说:“谁给你这个权力?我一再强调,红军官兵平等,当官的不…  相似文献   

11.
皖赣边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按照方志敏“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建起来的一块以浮梁为中心区域的颇有影响的新苏区。它东起举源,西至湖口,南毗乐北,北连祁门,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构成闽浙赣根据地重要组成部份;它是闽浙赣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直接产物,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成为该根据地西北部一道坚固的屏障。一、皖赣边苏区的创建1933年10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调谴近20万兵力重点进攻闽浙赣根据地。为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以方志敏为书记的闽浙赣省委制订了“保卫基本苏区…  相似文献   

12.
1999年8月21日,是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我们非常怀念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中国共产党员忠诚的战土方志敏同志。1940年,叶剑英同志看了方志敏同志在狱中的遗作,异常激动,写了一首诗:血染东南半壁红,思将奇绩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这是对方志敏同志革命一生的真实的写照。在纪念方志敏同志的日子里,回顾方志敏同志革命一生的战斗历程,从中吸取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信念,一种人格,一种气概,这是最实际的学习和最好的纪念。18w年8月对日,方志敏同志出生在江西省…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正处于激烈斗争时期。蒋介石在第一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失败后,又纠集几十万军队向我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更大规模的二、三、四次“围剿”。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处于艰难时刻。方志敏、周建屏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采取“集中兵力,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两次挺进闽北,既保存了  相似文献   

14.
《可爱的中国》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名篇佳作,是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曲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热爱的千古绝唱。这篇文章的作者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时期,他便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探索救国之路。1922年8月,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并誓言“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30年代的中央苏区,因为长期缺盐,人们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甚至有时突然昏厥。缺盐,是国民党军事"围剿"加经济封锁的结果。当年中央苏区关于食盐最有名的一句话是,"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食盐供给,人人平等!有一次,罗荣桓从前线带回两担优质海盐,分配给每位中央领导3小包,但在毛泽东的带动下,两担海盐全部送去了红色医院。  相似文献   

16.
闽浙皖赣(又称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共产党人领导四省边区人民创建的,纵横约50个县.它曾荣获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苏维埃模范省”称号,毛泽东在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称赞“赣东北的同志也有很好的创造”.这块苏区,当年在税收工作方面也是有很好创造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苏维埃财政和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为苏维埃政权建设和革命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始人方志敏同志诞辰110周年。为了更好地学习、研究、弘扬方志敏精神,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社联、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联合开展"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征文活动,有关事项如下:一、征文参考选题1、方志敏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走进总支书记李雅亭同志办公室的门,里面总是空荡荡的,除开会以外,很少在这里找到他。1959年8月,党派他到南口人民公社南口镇大队担任党总支书记。南口镇大队,有44个村庄,方园40里,是个多山的地区,土质非常瘠薄,解放那一年平均亩产只有45斤。李雅亭同志来到这个大队以后,按照县委的指示,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不论是炎热的夏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1,(25):71-7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在南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革命根据地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互为犄角,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 闽北革命根据地是通过武装斗争创建的。闽北红军的发展壮大,是按照方志敏建设铁的红军的思想,经过黄道、黄立贵等革命前辈创造性的实践,使闽北红军和根据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东南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