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基因技术在美国和欧洲的认知及传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晶 《前沿》2006,(2):204-208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技术的世纪,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引发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近二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现已被逐步应用于医学、农业等方面,转基因技术、药物设计、基因疗法等新兴技术正走向实用。农业利用转基因技术,不断培育成功转基因谷物、大豆、水稻等抗逆、抗病高产作物,为人类解决粮食、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带来了不确定的风险和伦理问题,在世界各国都引发了激烈争议。由于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和它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缺乏认识,以致对科学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美国和欧洲制定了严密的法律法规,在积极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通过教育、媒体宣传,大型的教育计划等手段让公众了解转基因技术。提高公众理解科学的水平是促进国家繁荣、提高公共决策和个人决策的质量、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10,(2):72-73
近来。由于农业部去年底批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 2010年2月初.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顺应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之举。对待转基因产品,应采取科学慎重的态度。 针对转基因水稻的质疑和辨析,本刊综合新华社等相关报道,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国内外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保障的直接规定相对比较少。对比分析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保障机制应以风险预防为首要原则,公共利益原则为优先,以公众参与原则和消费者知情原则为辅。以此立法理念和原则设计保障制度,重点加强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提高公众参与度,完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增设公共基金赔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视野下转基因食品社会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基因食品的社会评价,主要涉及三类人群,即专家学者、决策者和普通公众.由于各类人群所处的立场不同,转基因食品给他们带来的潜在或现实利益不同,再加之不同的人群在知识水平、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他们对转基因食品的不同评价,从而进一步影响对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包括未来对转基因食品的社会评价.从系统论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各种不同因素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转基因食品社会评价合理性与一致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就面临着巨大的争议。随着全球人口增加,环境恶化,要想养活更多的人口,转基因似乎成为了人类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是转基因技术可能存在的风险也是重大问题。就我国目前来看,在技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以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应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同时面对转基因商业化的浪潮,我国应该建立“基于产品而不是技术”的监管模式,再加以“生态保险”和“食品安全保险”等方式,提高转基因产品抗风险能力,力图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通过转基因的应用促进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最终使得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占据了一定的市场,由此也引发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担忧和争议。不管安全不安全,转基因食品已经遍布市场,无论是哪一方占了上风,都无法改变食品存在的事实。那么,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能不能吃?《民主与法制》近期刊登文章《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该听谁的?》,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对于尚存争议的转基因食品,应该充分给予民众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及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追问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耀东 《前沿》2004,4(12):206-210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方法不能保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也存在生态风险,还可能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策略是在社会与技术的复杂相互作用中找到合理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阿根廷在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和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监管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分散监管,协调运作;借鉴吸收发达国家的法律监管制度;注重对申请人机密资料的保护;鼓励公众参与整个监管程序。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食品扑面而来自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生产并走向商品化以来,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200万公顷猛升到2001年的5260万公顷,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2%,其中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就占全世界的99%,余下主要集中在巴西、中国、埃及、印度和南非,全球已有20亿人口消费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主粮不仅仅是个科学问题,也不仅仅是有形财富生产问题,而是关乎"民以食为天"的大事,是有关生命和目的理性的大事.它需要有一个自觉的风险管理过程,需要公众的全面、有序的参与和知情.  相似文献   

11.
在有关中国进入WTO的中美谈判中,有一项内容是中国开放农产品进口市场,其中包括进口美国的转基因作物及肉产品。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转基因生物还是个全新的事物,但它正在迅速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因此引起了起来越多的关注。70年代以来,基于DNA重组技术和原生质体再生技术的建立,人类利用基因工程方法修饰生命有机体基因结构的能力正在对动物和植物的产量以及人类自身健康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所谓转基因生物,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某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使之与后者本身的基因整合在一起,而外源基因就能…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13,(7):92-93
转基因是解决世界粮食危机的划时代科技,还是毒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生物武器"?随着农业部批准发放三个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安全证书,有关转基因的争议再起波澜。  相似文献   

13.
王小琼 《理论月刊》2006,(4):107-110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兴起和转基因产品贸易的发展,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WTO框架下与转基因产品直接相关的协议包括《SPS协议》和《TBT协议》。这两个协议的相关条款在对转基因产品贸易适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法律问题。改进的办法是拓宽WTO规则,纳入消费者优先原则。另外,我国转基因产品立法也存在不足,需根据WTO规则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赵庆东 《前进论坛》2014,(11):50-51
<正>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说法,争论的重点应在转基因食品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DNA蛋白质过敏反应、是否影响抗生素耐性等方面。虽然各国目前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可是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仅40个,不到1%。这说明各国政府对此仍采取谨慎的态度,在技术因素之外,还有生态健康和社会伦理等因素需要权衡。植物里引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后,它们所提供的食物对人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人们目前对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还没有作出准确的判断,故而造成了当前全球范围内对此问题的激烈争论。我国作为转基因产品的贸易大国,要积极地完善标识制度、完善立法,积极地参与国际条约的谈判、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和利益,从而大力发展我国的转基因产品贸易。  相似文献   

16.
孟雨 《前沿》2011,(1):110-112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转基因食品本身安全性问题没有得到科学的确认和经济、文化等因素,由转基因食品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也越来越多。世界贸易组织下的TBT协议、SPS协议、TRIPS协议对转基因食品贸易问题的规定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规定有冲突的地方。中国作为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大国,要积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生物的研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谈判,参与制定新的规则,大力发展我国的转基因产品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9月初,方舟子在微博中称"要创造条件让国人都吃转基因(食品)",此举让崔永元反感,并引发持续至今的"崔方大战"。其间,崔永元3次自费赴日美调查转基因食品。崔永元自费调查转基因食品,其本身就是在践行科学精神,用调查来揭示真相,并且以调查的结果作为发言的基础,更何况,这种调查也为广大公众认识转基因食品的真相,提供了比较丰富和可信的信息,其意义不能说不重大。但是,目前崔永元的调查纪录片还未播放,转基因食品的真相恐怕还在路上。转基因的真相有很多面,现在研究人员还在进行多元、多方面的研究,以求慢慢揭示转基因的真  相似文献   

18.
文玉 《中国减灾》2013,(9X):48-49
<正>很少有技术像转基因一样,一诞生就充满争议。最近,科普作家方舟子发起活动鼓励网友品尝转基因玉米,说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方舟子的言行很快引起争议,先是被网友吐槽"你先吃10年",后来央视主持人崔永元质疑他"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的确,大多数人对于转基因只是略有耳闻,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有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6亿公顷,其中,中国种植面积超百万公顷。相当令人触目惊心的一个数字,并且,这个数字极有可能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转基因食品商品化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绿色和平组织和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相继召开新闻发布会,双方针锋相对,一方强烈反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另一方则高调呼吁中国政府批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这两个重量级机构截然相反的态度折射出了中国转基因食品商品化的困境,究竟它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0.
<正>政府在管理层面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既有利于争议平息,也有利于转基因技术健康发展。如果政府部门在监管工作上总是"慢半拍",无疑会加剧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质疑。积极开展有公信力的转基因科普宣传,树立公众对转基因的科学认知,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党中央国务院对转基因技术发展战略,态度是明确的。这在相关中央文件中都有明确表述。国家同意设立"农业生物转基因研究重大科技专项"也表明对转基因技术研究发展的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